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任。目前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急劇增加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在我國努力建設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學之際,加強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為國家培養綜合素質強的高水平人才,已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
韓國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與我國一樣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國民普遍重視高等教育。韓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發展中國家,非常注重教育事業,并且在亞洲國家中較早地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近年來韓國高校在借鑒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教育和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本國教育發展實際不斷對研究生教育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形成本國富有特色的研究生培養體系和模式。因此,分析韓國研究生培養的模式、改革和經驗,能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對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不無裨益。
二、韓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
1.韓國研究生教育實行分工各異的“三院制”結構
韓國研究生教育目前實行分工各異的“三院制”結構,普通研究生院、專門研究生院(職業技術研究生院)與特殊研究生院(成人繼續教育研究生院)。20世紀90年代韓國由工業型社會轉型到信息社會,這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光要滿足培養高層次、研究型科技人才的需要,而且要培養大量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其他行業的高級專門人才。此外,還要滿足在職人士繼續學習的需要。而“三院制”結構正好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普通研究生院在韓國國民教育體系中,學術研究水平最強。定位是培養高水平的學術及科研人才,具有授予博士學位的資格。學生畢業之后有很大一部分都成為學者和研究人員,課程注重培養專業理論和研究方法。普通大學院對學位論文的要求非常嚴格,從開題、修改到答辯,都有一套嚴格的程序;韓國高校目前嚴格控制普通研究生院的學生數量,普通大學院研究生所占比例乘逐漸減小的趨勢。專門研究生院(也叫職業技術研究生院)主要培養高層次職業型和應用型人才,發展以培養法官、律師、醫生、技師、教師等高級專門人才為主的專門研究生院課程,十分強調學術的實用價值;專門研究生院的的設置旨在促進企業技術革新與提升管理水平,具有很強的行業部門實用性。專門研究生院因其實用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殊研究生院(也叫成人繼續教育研究生院),招生對象大多是有學習欲望并希望提高自身修養的普通民眾。這類研究生院不具有博士研究生培養資格,僅能培養碩士研究生,主要提供繼續教育和勞動技術、技能培訓以及休閑娛樂性的學習項目,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家庭保健、心理咨詢、幼兒教育、廚藝料理以及汽車維修、公共服務、泡菜制作、庭院管理等實用技能型課程,定位于不斷提高社會民眾的綜合素質。特殊研究生院(也叫成人繼續教育研究生院)為韓國創造終身學習型社會提供了保障。
2.韓國研究生院私有化的比例高
韓國研究生院私有比例高,教育經費來源廣。韓國早于20世紀50年代末就確立了國立、公立、私立高校并存的高等教育體制。韓國一直努力保證國立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同步發展,并且積極扶持私立高等教育,韓國的私立大學基本上與國立大學同步發展研究生教育。私立研究生院的廣泛設立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推動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另外,私立研究生院除學費收入外,還有企業資助與政府資助,所以教育經費比較充足。同時,韓國法律允許私立院校通過經營事業來維持學校運營。多渠道經費來源減輕了政府對研究生教育的投資壓力。例如,三星電子、LG、現代集團在內的很多大型企業紛紛積極參與到辦學過程中來,有效地促進了產、學、研有機結合,為韓國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公司均有有多所自身的研究生院,同時他們也與高校合作,進行研究生的聯合培養。私立研究生院的廣泛設立,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推動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同時,韓國也沒有忽略國立和公立教育,國立和公立教育由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出資,更容易從國家戰略層面培養相匹配的人才。因此,國立、公立、私立研究生院之間學科結構各有側重。相對而言,國立、公立研究生院更多的承擔基礎研究和理工科類教育,而私立研究生院則以人文社科類教育為主。
3.彈性靈活的學制以及考核方式
韓國研究生院的課程設置非常靈活多樣,十分注重學科的交叉和綜合,學生可以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其他學科的課程。有的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學生可以不分年級不分專業地自由選修,考核合格后即可拿到學分,促進學生多學科交叉和綜合的能力。導師也非常尊重學生的選擇,并不硬性規定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研究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劃自己研究生階段的課程結構,有很大的主權。這種彈性的培養方式對開拓學生的學術思維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都大有裨益。韓國研究生的授課方式借鑒美國,采取seminar式。課堂內容大多是根據本研究室的授課內容,召開討論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堂氣氛很活躍。課堂上研究生們對一個選題進行廣泛的討論,鍛煉自己的科研學術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導師也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討論,掌握本研究室的工作進展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
對于學生成績管理和畢業審核,韓國的高校也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各科目的考核方式由授課的教授自主決定,每一位教授的考核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畢業要求方面,首先碩士和博士都要在申請撰寫論文之前通過一次嚴格的“綜合考試”,這種考核方式可以讓導師對學生幾年來的研究生學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估。但是韓國高校和指導教師不對碩士生發表文章進行硬性要求,只要參與科研項目即可。為了鼓勵學生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些高校甚至采取了以國際期刊文章代替研究生畢業資格考試和論文開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參與學術研究的積極性。
4.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
隨著韓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韓國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近幾年來韓國的高校在積極推進國際化發展進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國家在政策上嚴格控制本國研究生數,但卻不控制外國研究生生數。不僅如此,國家還出臺政策,鼓勵大學多招外國研究生,外國研究生的比例也成為衡量學校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吸引外國研究生,很多學校紛紛開設了適合留學生學習的學科。例如首爾大學為留學生專門設立了國際研究生院,即專門招收外國人的研究生院。課程包括國際經營、國際貿易、韓國近代史等課程。韓國政策導向在加大“送出去”資助力度的同時,更加重視“請進來”。這一轉變既能扭轉國家貿易赤字,又能增強韓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韓國高校與國外一流大學合作,吸取國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例如:漢城首爾大學、高麗大學等正把哈佛、斯坦福的MBA 課程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研究生院課程等世界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院課程引入韓國,使學生們不用負擔國外高額的學費,在國內就可學習這些課程。
第三,韓國高校經常會邀請國外專家來舉辦講座,講座的專家學者包括世界各地大學的研究生、教授或者相關專業從業者。舉辦此類的國際講座,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是他們的思維更活躍,更富有創造力。韓國高校也鼓勵教師和學生參加國內外的各種學術會議,與本領域或者其它領域的國內國外專家和進行交流,政府和學校會給予一定的資助。老師和學生們踴躍地在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上投稿、發言、討論。學生們置身于中國際學術會議的環境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英文水平,還有利于開拓視野。
三、韓國研究生教育對改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啟示
1.構建“普通研究生院+專業門研究生院+特殊研究生院”的管理模式
韓國研究生教育體系中有三種類型的研究生院,三種研究生院在招生和人才培養、課程設置、論文選題等方面都各有特點,形成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育體系。而我國目前既需要研究型學術型人才,也需要應用型人才。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同一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可能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所以我國高校可以探討構建“普通研究生院+專門研究生院+特殊研究生院”的“三院制”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在保證我國研究教育的學術性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在職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提高國家所有勞動者的素質。
2.加大民辦研究生教育比例
韓國一直努力保證國立、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同步發展,并且積極扶持私立高等教育,教育經費充足。而我國研究生教育經費由國家財政統一計劃,統一撥款。雖然我國對研究生教育投入很大,但經費來源單一導致我國研究生教育經費不足。中國應加大私立及民辦研究生院的比例。我們要充分利用民間資源,擴大研究生教育的經費來源,為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3.采取更加人性化的學制以及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韓國人性化的彈性學制和多樣化的考核標準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每個學生都可以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而我國研究生教育目前使用整齊劃一的培養方案,用統一的的標準、統一的學制要求所有的學生,從某種程度來說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我國高校應實行學制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更加人性化的學制以及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此種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
4.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
韓國高校注重吸引國外留學生,引進國外優秀課程,鼓勵學生和老師去國外學術交流,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對我國來說,加強研究生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我國與國際學術界聯系必不可少的橋梁與紐帶。所以我國的研究生院應向韓國借鑒,吸引更多國外研究人員和學生,應該在從“走出去”到“引進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繼續加大力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創立教育品牌,把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推向世界。還應當鼓勵學生和老師去國外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并給予一定的費用資助。高校也應該增加與其他國外高校的交流,發展“聯合培養”,增大公派留學的力度和數量,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和前沿的思想。
參考文獻:
[1]張雷生,肖霞.韓國高水平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年12月
[2]宋大釗,許飛飛.韓國研究生教育及啟示.煤炭高等教育.2014年5月.
[3]崔雄權.韓國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與課程設置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
[4]戰紅.關于韓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探析.黑龍江教育.2006年第1、2期.
[5]賈改平.中韓研究生培養模式對比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6]徐嵐,許邁進.中韓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比較研究.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