夏詠儀??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教學更是走向國際。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倡素質教育,體現教育的真正價值。但在大環境之下的中學語文教育問題卻是層出不窮,改革與不改革的聲音此起彼伏。本文就中學語文教育現狀作一些簡單討論,并提出一些改善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現狀;改善方法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人們對語文學科認知的加強,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語文教育,尤其是中學語文教育。大多數人們認為,中學的語文教育會使學生們對于語文的掌握有一個質的飛躍。在中國這個說漢語的大環境下,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 我國中學語文教育的現狀
中學語文經過多年發展,已有一定的規模和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考分為重的指揮棒下,語文教學課堂還是注重應試而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因為學生需要分數來考學,家長以分數來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學校用成績來考核教師,因而教師更偏向于教學生們考試考點以及答題的思路。若不考試的考點則草草帶過甚至一言不提,也跟學生說不需要掌握,從此處來看,如何能提高現在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面對層層重壓,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語文成績很難像數理化等理科學科提分迅速,而是需要長期積累以及慢慢領悟。隨著年級增加,課程也逐漸變多。在繁重的課業下,學生難免會漸漸忽視語文的重要性。因為大多數學生認為花相同的時間在語文和其他學科上,很明顯的是,其他學科的分數會提高較多,而語文分數則是平平。若是發揮不佳,則有可能退步。因而對語文學科的重視也就大不如前,對于語文課,則可聽可不聽。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只能說提升緩慢,甚至有倒退的傾向。
很多大學老師認為中學老師應該教授的知識點,卻在大學一竅不通,在課堂上只能和同學們相對無言。比如中考高考對于語文詞性考點的不涉及,造成很多中學老師對此忽略,很少有老師會把現代漢語詞性單獨拎出來和同學們說一說,這樣很大程度影響了同學們對于修改語病的熟練。
很多學生語文基礎并不扎實,簡單的拼音都會出錯,更不用說其他方面。無論在口語表達或是作文書寫方面,學生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言不達意,思維混亂,亂用措辭,甚至錯別字連連。作為一名中國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卻落到了如此境地,怎不叫語文教育者感到失落與彷徨。
二、 針對語文教育現狀的改善方法
(一) 加強語文教學基本素養,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針對學生們的基礎很薄弱的問題,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在小學起循循善誘,穩扎穩打,加強語文基本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不能“填鴨式教學”。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應該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以便于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確保自己所教的內容可以被學生接受。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必不可少,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要讓學生多讀多寫。東漢學者董遇曾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保悏?《三國志·魏書》) 西晉陶淵明又云:“好讀書,不求甚解?!保ㄌ諟Y明《五柳先生傳》) 北宋蘇軾也說過:“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保ㄌK軾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南宋陸游還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保懹?《示子遹》) 清朝蘅塘退士有千古名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保ㄞ刻镣耸俊短圃娙偈住罚?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二) 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笔恰秾W記》中提出的啟發式教學的三條原則。對于今人而言,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時,應加以挖掘、批判、繼承與發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去改變古老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根據課堂情況、學生反映來調整,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不僅可以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借鑒吸取優秀的教育經驗,更應該結合現代先進的思想成果,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展示出自己的教學魅力,讓更多的同學愿意聽語文課。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必須有愛崗敬業、尊重和熱愛學生的基本素質,要學會善于思考,并細致研究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問題。
(三) 結合應試要求,有效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愛因斯坦說過:“所謂教學,應在于當學生在學校知識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東西?!彼栽谖铱磥恚瑹o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還是語文能力的形成,又或是個體素質的養成,都必須靠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慢慢消化才能真正掌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學會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效的引導者、啟發者和輔助者。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量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都可以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結合應試考點,有目的地進行講解與訓練。與此同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將課堂與實踐相結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將自己所到所得記錄下來,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加深對其理解。
三、 結語
知識改變命運,中學語文教育的爭議如此之大,無非也是出于它的重要性,但改變中學語文教育現狀并非一朝一夕,我們都仍需為之努力。無論是語文教學的研究者還是實踐者,都必須盡心盡力、腳踏實地的為中學語文教育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國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慶元,黎利云.中學語文教育要“返璞歸真”[J].中國教育學刊,2014(1):68-72.
[2] 曾慶梁 .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思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S1):261-263.
[3] 李文,陳菊花.中學語文課堂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