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在幼兒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快樂、友愛的積極情感為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保障,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沒有情感,就沒有童心。幼兒教師應注重潛移默化,利用各種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加強幼兒情感的培養,教育幼兒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給予愛,營造幼兒成長的和諧環境氣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愛;積極;情感;健康
幼兒情感是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是以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幼兒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個高智商的人若缺乏較高的情商,那是不會成功的。對我們幼兒園老師來說,在幼兒游戲、學習、娛樂和日常生活中,在幼兒與同伴及成年人的各種交往中,都可以適時地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游戲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 利用各種資源,開展一系列“愛在我心中”的游戲活動
1. 利用節日資源開展主題游戲活動
例如:“三八節”進行愛媽媽、愛老師的教育。孩子們在制作小紅花、畫節日賀卡時很自然就融入了對媽媽深深的愛,逐漸知道了尊敬媽媽及長輩的道理。“五一節”進行愛勞動教育,幫助幼兒理解各行各業勞動人民付出的辛勤勞動,教育他們從小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德。
2. 利用文化資源、家庭資源開展主題游戲活動
龍巖是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本土文化,因此,在“我愛家鄉”的主題游戲中,孩子們從一系列的看家鄉、畫家鄉、品嘗家鄉土特產、親子實踐活動——10元超市購買土特產等活動中,孩子們既掌握了10以內的數量、提高了繪畫技能,又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初步了解了家鄉的鄉土文化,增進了對家鄉的認識,激發了幼兒愛家鄉、長大了要建設家鄉的積極情感。
延伸開展的“家園路線圖”“你家到我家”等親子繪制路線圖的游戲,更激發了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愿望。由此又生成了“到小伙伴家做客”“今天我當家”的親子做客活動。幼兒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去安排七組的活動成員名單。七個小主人熱忱地發出邀請,小伙伴們高興地選擇喜愛的小主人。看似簡單,但對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來說還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呢!瞧,詩穎小朋友太受歡迎了,有兩、三個小主人同時向她發出了邀請,去誰家好呢?內向寡言的釋伽小朋友不敢主動與任何人交流,在老師引導下漸漸鼓起勇氣與小伙伴牽手;平時比較調皮搗蛋的鑫鑫小朋友,大膽表達了自己想去涵涵家做客的愿望,表明了要改正不好習慣的決心,也很快被小主人挑選為小客人了……孩子們在協商、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包容和關愛,班級里洋溢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費盡一番周折后,終于在當日離園之前確定了七組幼兒周末去小伙伴家做客的名單。家長們都不禁感嘆起來:“真棒啊,周末是該陪孩子好好玩玩了。”星期一來園后,孩子們帶來了許多合影照片、活動隨拍,還有家長記錄的聚會趣事,親子繪制的“做客線路圖”等。一次小小的做客活動,鍛煉了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增進了友愛情感,也進一步促進了親子交流以及家長們之間的溝通、聯系。對于家長來說,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合適的玩伴!大家能不開心嗎?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為進一步開展系列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也為幼兒積極友愛的情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借助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內容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學習一個好的故事不僅能促進幼兒語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更能讓幼兒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從而有助于幼兒良好情感的培養。
1. 選擇幼兒感興趣和易接受的故事內容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如故事《小公雞和小鴨子》《下雨的時候》就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內容簡短易懂,孩子們通過反復模仿故事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和動作知道了與同伴之間要互助友愛、友好相處的道理。這對于孩子在日常如何與同伴交往是很有幫助的。
2. 抓住時機,借助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內容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如在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在樓道自主選擇木質器械或自制玩具時,往往易出現吵鬧和爭搶重量輕的器械,一不小心還可能碰傷或摔倒;這時候我就會和小朋友提一提《小羊過橋》的故事,“小白羊和小黑羊為什么會掉到河里呀?你們也想做這樣的小羊嗎?”小朋友一聽,漸漸安靜下來,排好隊一個一個去取,我馬上表揚她們:“真棒,會互相謙讓的都是好孩子。”鼓勵大家團結友愛,再次強調大家互相謙讓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孩子們聽了點點頭,再次游戲時也顯得特別開心。
三、 加強家園合作,教師和家長積極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注重潛移默化地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幼兒年齡小,教師和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最喜歡模仿的。實踐證明,成人親切的教育態度是誘發幼兒良好的情緒和情感的紐帶,幼兒只有在積極、愉快、輕松、主動的情緒下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敏捷的思維。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的一些做法。令人高興的是這些做法產生了很好的效果,班級的孩子們逐步養成了主動關心他人的道德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小朋友摔倒或生病時,大家都會圍上前去關心、問候或陪伴小朋友去醫務室;小朋友流鼻血了,其他同伴就會主動分頭去拿紙巾、濕毛巾,并上前安慰:“沒關系,一會兒就好。”班級出現新玩具時,大家都能協商著輪流玩;“對不起”“請”“謝謝你”等禮貌用語,幼兒已能自然地常掛嘴邊了。家長也反映孩子們在家里變得更懂事,更加尊敬長輩了。平時較刁蠻任性的怡萱小朋友在爺爺生病時能主動端茶送水,在病榻旁安慰、陪伴老人,令家長感到又驚又喜。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我倍感欣慰。今后我會繼續在開展各領域游戲活動的同時,注重對幼兒積極的情感教育的培養;我還會用加倍的愛作為紐帶去連接老師和幼兒關系,以更多的真心拉近老師與家長的距離,優化師幼互動和家園互動成效,努力營造幼兒成長的和諧氛圍,使幼兒的情感得到更和諧的發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毛彩榮.如何對幼兒進行愛的情感教育.《沙棘 教育縱橫》,2010,(9).
作者簡介:
連怡霞,現就職于福建省龍巖市市直機關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