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使我認識到在教學中關注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性。
我認為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為了更容易讓他們接受、理解、直觀,那么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就要注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本領。
關鍵詞:直觀;數學興趣;數學活動;解決問題
案例回顧:
本學期,我校數學組內教研課中,我執教的是《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一課(蘇教版第二冊),過程具體如下:
案例:
探索45-30的計算方法
(1)嘗試計算
①45-30等于多少?你們會算嗎?
誰來說一說?(對學生正確的算法予以肯定)
②說的很有道理,為什么這樣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
(2)擺小棒理解算理
首先我們請小棒來幫幫忙。如果用小棒來擺的話應該先擺出多少呢,大家一起說。
生:45。
①請小朋友們在桌上擺出45根小棒。
請一個小朋友上前面來擺,然后說說你是怎么擺的?
②(師指小棒圖)45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指算式)現在要減去30,(指小棒圖)也就是要從45里面拿走?你們會拿嗎?
③請小朋友們從桌上的小棒中拿走30。(學生操作)
師:說說你是怎么拿走30根的,從哪一部分里面拿走30根的?
生:我是從4個十里拿走30的。
師:你們也是這樣拿的嗎?
生:是。
師:小朋友們今天都非常的聰明,都是從4個十里拿走3個十,接下來應該怎么算呢?還剩幾個十?
生:一個十。
師帶著學生一起說,再和5個一合起來就是15。
④先讓2個小朋友說說是從哪一部分里拿走30的,又是怎樣算的?
你們會說了嗎,再跟同座位的小朋友互相說說。(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習)
(3)在計數器上撥珠理解算理
①瞧,計數器是我們學習的好朋友,用計數器也能幫助我們計算45-30,一起來試試。
師:先撥出多少?大家一起說。
生:45。
請小朋友在你們的計數器上撥出45,誰愿意上來撥給大家看看,說說你是怎么撥的?
②想一想,減去30,在計數器上應怎樣撥呢,在哪一位上撥去幾顆珠子呢?請小朋友們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說一說。
③誰愿意上來撥給大家看看?告訴大家,你是在哪一位上撥去了幾顆珠?為什么要在十位上撥去3顆珠呢?
④看著計數器撥珠的過程,你能說說怎么算嗎?
生:十位上的4個十中去掉3個十,還剩1個十,再和5個一合起來是15。
(4)小結算法
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知道了45-30等于15,如果把剛才的思考過程寫下來,其實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找學生說一說,生:先算40-30=10,再算10+5=15。(板書算法)
案例反思:
在探究45-30的計算方法時,首先讓學生借助小棒或計數器進行自主探索,然后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我的設計是先擺小棒再撥計數器最后說算理,設計可以開放一點,因為原來的設計對薄弱的學生基礎打的是很好,但對好一點的學生可能層次就有點低了,所以這一環節可以放開一點,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素材呈現,體現分層教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基礎好的學生可能直接就會說算理了,先算40-30=10,再算10+5=15,中等層次的學生覺得擺小棒太簡單但直接說算理又有點困難他們可以撥計數器,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可以直接用擺小棒,因為擺小棒最直觀。
但,這一環節反饋的時候教師要先反饋擺小棒再計數器最后算式。
個人觀點:
下面結合這個案例談談我對數學活動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在數學活動中學會關注學生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边@話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強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本案例中探索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如果教師想省去麻煩或為了更好的掌控課堂,不采用數學活動或只采用擺小棒和計數器中的一種教學活動,那么顯然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也不能體現分層教學,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教授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本案例中我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素材呈現,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體現了分層教學。將視野由關注自己的教到關注孩子知識建構的特點。
二、 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把握重難點
本案例中探索兩位數減整十數(不退位)的算法,理解應從幾個十里減去幾個十,幾個一里減去幾個一,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墒菍τ谝荒昙壍暮⒆觼碚f,不一定能很好的理解,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在備課時,我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計算方法的關鍵,一是借助直觀手段,二是緊扣兩位數的含義。所以在教學時,我的處理方式是,在小棒活動中,重點是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拿的,是從哪一部分里拿走30的;在撥計數器的活動中,減去30,在計數器上應怎樣撥,在哪一位上撥去幾顆珠子,為什么要在十位上撥去3顆珠。在強烈的直覺形象中,學生不僅領悟了應從幾個十里減去幾個十,更體會到了相同計數單位的數直接相減,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減。
三、 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主要是參考相應的教材,課前教師沒有對教學活動進行預測,把啟發式教學活動簡單地理解為讓學生動動手,不管整個活動的質量,只關注課堂熱熱鬧鬧,忽視了教學活動的真正作用。
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更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善于用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孩子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放飛學生的個性。
“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而開展的“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活動中,真正做到讓孩子成為集體活動的主體,使學生由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體、學生依附從屬教師的地位轉換成了課堂學習的主體,思維和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充分培養與發展。
教師在與孩子的相互碰撞中擦出有效互動的花火,讓教育智慧放出光彩,讓我們的數學教學活動變得有效。
作者簡介:張園,南京市孝陵衛初級中學小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