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具備自我鍛煉的能力對其自身的發展意義深刻,但是中國的青少年似乎正缺乏此能力。生活中我們發現,盡管我們對學生的體能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我們會看到有些學生會因為多排一會兒隊伍就暈倒的事實,可見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變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僅靠體育課是行不通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的能力勢在必行。本篇文章將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談話法從現階段青少年自我鍛煉的現狀出發,并著重提出如何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關鍵詞:自我鍛煉;體育課堂;教師;學生
青少年的自我鍛煉能力是指學生在沒有老師引導的情況下完成操練或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一種能力。在實踐素質教育的現階段,體育課或是中考體育對學生的體能要求日益提高,現行的體育課,根本滿足不了實質需求。體育教師要把體育鍛煉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就要求青少年具備自我鍛煉的能力。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電子游戲,進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將受益終身。
一、 青少年自我鍛煉的現狀
青少年具備自我鍛煉的能力對其自身的發展意義深刻,但是中國的青少年似乎正缺乏此項能力。生活中我們發現,盡管我們對學生的體能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好像越來越差,軍訓中、升旗時、做操中,因為體質過差而暈倒的同學比比皆是。眾所周知,青少年日常課業繁重。
二、 青少年自我鍛煉不興起的原因分析
學生自我鍛煉的氣氛不深厚,能力不強,其實原因是來自各方面的。
1. 學生自我鍛煉意識不強
青少年自我鍛煉意識薄弱,運動的自覺性不高。對此,筆者應用問卷調查法調查了秀山中學在校七年級學生關于不積極主動進行自我鍛煉的原因,在參與調查的380人當中,55%學生是因為課業繁重,文化課作業量多,所以忙于做作業,忽略了身體鍛煉。更愿意把時間花在游戲里、小說上的學生占了總人數的29%,這些青少年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外自我鍛煉。還有16%的學生不喜歡加入運動鍛煉,是由于自身身體缺陷或較內向自卑造成的。
2. 體育課上體育教師教法不當,內容枯燥
現在的體育課,在中考的指揮棒下,幾乎無趣味可言,體育課的內容不是單純的跑,就是無趣的跳。要么是考試技能訓練,要么就是測試。基本忽略了對學生培養其他體育活動的興趣。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感受到的只有累,而不是運動所帶來的快樂。這樣的教學只能滿足學生的體育考試,而不利于學生離開學校以后的社會生活。
3. 學校設備不齊全
雖然我們的很多中小學漸漸在規模化、現代化,但是仍然有很多偏遠農村中學只有一個簡陋的操場。青少年愛運動的天性再強也奈何不了學校設備的缺失。在設備簡陋的中小學,也許也可以自我鍛煉,但是難免枯燥單調。
三、 青少年自我鍛煉的能力培養策略
1. 提高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
要讓任何活動進行得成功,最主要還是從增強青少年自我鍛煉的意識開始,鼓勵他們自覺參加體育活動鍛煉,這也是最基本環節。首先,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和身心健康的關系。其次,在平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多用鼓勵法,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愛上運動中的自己,學會評價運動中的自己,逐漸在活動中樹立信心。長此以往,青少年的自我鍛煉意識將獲得連續不斷的鞏固和強化,為日后習慣的養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教師應轉變體育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方法,整合體育教學內容
(1) 做值得學生信任的朋友
在和學生談話中我們發現,在學校的課程中,大部分學生最喜歡的科目就是體育課。因此,作為體育老師應該巧妙抓住這一特點并加以利用,努力化身為學生的好朋友,為他們灌輸自我鍛煉的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自我鍛煉意識。
(2) 展示自己,成為學生的偶像
在體育課堂上,盡量展示體育教師某方面的體育特長,展示優美動作,讓學生體會力量的美,并學會欣賞,心中充滿崇拜并愿意去模仿。
(3) 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教師應學會在體育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并樂于給予正面的積極的評價,不忘及時鼓舞他們,增強他們對自己的信心,讓他們獲得運動的快樂。在教學內容上,多教授一些適合學生課外參與的體育活動技巧,比如“籃球教學三步上籃”“足球快速過人”“乒乓球扣殺教學”等,靈活分組,可以二人組、三人組等,適合學生課外自由組合活動。
(4) 為學生的自我鍛煉創設條件
在平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擅長利用當前學校現擁有的設備資源進行相關體育教學,若學校設備缺失,體育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后時間和學生一起利用生活廢棄物再制一些有利學生自我鍛煉的體育用品,比如“沙袋”等。
現在的很多城市學校的體育配備不但齊全,而且豐富。但是部分農村學校則不然。而我們不能因為缺少設備就不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鍛煉,或者只是簡單的跑跑跳跳,導致學生失去自我鍛煉的興趣。體育器械設備缺失的偏遠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根據環境特點制造適合農村學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體育器材,于是就出現了鄉士資源的再造利用,也就涌現一些學生愛玩的傳統體育活動,比如“丟沙包”“蕩秋千”“跳皮筋”等。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轉變,是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重要環節。體育教師理當在體育教學中引導青少年意識到自我鍛煉的意義,教授他們自我體育鍛煉的技巧,并為他們的自主鍛煉創造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學會按照各自與眾不同的特點和興趣,選取合適自己的鍛煉方法并學會制訂計劃,定期進行自我評價。漸漸地,青少年的自我鍛煉能力得以養成。
參考文獻:
[1]陶海榮.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J].體育博覽,2011(16):66-66.
[2]王幫紅.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J].科學時代,2014(1).
[3]劉勇,鄧玉.淺論體育教學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0(9):51-51.
作者簡介:
黃德文,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秀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