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麗
摘 要:崇禎二年(1629)是明東江鎮總兵毛文龍被誅殺的年份。當年,毛文龍向崇禎帝進呈了四封奏本,這四封奏本反映了毛文龍在崇禎二年遭遇的困境。同時,其奏本陳詞與他被誅也有著相當大的聯系。
關鍵詞:崇禎;毛文龍
毛文龍相關問題研究一直是明清史研究的熱點,前輩學者們在毛文龍研究方面已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因明清史料十分豐富,不少可以在毛文龍研究中發揮重要史料價值的檔案材料尚未被充分發掘和使用。本文通過對崇禎二年(1629)毛文龍奏本的詳細解讀,探討其被誅與其奏本的聯系。
1 崇禎二年(1629)毛文龍被誅前的主要經歷
崇禎初年,朝廷政局較天啟朝發生了重大變化。崇禎帝英年即位,即位的第一年便覆滅了前朝權傾朝野的巨宦魏忠賢,親附魏忠賢的官僚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崇禎帝俞允下,滿朝掀起了揭發和搜捕魏忠賢黨羽的熱潮。曾大力提拔毛文龍的故遼東巡撫王化貞、故兵部尚書王在晉等人在天啟后期已經失勢,王化貞、王在晉與毛文龍等人與魏忠賢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毛文龍依仗東江鎮的軍力使朝廷不敢輕易制裁。到崇禎二年“三月辛未,廷臣上欽定逆案詔,刊布中外,共二百五十八人,以七等定罪”[1]49,魏忠賢案終于宣告結束。毛文龍雖然挺過了魏忠賢案的牽連,沒有因此喪命,卻也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朝廷的重用,新君崇禎帝及此時掌權的軍政官僚并不賞識毛文龍及其東江鎮兵。
對于毛文龍怨言更重,壓制更甚,東江鎮兵額、糧餉、不受節制的問題早在天啟朝就已經爭議紛紜,但都沒有認真落實對該問題的處理。崇禎元年(1628),崇禎帝兩次派臣僚前往東江鎮查核兵額、糧餉,查核結果是將毛文龍原報的兵額大為削減,糧餉也按照查核出來的兵額重新撥給。不僅如此,還要將往年多領的糧餉扣算作今日糧餉,東江鎮受挫嚴重。毛文龍在遭到壓制后,屢屢向崇禎帝辯解東江鎮的兵額、糧餉,傾述東江鎮極度缺糧的窘境,哀求崇禎帝多給糧餉,這也成為了毛文龍在崇禎二年(1629)最為棘手、耗費心力的經歷。
崇禎元年(1628),袁崇煥再次受到崇禎帝的重用,第二次督師薊遼。袁崇煥上任后,通過增餉整軍、撤換軍將等手段,“完成了對所轄遼東、登萊(山東的登州府、萊州府)、薊州等地區軍政權利的統一,也完成了對所轄薊遼地區的軍隊整頓和軍事部署”[2]391,毛文龍所統領的東江鎮也囊括在袁崇煥職責管轄范圍之內。所以,袁崇煥既已完成對遼東、登萊、薊州等地區的整頓和部署,為了保證其部署的整體完成,隨后將著手應對的便是東江鎮,直接面對飛揚跋扈的毛文龍。袁崇煥為了制服毛文龍為己用,向崇禎帝建議海船嚴禁在登萊起航、停泊,渤海海路航線改為覺華島、旅順一線,從覺華島上岸至山海關或天津,從旅順轉航至東江鎮,朝鮮向明朝朝貢的貢路也按此方案執行。這套方案對于東江鎮聯絡朝廷、調撥接濟極為不利,毛文龍聞訊后極力反對。毛文龍在崇禎初年便陷落于向崇禎帝辯解兵額、糧餉問題,哀求多發糧餉,反對禁海改運,往年多領糧餉扣算的泥潭,讓他幾乎無暇他顧,在戰事上也無所建樹。從奏本中可以看出毛文龍當年的窘境。
毛文龍在崇禎二年(1629)書寫的奏本內容,其中有一半是在辯解東江鎮的兵額、糧餉問題。辯解兵額問題時,自謂“臣危處東江,與奴為鄰。其歸鄉人民,每歲不啻萬計,各欲奮臂報洩父兄妻子之仇,圖復土地田宅之思。臣亦忘形跡于將士之分,秉心戮力,以答國恩、以副名望。故兵稱二十余萬”。又“登萊道臣王廷試奉旨汰兵,將各島哨守兵士俱不點閱,只將皮島官兵一看,就餉定兵,而自曰二萬八千”[3]204。辯解糧餉問題時,謂東江鎮糧餉“裁之餉臣黃中色,為六萬。以收過本折,分散歷八年之久,軍有余資否……道臣王庭試點閱,又裁以二萬八。即二萬八千之食,又不隨時發運”[4]135。以上都辯稱黃中色和王廷試來東江鎮復查兵額、糧餉問題時,復查方法本身就十分不公平,進而導致復查結果也與東江鎮實際的兵額、糧餉嚴重不符。
向崇禎帝傾述東江鎮極度缺糧,哀求多發糧餉,則是崇禎二年(1629)毛文龍書寫的四封奏本中共同的主題。毛文龍自謂:“臣處朝鮮地,統兵十數萬之眾,而受餉二十萬之余,剜肉醫瘡不勝苦楚。”[5]710a“自去年十月守凍,至今七越月矣,草根樹皮淘洗凈盡,荒山赤土,尫羸流離,種種顛連,偪臆無訴?!盵3]206“糧餉不敷,士皆菜色,馬匹甲胄器械全無,驅空拳枵腹之眾而當強虜?!盵4]135無論毛文龍所說的情節是否夸大,但在彼時適逢連年災荒,朝廷府庫空虛,應對各邊戰事捉襟見肘的總體形勢下,東江鎮缺糧的情況應當屬實。
毛文龍在三封奏本中反對將往年多領糧餉扣算的做法。謂“欲將往歲之餉,扣作今日之餉,獨不念百孔千瘡之苦,烏得粟陳貫朽于今日哉。還將食過之軍,刳腹取之乎,可令今日之軍,封口做斃乎”[3]205,稱東江鎮本就在核查兵額、糧餉中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而朝廷又要將往年多領糧餉扣算作今年糧餉,使得已然極度缺糧的東江鎮面臨絕境。
毛文龍反對禁海改運,謂東江鎮因朝廷“出禁海一疏,運糧不至八月,竟無顆粒之頒”[4]135,“登州至旅順,止用西南風或大西風半日,一帆便可早到,數年往來如織,臣猶以為遲。若關門至旅順,道路灣曲,候風不等……藉得勤勞運官,忙忙催趲,一年僅得一運,欲求再運必不能矣!故云海禁之必不可也……且每運津運十萬,所至止滿六七萬余,俱報以漂沒……若又從寧遠掛號,路愈遠,漂沒愈多,津運幾為烏有矣”[4]132,向崇禎帝詳細陳說禁海改運給東江鎮帶來的滅頂之災。
2 奏本反映毛文龍被誅的原因
毛文龍被誅殺的時間與其書寫奏本完畢的時間相當接近,都在崇禎二年(1620),前后僅隔月余。當年六月初五日,袁崇煥借與毛文龍交接糧餉之機,當眾宣告毛文龍當斬十二大罪,誅殺了毛文龍。后向崇禎帝上呈“為恭報島帥逆形昭著,機不容失,便宜正法,謹席藁待罪”題本[5]719a~720b,獲得崇禎帝的認可。此后,滿朝皆言毛文龍罪實當誅。毛文龍被誅是非常突然的一個事件,不僅毛文龍本人萬萬沒有預料,在場的東江兵也毫無準備,接到毛文龍死訊的崇禎帝當場也是“意殊駭”[6]6717。但事實證明毛文龍在崇禎初年已經落入君臣共棄的地步,而毛文龍猶未知覺,甚至在上呈給崇禎帝的奏本中仍不知收斂。這些奏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文龍被誅的緣故,表現為如下六項。endprint
2.1 威脅朝廷
威脅朝廷是指毛文龍自恃東江鎮在明金戰爭中不可或缺的軍事地位,威脅朝廷給予東江鎮更多的權力和糧餉。“旋諭饑軍以朝廷之法度,千方撫慰,始稍帖服。臣不得已而駕數艘坐于廟島,專候皇上敕下,請春夏二季糧餉,以安幾變之人心,以圖進剿。”[4]135“草根樹皮淘洗凈盡,荒山赤土,尫羸流離,種種顛連,偪臆無訴,以致夷生變,強卒喧嘩,奴孽侵凌,各島告變?!盵3]206“紛紛群聚,竟續寧遠揭竿之狀……是日,雖得不嘩,而人心不一從此變矣?!T之以官糧米隨來,男婦萬余,跪哭震天?!盵4]131在此,毛文龍向崇禎帝匯報了東江兵若干次對朝廷發泄不滿情緒的表現。而毛文龍平息東江兵嘩變的方法,竟是在明知糧餉不敷的情況下,還欺騙兵將說朝廷糧餉將到,顯然是以東江兵反叛、封疆大事威脅朝廷速發糧餉。
2.2 不識時務
不識時務指毛文龍認不清崇禎初年的朝廷政局。崇禎帝即位,采取了與其皇兄天啟帝大為不同的政治方略,大量撤換前朝官僚,朝政煥然一新。而毛文龍仍沉浸在對天啟朝的懷念中,他在上呈崇禎帝的奏本中說:“臣初以都閫,蒙舊撫王化貞授卒一百九十七人,直入虎穴,擒叛賊于鎮江,獻俘廟庭。未幾而廣寧淪陷,全遼盡亡。臣收拾殘燼,招徠降卒,立數十萬雄兵于海上,而尾賊之后,不費朝廷寸鐵斗粟也。餉無所出,則貸之朝鮮,通之商賈。奴卒狼顧而不敢長驅,朝鮮得庇而不為兼并。前后報擒斬俘獻不下數千人。”[4]134這是毛文龍在天啟年間取得的軍事成就。并且,毛文龍在奏本中念念不忘的王化貞,在崇禎年間已被定為攀附魏忠賢的閹黨。崇禎初年,魏忠賢剛被崇禎帝治罪,正滿朝搜捕閹黨,毛文龍不知自保疏遠閹黨,反而公然懷念王化貞。
2.3 比對關寧
比對關寧指毛文龍時時將東江兵的糧餉待遇與明金對戰的主力關寧兵作比較?!胺蜿P寧、東江,原是一家一事,督臣與臣,委是一身一心,指示自然追逐,法令自然遵行,何在糧餉船只經由掛號為合力也?!盵4]131“臣處東江,原為關門牽尾,關門接壤神京,每月一兩四錢、米一斛,尚不敷用。況東江懸海,風濤叵測,百物騰貴,而反議每兵銀七錢、米一斛,使各兵肯安心東江耶?夫舍多棄少,人情之嘗,關門、東江兵屬一體,一兵兩價,豈鼓舞軍士之妙算也?!盵3]206“同一士兵,而東江與關寧兩視,不知作何主見?”[4]135在此,毛文龍竟反問崇禎帝東江兵與關寧兵差別對待原因之所在。一方面,這固然是愛護自己統領的兵將,為他們打抱不平;另一方面,表現出嫉妒關寧兵,發泄東江鎮遭遇節制的不滿情緒。關寧兵作為主力在遼東戰場上與后金兵正面對抗,軍資糧餉消耗甚巨,且關寧兵的統領袁崇煥等人正受崇禎帝提攜重用。毛文龍所在的東線戰場處于配合遼東戰場的地位,東江鎮的兵將與遼東戰場上的明朝主力兵理應共同統領,內部實現互相調動、互相接濟,而毛文龍卻視東江兵與關寧兵分別獨立、平行,不服從統一調動。
2.4 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指毛文龍將東江鎮數年無功、枉費糧餉的責任推卸給朝廷。他在奏本中說道:“年復一年,大功未就……只因糧餉不敷,士皆菜色,馬匹甲胄器械全無,驅空拳枵腹之眾而當強虜,勢所不得也。”[4]135“如準臣請,于八年之前,而慨發百萬金錢,臣不敢夸口平奴,亦庶幾挫銳奪氣于十分之五矣。東奴畏虜,又奚復如是之跳梁也?!盵3]206毛文龍毫無內疚之心,將東江兵逡巡原鎮數年無功的責任,怪罪于朝廷不及時給發足夠的軍資糧餉,甚至將后金崛起都怪罪于朝廷不支持他的行動。
2.5 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指毛文龍在奏本中表面上怪罪臣僚挑撥誤事,實際上是指責袁崇煥等官僚對自己的故意打壓,不滿崇禎帝偏袒袁崇煥等。毛文龍抱怨道:“以臣枵腹之卒二萬八千而欲取勝數十萬之眾,使天下人聞之,疇不笑臣之不能料敵如此,國家之誤用微臣如此哉……究其根,實文臣之誤臣,而臣之誤國也……不知計部之欲殺臣,不知計部之欲陷十萬之生靈也……諸臣獨計條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此臣之益未解也。臣屢疏直戇,非不知得罪朝臣以速臣命,但臣之心只以封疆為重,君恩為重,不得不吁天頻訴也。”[3]206“當事者但知文墨議論,不俯念孤臣支吾之苦……其間或有部已口而臣未收,非吏書之奸蔽,即解官之侵漁?!盵4]135在毛文龍眼中,儼然滿朝盡是庸臣佞臣,而在這一班庸臣佞臣中,毛文龍最為抱怨的是袁崇煥。毛文龍與袁崇煥的直接博弈從袁崇煥接受崇禎帝的重用且以文臣身份督師薊遼時開始。袁崇煥為了在整體上部署遼東抗金軍務,對東江鎮毛文龍時有節制,收縮了毛文龍在東江鎮的自主權力。在東江鎮本就被削減糧餉的情況下,又加登萊禁海、餉道改運等雪上加霜的新政策,并且這些新政策都是袁崇煥向崇禎帝提議獲得執行的,所以毛文龍對于自己的上官袁崇煥非但不敬,而且十分指責。毛文龍奏本中披露的文臣、諸臣、計部、當事者等,多有指責袁崇煥的成分。毛文龍通過抬高自身的威儀,指責袁崇煥等朝中臣僚的錯誤,向崇禎帝辯解自身深陷的難題。但是,毛文龍在指責袁崇煥等朝中臣僚的同時,也無意中貶低了崇禎帝的作為,無視崇禎帝精心作出的官僚任免安排。
2.6 驕傲自大
驕傲自大指毛文龍不考慮崇禎初年明金之間實際實力對比,妄言能夠輕松擊敗后金?!笆鴸|向,以搗奴巢,雖不敢云全勝,亦足褫奴之魄也?!盵4]135“預算圖克五嶺關、沈陽等處,奴便裹足不西。”[4]130“收拾殘燼,招徠降卒,立數十萬雄兵于海上,而尾賊之后,不費朝廷寸鐵斗粟也。餉無所出,則貸之朝鮮,通之商賈。奴卒狼顧而不敢長驅,朝鮮得庇而不為兼并。前后報擒斬俘獻不下數千人。但遼土未復,逆奴未滅,不敢言功。臣涉歷遼左三十余年,山川情形,地利險易,靡不熟諳。扼奇制勝,自有長算?!盵4]134在毛文龍的奏本中,似乎擊敗后金只在一言之間,動輒褫奴之魄,使奴裹足不西。而在明金的實際戰局中,明朝已漸處于劣勢,屢受重創。毛文龍駐守東江鎮數年,且不論主動進攻后金獲勝,就連牽制后金的本職責任都未盡到,反在后金的緊逼下,丟失東江鎮在朝鮮邊境和后金沿岸的據點,卻妄言“不敢言功”“自有長算”。
因而,袁崇煥扣算給毛文龍的當斬十二大罪或許有刻意歸罪的成分,關于東江鎮兵額、糧餉問題爭議紛紜,或許不能定論。但毛文龍在奏本中出現的以上問題,系屬事實。面對剛愎、急躁的崇禎帝,終究難免一死。崇禎二年(1629)毛文龍的奏本既反映了其被誅前的窘迫遭遇,又與其被誅有著一定的聯系。
參考文獻
[1]崇禎實錄.卷二.辛未條[M].臺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
[2]周喜峰.論袁崇煥的兩次督師遼東[M]//東莞市政協,暨南大學歷史系,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區域史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中國明代檔案總匯.六[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清)毛承斗輯,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5](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史料·甲編·第8本[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1932.
[6](明)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