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漫長歷史的民族,在中華民族上,千年的悠長歷史之中,我們的前輩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就包括我們的民族音樂,而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我們更需要培養民族器樂作曲人才,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讓我們的民族音樂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關鍵詞:民族器樂;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創新發展
一、文化現狀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文化盛行的時代,人們不斷的追趕潮流追趕時尚,我們的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淡忘甚至遺忘,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傳統的民族優秀文化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現在很多傳統文化的繼承人都已經十分年長,所以傳承傳統民族文化這個任務十分艱巨,對于民族器樂作曲人才的培養和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讓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與日益發展日益進步的社會相協調。
二、民族器樂的魅力
民族器樂有著獨特的音色和旋律,這其中的美妙是其他的樂器所不能比擬的,民族器樂獨特的音色,使得創作的曲子能讓聽眾耳目一新,難以忘懷。在進行民族器樂創作的時候,我們應該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得創作出既美妙又富有特色的民族音樂.讓人們可以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美妙,從而使我們的民族音樂得到更大的進步以及發展。民族器樂與其他流行音樂有些密切聯系,我們不能確切的說哪一種音樂類型更好,也不能說哪一種不好,他們各有特色,在我們進行民族器樂創作時我們可以將這兩種音樂類型的優點結合起來,讓我們所創作的音樂既有民族音樂的特色,又有流行音樂的美妙,從而創作出一種獨一無二豐富多彩的音樂,讓大家感受音樂的美好。
在我們進行民族器樂創作時,作曲人必須擁有創新精神。擁有開放性的創作思維是進行音樂創作的必要條件。不僅僅不是在民族音樂上我們需要創新精神,在發揚其他傳統民族文學中同樣需要創新精神.我們需要好好講傳統文化的優良文化和當今時代的優秀文化相結合,將我國的優秀的文化,與外國優秀文化相結合,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響,創造一種全新的文化。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以及多種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包容的偉大民族。我國的民族文化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所以在我們進行民族器樂創作時,創作人必須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了解,必須用心去感受我國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源源不斷的進行創新,才能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和如今流行的音樂相結合,創作出獨一無二,充滿特色的民族音樂。在如今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新時代環境下,我們對于民族器樂作曲的思維也不能故步自封。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要告訴他們怎么去學習,怎么去探索知識,怎么去獨立創作,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學到知識,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民族器樂作曲藝術的接班人,才能讓我們放心的將民族器樂作曲藝術這一項前輩留給我們的偉大的財富交給他們,讓他們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傳承傳統的優秀文化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必須大力培養才能完成這個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艱巨任務。
三、如何進行民族器樂作曲的創作
首先對于創作的手法來說,民族器樂創作手法應該是各種各樣的,不能太過于老套呆板以及單子。在我們的民族器樂創作中,如果能擁有豐富多彩創作手法,會使我們的創作錦上添花.其次在我們進行民族器樂作曲時,我們需要對創作的題材進行改進和創新。在以前的民族音樂中,音樂題材多數是對當地的景色山水、祖國、英雄人物等。例如有由冼星海作曲的《保衛黃河》還有《東方紅》《草原之夜》等這些優秀的動聽的傳統民族文化。而在如今我們在音樂題材上可以進行大膽的創新,可以加入當今時代是新思想、新人物、新事物。一個優秀的新穎的題材,對于一首優秀的音樂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讓聽眾耳目一新,從而對這篇曲子充滿興趣,更能讓聽眾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感受作曲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作者融入了自己豐富的情感,聽眾才能更加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傳統民族器樂文化的魅力。其次對于民族器樂作曲人才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小時候就應該開始培養起來.國家應該大力宣傳發展民族器樂,讓同學們從小對民族音樂就充滿興趣.因為讓學生充滿興趣,是讓學生們學習民族器樂最好的老師。而一個好的老師則是一個孩子能否成材的關鍵。據了解,現如今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乏且質量參差不齊,這對民族器樂作曲人才的培養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我們應該有更多的高質量的音樂老師進入到我們中小學的音樂一線教學當中來。
我們也需要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加深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廣大的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民族音樂有一個更加深入更加深刻的了解,例如我們可以舉行民族音樂的鑒賞會和民族音樂會,我們可以和大家講關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故事,講民族音樂歌手的故事,用這種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學生們對于傳統民族音樂的興趣。其實在當今的歌手中,雖然大多數是流行音樂歌手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的民族音樂歌手在堅守這個前輩們留給我們的大的財富和瑰寶。例如有比較紅的譚維維,降央卓瑪等等的歌手,他們所創作和演唱的民族音樂和歌曲十分優美動聽,讓人耳目一新。現在的年輕人對于學習的態度,更多的是一功利性的學習。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考試為了工作來學習,而為了單純的興趣和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來進行學習的人少之又少。我們應該大力的普及民族音樂文化以及其他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讓我國流傳了千百年仍然生生不息的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能得到大力的發展和傳承。其實所有的藝術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聯系,在我們學習傳統民族器樂文化的時候,不僅僅對我們學習音樂有影響,對學習其他藝術同樣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凈化我們的心靈和靈魂,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升華。
在我們的民族器樂的創作中,創作的音樂擁有靈魂是十分重要的。一首歌曲沒有內涵沒有靈魂,就會顯得空洞和呆板。就像一個美麗的女演員,在表演的時候沒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沒有將自己帶入所表演的人物中,就會讓人覺得空洞,徒有其表而毫無內容。所以在我們的民族器樂創作中,必須融入自己的情感,充分的將自己代入創作的情境中,這樣才能創作出內外兼修,充滿靈氣的樂曲.這樣的曲子更容易讓聽眾產生共鳴。
總結:
我國前輩們創造出來的每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都是我們的財富,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前輩們留給我的偉大的財富,并且好好的將它們傳承下去,不能讓他們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要讓這些財富世世代代的傳承,造福我們的一代又一代。對于民族器樂作曲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我們需要孜孜不倦的完成這一項神圣而艱巨的任務,為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培養更多的人才。這些人才是我們民族音樂未來的希望,是我們的民族音樂生生不息的希望.我們需要將傳承民族音樂的重擔交給他們,所以對于他們的培養我們需要加倍用心。
參考文獻:
[1]何燕君.民族音樂舞蹈審美的維度[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拉里·蒂爾.董克,崔如峰譯.薩克斯演奏藝術[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3]卡爾·弗萊什.姚念賡等譯.小提琴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4]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