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體育教研活動的單一性與陳舊性直接影響現階段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嚴重制約著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本文著眼于新型體育教研活動與傳統體育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展開論述,編制一份調查問卷利用數據分析教研活動開展時間、方式、機制、經費保障等差異,推廣新型體育教研活動。
關鍵詞:體育教研活動;傳統體育教研活動;新型體育教研活動;實效性
一、 前言
體育教研活動是指以體育教師為主體,以體育專業研究人員為合作伙伴的實踐性體育教研研究活動。
傳統體育教研活動因其時空差異性、靈活機動性、內容多樣性、長期性等特點,在基層教學活動中,它往往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傳統教研活動隨意性大,時間、地點得不到保證,教研方式形式化,教研沒有制度和經費保障。新型教研活動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系統化完善化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的體育教研機制,利用網絡技術突破研修瓶頸,打破時空限制,以教師“自修—反思—實踐”為途徑促進教研活動發展。
二、 結果與分析
1. 體育教研活動不同時間段差異性比較
調查發現傳統體育教研活動具有時間短,不固定、受外界因素影響大等特點,通過走訪發現60%的學校體育老師沒有固定教研活動時間,20%的學校教研活動時間不足一小時且多是象征意義上的討論流程,另外在遇到各類文化課程考試時,體育老師還要放棄教研活動時間加入其中。長期累積導致體育教師的集體教研時間在整個學校教育教學中變得可有可無。
新課標形勢下動態體育教研活動,將一周一次甚至兩周一次的體育教研改為每天上午八點至九點或者是下午五點到六點進行,教研組根據體育教師的課表選擇時間,全年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調整,每次教研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
2. 體育教研地點變化差異性比較
傳統體育教研活動往往是理論工作者的“專利”,教研活動大多是在辦公室開會、座談等,在專家理論的影響下,體育教師盲從于專家理論,缺乏自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體育教師的懶惰心理,特別是一些體育教師相對較少的學校,或者體育教師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師兼職的學校,體育教研活動更是流于形式。新型體育教研活動要求教研組在每學期為學員量身定做訓練計劃,制定考核目標,將教研活動地點從辦公室轉戰至田徑場和體育館。教研組利用教研活動時間舉行組內基本功大賽,教師抽簽完成各項目的比拼,提高體育教師專業修養和教學能力。
3. 體育教研方式變化差異性比較
傳統體育教研方式可以歸結為三種類型:應付型、經驗型、理論型。調查發現不少學校雖然制定了一些教研活動的規章制度,也組織了一些常規項目的檢查評比,但是往往主題不夠明確,教師疲于應付。
新型體育教研活動指導體育教師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因為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體育教研活動科研含量日漸豐富,此活動不僅僅停留在教學指導的經驗層面,還應該進行高度創新研究,一線教師重視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珍惜創新機遇和空間,努力使體育教師由傳統的教書匠轉變為體育教育家。
新型體育教研活動引導體育教師從普通型轉向專業型,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是教學實踐知識不斷豐富、累積和體育教學科研能力不斷加強和提高的過程。在教研活動中教師不僅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對自身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可見,體育教研活動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使體育教師有機會在教研活動中豐富自身的教學實踐知識,提升專業素質。
新型體育教研活動促進體育教師由被動型轉向主動型,傳統體育教研活動中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是被動參與,為了完成考核目標而參加,新型教研活動賦予體育教師自主權,帶來體育教師的角色轉變,體育教師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反思和互助學習,改變由被動接受型為主動學習型。
4. 體育教研活動經費保障差異性比較
傳統體育教研活動由于受到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活動經費沒有保障導致很多項目和議題無法實施,長期惡性循環影響體育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新型體育教研活動的經費由學校教務處統一管理,財務處負責教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教研組內部先根據活動內容對經費進行預估再由教務處審核,財務部門批準,確保經費合理使用的同時最大程度上確保體育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5. 體育教研活動創新機制差異性比較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學校體育教學研究的途徑已由原來單一的書本、教參轉變為網絡學習,例如教學QQ群、體育教學論壇、教師專有博客圈、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一師一優課等。體育教師聽評課學習需要像等待相關學校或教研室組織大規模開課、聽課,這樣的教研活動形式受到時間、空間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這樣的教研機會不是面對全體體育教師,受眾面窄,其次,由于開課地點通常在外地,交通不便。最后,通常大多數學校體育教師都是滿工作量教學,如果一人或幾人去參加外地教研活動,勢必都會影響所在班級正常教學進度。
三、 結論
1. 傳統體育教研活動的滯后性,已不能適應當前體育的要求和需要,也在無形中影響著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需要通過理性分析和實踐研究,以突破當前所面臨的種種困局,使其步入到科學、有效的體育教研活動上來。
2. 新型教研活動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系統化完善化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的體育教研機制,利用網絡技術突破研修瓶頸,打破時空限制,以教師“自修—反思—實踐”為途徑促進教研活動發展。
3. 開發市級網絡交流論壇,每位體育教師每學期上傳一次優課,將此項任務納入到教師考評考級中。
參考文獻:
[1]吳本連,張陸全.論體育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價值與策略[J].體育教學,2013,33(11):46-47.
[2]巴紅.新課標下中小學體育教研活動的現狀及改革措施[J].林區教學,2007(6):87-88.
[3]胡奇志,費俐興.學校體育教研團隊在網絡教研中的特性及作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3(10):139-140.
作者簡介:范愛紅,淮陰中學新城校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