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及時了解天下事,認真思考天下事,有助于養成敏銳的政治觸角。有感于此,本人在初中思品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讀好“圣賢書”的同時,關注時事,心憂天下。這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謹借本文,略作總結。
關鍵詞:思品教學;天下大事;觀察與思考;政治觸角
2017年高考全國一卷要求考生從“一帶一路、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熱詞中選幾個寫成作文,向外國人介紹當今的中國。文科生在政治材料中有點了解,但也缺乏思考;理科生沒有這些材料,山區考生說,我還從未見過共享單車……
命題者以為這很貼近學生生活,殊不知,許多考生依然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主要原因是,許多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對國內外大事缺乏應有的了解和思考。
筆者認為,引導學生關注天下大事,有助于學生政治觸角的養成。
一、 存在的誤區
學生方面:獲取信息渠道通暢,但他們基本屏蔽國內外大事,更關心明星戲子的八卦新聞,更關心刷朋友圈,玩刺激游戲。
教師方面:滿足于照本宣科,很少在思品課上提到重大新聞;為應付考試,翻印一大堆時事材料給學生,了無生趣,且已是“朝花夕拾”。
弊端:師生二者關注點都不對。學生要么埋頭讀手頭的“圣賢書”,要么上網尋求八卦和刺激。老師平時不問時事,到時越俎代庖,替學生下載或整理時事材料,純粹為了應付考試。
二、 努力的方向
思品課讓學生探討人生、關注時事,有利于養成學生的政治觸角,即對人生(先通過時事)敏于觀察,敏于思考。
當今發達的媒體,可以輕易地做到“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若對最新大事茫然無知,“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既然稱為新聞,背老師考前整理的材料,豈不成了“舊聞”?吃別人幫你嚼過的饃,有味道嗎?關心天下事,要像足球迷一樣,半夜三更看直播!通過關心時事,知道我國的基本國情,初步了解當今世界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弘揚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
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及時獲取信息,并開動腦筋進行必要的加工,可想一想這件事發生的原因,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觀察,認真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敏銳性,背多少時事不是目的,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才是我們的初衷。
三、 引導的方式
不能籠統地要求學生要關心天下大事,而是要做許多能讓學生化為自覺行動的引導工作。
1. 教師引而不發
(1) 提問式
可在課前或講課之余,設計問題向學生發問,有人答上,予以表揚,一時答不上,一些同學自然會去網上尋求答案或者可以在下一節課再提及。
如:最近國家在開什么大會?最近朝鮮半島發生了什么大事?
(2) 提示式
教師有意提及剛發生的大事,欲知詳情,請大家注意看新聞。
如:有人又在南海鬧事了,請大家關注新聞。
(3) 小測式
對時事熱點,在思品課上選一兩個問題進行全班小測,小組交換評卷,當場亮分,自然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如:“一帶一路”指的是
(4) 激趣式
有些新聞比較新奇有趣,教師可用幾句生動的復述,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關注。
(5) 嵌入式
在講解思品問題時,以新鮮的時事材料為例子,更有說服力和新鮮感。
2. 學生主動交流
(1) 交流新聞
誰知道了可讓人關心的新聞?請上臺分享。
可以有課前刻意的指派,也鼓勵自告奮勇者。用PPT介紹的精心準備者,在講臺上利用多媒體當場打開新聞鏈接的,或即興講述的,都可以。
(2) 交流看法
三言兩語,對某件大事發表看法。對重大新聞,包括負面新聞,讓學生發表看法,鼓勵獨到見解,要言不煩,恰當的一句話點評,更值得提倡。
(3) 書面作業
每周一次時事述評作業,述本周你認為重要的新聞,并作簡要點評。
四、 關注的重點
關注的重點,不是有趣的,而是重要的。下面結合當前形勢,例談哪些是時事熱點。
(一) 國內方面
1. 全國性重要會議
如:兩會、G20峰會、一帶一路峰會……
及時關注全國性大會召開的新聞。會議是怎樣的規格,哪些人與會,大會的氣氛,每日的議程,大會所做出的重要決策。這些會議,將在政治上、經濟上影響全國、影響世界,也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中國將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將為推進世界經濟一體化起排頭兵的作用,由一系列主持召開的國際性會議,由亞投行的設立,由一帶一路的實施,可見中國不僅說了,還確實認真做了。
2. 重大改革舉措
如:中高考改革、醫療改革、供給側改革、精準扶貧、強軍舉措……
各項改革舉措,要進行頂層設計,要能得到層層落實,要符合中國國情,要能征服既得利益團體,要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紙上談兵容易,真抓實干困難。
考試改革,周期較長,牽一發而動全身。醫療改革,給患者帶來了實惠,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基層醫院的腐敗,但高層的腐敗仍是防不勝防。供給側改革是怎么回事?精準扶貧都有什么舉措,你的身邊,有些什么變化?你常關注軍事網站嗎?黨中央都有哪些強軍舉措?從新武器的誕生等,可看出我國的軍事實力如何?
3. 涉藏涉臺問題
如:達賴喇嘛與藏“獨”問題、蔡英文與九二共識、新疆西藏的近況如何?臺灣掌權者日益背離九二共識,你是怎么看的?你認為收回臺灣統一祖國的當務之急是什么?endprint
4. 反腐問題
關注反腐新聞,增強對共產黨執政的信心。老虎要狠打,蒼蠅要狠拍,有哪些新聞?收到了什么成效?反腐機制的建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進展如何?
5. 南海風波、釣魚島爭端
爭端的由來,了解點相關歷史。阿基諾政府和杜特爾特政府,對待南海問題,態度有何不同?解決南海問題和立志成為海洋大國的關系。
(二) 國際方面
1. 中外關系
如:中美關系、中日關系、中俄關系、與第三世界國家關系、巴拿馬與臺灣“斷交”……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有哪些重大舉措,對中美關系有何影響?安倍晉三哪些行徑是軍國主義復活的表現,哪些行徑有損中日關系?歷史上中俄是怎樣的關系?現在中俄關系到了什么層次?
2. 戰亂國家
哪些國家還在戰亂之中,炮火紛飛,生靈涂炭?美國為何轟炸這個國家?
3. 難民問題
難民潮是如何形成的?對哪些國家形成壓力?如果朝鮮半島生亂,大批難民將涌向哪些國家?
4. 國際反恐
恐怖襲擊是某個國家獨立的現象嗎?國際勢力的滲透,對一國恐怖勢力的暗中支持,更迭他國政權的陰謀,值得深思。國際反恐力量聯合的必要性。關注反恐新聞,思考這些問題。也要看到,有些國家借反恐之名,掛羊頭賣狗肉,其實在進行大國博弈。
5. 薩德問題
韓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且受制于美國,樸槿惠政府決定引進薩德系統。為何中俄強烈反對?這項決定,對樸槿惠政府有何影響?對本來文化經濟關系密切的中韓為何產生巨大沖擊?文在寅是在什么情況下上任的,將如何處理薩德問題,將把中韓關系引向何方?
五、 學生的獲益
有利于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特質。
對于剛發生的大事,早知道是一種敏感,多思考也是一種敏感。要成為與時俱進的有用之才,必須具備這種政治敏銳性。進行科學發明創新,也非常需要這種特質。學思品后,不能麻木不仁,也不能空話連篇。
有利于培養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情懷。
你都不知道國家發生了什么事,還奢談什么熱愛祖國?哪些國家在水深火熱之中,哪些國家在飛速發展,何者可為友,何者堪為敵?不甚了了,何談關心全人類?應該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本人長期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不是讓學生花大量時間上網看新聞,而是細水長流,隨時關注。工夫不負有心人,教育學生不僅“讀圣賢書”,而且“憂天下事”,使學生以上兩方面有了喜人的進展。這也是思品老師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盡一份綿薄之力吧!
參考文獻:
[1]《時事》(初中).2016-2017學年度第1-6期.北京:時事報告雜志社出版.
[2]《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黃清斌,福建省閩侯縣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