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 要: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新興產業之一,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也在不斷創新,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本文分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該采取的策略,以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問題;對策
一、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
(一) 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也在不斷創新,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規模日漸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正在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走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產銷量也在逐漸增加,到了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產出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加入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研究與發展中,其中也有很多家大規模企業,例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江淮汽車等企業。
(二) 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結構
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突破,使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品已經超過250個,以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為主。據有關部門統計,2014年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純電動汽車的產量達到45048輛,所占比例高達60%,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為29715輛,所占比例為40%。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純電動汽車的產量達到247482輛,所占比例高達75%,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為83610輛,所占比例為25%。
(三) 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量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發展。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量達到了7.8萬輛,銷售量達到了7.48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350%和320%;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量為 34.04萬輛,銷售量為33.11萬輛,比2014年分別增長了330%和340%,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四) 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設施情況
有關數據表明,到2014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額應該有12萬輛,但是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十分缺乏,如建成的充電站僅僅只有723座,充電樁才有3萬多個。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保有量與充電樁之比為3∶1,嚴重不足。除了硬件設施缺乏以外,其相應的軟件設施更是處于匱乏狀態。相應的從業人員供應量遠遠小于需求量。
二、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 政府政策缺乏及時性和延續性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有關政策補貼的發布周期太久,并且缺乏及時性和延續性,現有的激勵政策實施不夠規范。一些企業因受利益的驅使及誘惑,而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來騙取財政補助,侵害了其他企業生產及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合法權益,嚴重危害了市場的秩序,其后果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收緊了銀根,企業因補貼不能發放而陷入資金危機,上游材料企業因整車企業不能及時結款同樣陷入了經營困境。
(二) 新能源汽車缺乏統一標準體系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各汽車廠家都使用自己的標準,導致配件不能通用。以電動汽車為例,不同廠家生產的充電電池不能共用一個充電器,這無疑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尤其充電樁的標準落實與統一應盡快推進,盡快制定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標準并完善。
(三) 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相對落后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不高,質優的名牌產品較少。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研發水平還不高,尤其以電控系統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缺失對產業發展構成很大制約,一些關鍵的電池、電控系統、傳動模塊、變速器以及空調等汽車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化率較低。而且在電池技術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關鍵技術上還沒有達到一個階段性的突破,所以產品的成熟度也不高。
(四)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配套設施不足
新能源汽車產業要發展,必須擁有一系列相應的配套設施,如充電站、加氣站等配套設施。就當前的現狀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其他配套產業發展滯后,導致不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生產產品所需要的相應原材料及零部件等,使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其他配套產業沒有能有效的形成一個具有一定生產力的產業鏈。
(五)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的匱乏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車型的開發、試驗等技術方面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因此,政府需要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配備專業的人員,在2010-2015年期間,汽車行業所需人員從220.5萬人增加到265.8萬人,這五年間缺少45.3萬的從業人員。英才網最新統計的數據:動力研發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新型燃料工程師、電池工程師等職位是化工行業的熱門,所需人員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漲12.4%、15%、16%、13.6%。
三、 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策略
(一)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車得以大規模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在現有的購車的規定政策基礎之上,應出臺一些相關政策來鼓勵促進消費者采購新能源汽車,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首先,降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到的進口零部件的關稅,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政府可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新能源汽車企業在貸款時能夠降低企業貸款利率或還款年限,消費者在購車時能夠得到相應的財政補貼。政府應建立起一個以政府信用為基礎,投融資實體為平臺,使新能源企業能夠發行債券的金融信貸政策體系,來解決企業生產發展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來源。
(二) 完善新能源汽車國家標準
我國政府應當全面系統地調研,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并盡早出臺整套新能源汽車國家技術標準,給相關企業提供一個可供遵循的規范。盡快實現全國范圍內新能源汽車與基礎設施的配套和標準化,同時配套出臺相關基礎設施的技術和驗收標準,利用強有力的標準法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現有標準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制定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定義和分類標準,以及充電接口、汽車安全、能源加注基礎設施等標準。
(三) 加大對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
企業應加大對于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并提高生產的工藝水平,研發并掌握電池、電控及電機等關鍵核心技術,堅持走開放創新的道路。加大對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除了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還要加強在關鍵性核心技術的研究;增加電池的可循環周期以及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努力攻克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技術難題,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企業間的戰略聯盟推動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對基礎技術研究展開分工合作。
(四) 加快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民間資金的投入。一是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管理辦法及相關細則;二是明確推廣應用工作要求和時間進度;三是明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審批、建設、驗收、運營等管理流程。通過開辟綠色服務窗口、簡化辦事程序,縮短項目報批、接入電網等事項的時間;四是通過行政引導和政策鼓勵各新建小區、辦公樓、商場、醫院等單位配備新能源汽車基礎充電設施;五是優化統籌規劃的頂層設計。
(五) 加強新能源汽車相關人才的培養
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政策上除了要吸引優秀的外來人才,還要重視國內人才的培養使其相結合,建立一個完善的新能源產業人才體系。人才的培養應建立起一套多層次的培養體系。在有政策的保障之下,鼓勵各高校、企業等相關機構能夠從國外引進優秀人才及培養本土的優秀人才;各高校應加強有關專業的建設,如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智能技術等專業,以及電化學、新材料等相關學科;企業應重視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知識產權及技術應用等方面培養企業內部優秀人才,并重視崗位技能上的提升及培訓,從而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01).
[2]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汽車工業研究,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