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但有些教師的導入語冗長或與中心思想偏離,這就違背了導入語的本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關鍵詞:導入語;本旨;興趣;情境
課堂導入是教學課程的開端,所以,我們要精心準備課堂導入活動,使學生對所講內容“相見難忘”。而一個好的導言,就像連接新舊知識的橋梁,是事情發展的開端,可以起到誘發思維,引人入境的作用。導入的類型也多種多樣,有直觀導入、活動導入、簡介導入、趣味導入等等。但在導入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問題的存在,要不斷反思總結出更有趣、更適合學生的導入方法。對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對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法做了研究:
一、 初中語文課導入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些教師導入方式平淡刻板,導入用語也總是陳詞濫調、讓人厭煩。而有些教師更是在導入的時候沒有根據的亂說一氣,這樣的結果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我們的課堂導入要力求創意、新穎,富有情趣,引人入勝,有藝術魅力。課堂語言也要幽默風趣,能夠讓學生有種“春風化雨”的感覺。教師的教學態度要熱情開朗,帶著職業的熱情去感染學生。除此之外,導入方式也要新穎多樣,引入手段最好形象直觀,且必須具有科學性。
而有些教師在導入時目的性太強,直接將學生引向問題答案,而缺少自然而然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視知識忽略思維能力的觀點是錯誤的。在導入時既要有為學生內容定向的作用,也有為學生的思維定向的作用。導入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態度,還要考慮學生的思維邏輯和意志因素。創設問題情境,善于以舊拓新,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課堂導入應該簡潔明快、內容精簡,切忌拖泥帶水、啰嗦拖沓。
二、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哪些導入方法
初中語文學習比較枯燥,且抽象的思想感情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所以多樣化的導入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總結了幾種常見且有效的導入方法。
1. 問題情境導入法
創設質疑激思的問題情景是指教師通過語言、動作、聲音、教具實驗等手段,創造直觀、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有側重點的閱讀文章,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問題中質疑、批判、探索創造,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的內在感受才是輕松愉悅的,銜接和過渡才是自然的。例如,在學《愚公移山》時,我首先提出了個問題,愚公為什么非要移山,直接搬家豈不是更好?問題一出,學生就表現出了對文章的興趣,這節課也就在尋找問題答案中悄然度過了。
2. 民謠導入法
民謠的歷史悠久,內容有趣,經常用來表現一個民族的風格特點,或淳樸、或熱情、或纏綿。而利用民謠來導入新課,會讓學生覺得別有一番韻味,更會集中精力,認真聆聽,仔細感受,這也就達到了導入的效果。例如,我在教《理想》這首哲理詩時,我給學生們放了一首趙雷的理想,動聽的旋律,性感的嗓音,讓學生們很快安靜下來,都跟著輕聲哼唱這首民謠,一曲聽完感觸頗多,我順勢就聯系到了今天要講的詩詞,讓學生們結合聽的民謠去試著理解詩歌的主旨。
3. 故事導入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愛聽故事的動物,而故事對學生們來說是具有魔力的,會使學生腦海中快速形成相應的場景。所以,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適當地利用故事進行課堂導入,用有趣的故事導入起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在學習《女媧造人》時,我給學生們講了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媽祖的故事,傳說這個女嬰出生時自帶一道紅光,父母取名為林默,她生前好善樂施,死后也庇佑漁民出海平安,為此人們奉為媽祖。而今天我們同樣也要學習一個關于女媧的神話故事,同學們是不是也很想聽這個故事呢?一個故事就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課本。
4. 多媒體導入法
多媒體的介入豐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環節,對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越性來創造有趣的導入內容。初中語文教材中一般為大段的文字描述,這讓學生倍感枯燥,給同學們造成心理上的學習負擔,也抑制了學生們的想象空間。但有了多媒體的導入,把靜止的畫面變成動態的音頻,用影像演示方法再現了文章中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鄉愁》時,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所以不能體會到作者的思鄉愁苦之情。所以,在課前幾分鐘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些關于思念家鄉的場景,再加上悲傷的音樂來烘托氣氛,讓學生很快就深層次的理解了這種感情,對課上講的內容也就容易接受了許多。
三、 結語
研究證明,學生在被迫學習的情況下,所學到的知識在記憶中是模糊的。相反,如果學生在有興趣的前提下進行思維活動,主動進入學習狀態,自然會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言,用導言的魅力來讓學生產生渴望獲得知識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郭黎巖.《中小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當代世界出版社,2011年5月.
[2]蘇霍姆林斯基編著.《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
[3]褚亞敏.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方法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10(01):104-106.
作者簡介:
李梅容,現就職于福建省平潭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