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芳
摘要:指出了尋甸縣古樹名木資源豐富,數量大、種類多。由于多種原因,長期以來,人們對古樹名木存在的價值及作用認識不足,致使保護管理較為落后。為了對尋甸縣樹名木進行有效地保護,分析了當前尋甸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
關鍵詞:尋甸縣;古樹名木;問題;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05-0233-03
1 引言
古樹名木是非常重要的林木資源,是自然界的寶藏,是綠色文物,更是林木的“活化石”。在我國旅游行業以及森林資源中,古樹名木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有著不可替代的經濟、文化價值;此外,古樹名木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以及生物多樣性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近些年在尋甸縣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上獲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因為樹齡比較大、生長環境越來越惡劣,再加上人為破壞等原因,很多古樹名木一直處于生長弱勢,甚至有些已經接近死亡。所以,對古樹名木進行調查分析,找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十分必要。
2 古樹名木資源概況及保護管理現狀
2.1 古樹名木資源概況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在云南省昆明市的北部,北緯25°20′~25°51′,東經102°41′~103°33′,距昆明91km,境內地貌類型復雜,海拔高差大,山地面積廣,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古樹名木資源也較為豐富。據尋甸縣2014年古樹名木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尋甸縣現有古樹名木393株和古樹后續資源131株。目前還存在的古樹名木共23科、34屬、40種。在現存的種類中,其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種類有云南樟、圓柏、刺葉高山棟、扁柏、滇樸以及栓皮棟等等;此外,數量一般,但是分布較廣的種類有云南桗移、核桃以及頭狀四照花等等;數量較少的種類有槐樹、三角楓、無患子、榆樹、羅漢松、無患子、巖桑、梅以及君遷子等等。從尋甸縣古樹名木資源情況看,分布如下。
(1)古樹名木按類型分。古樹393株,名木0株。
(2)按級別分。1級古樹,樹齡處于500年之上,共4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1.02%;2級古樹,樹齡處于300~499年之間,共17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4.33%;3級古樹,樹齡處于100~299年之間,共372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94.65%。3級古樹數量較多,1級古樹、2級古樹分布較少。
(3)就生長的區域看。尋甸縣古樹名木在農村分布較廣,共有390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99.23%;城市中僅有3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0.77%。
(4)從生長位置看。單位庭院39株,占古樹總量的9.92%、個人宅院6株,占古樹總量的1.53%;寺院5株,占古樹總量的1.27%;其他343株,占古樹總量的87.28%。
(5)從分布看。散生70株,占古樹總量的17.81%;群狀323株,占古樹總量的82.19%,尋甸縣古樹分布格局呈現出群狀。尋甸縣共有9個古樹名木群,最大的是甸沙鄉蘇撒坡村密枝林,其面積共有300畝,2014年已列為縣級古樹群保護小區;其他古樹群面積50-250畝不等。
2.2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現狀
隨著《昆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試行)))實施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加認可古樹名木,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尋甸縣的387株古樹名木受個人、集體以及相關單位保護。在這些古樹名木中,1株已經建圍欄保護,14株已經筑墩加固,10株已經掛牌,已建立2個縣級保護小區,其中古樹群保護小區1個,極小種群保護小區1個。另有18株在管理上存在問題,其中基部空腐8株,自然枯梢5株,樹體傾斜1株,根部外露1株,寄生草叢生3株。
3 存在的問題
3.1 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還未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也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保護氛圍。此外,在古樹名木的宣傳工作上,其深度、廣度還沒有到位,宣傳形式也較為單一。平時通過媒體對古樹名木價值的宣傳較少,普通民眾對古樹名木存在的意義以及相關規定知道的非常少,還沒有充分調動起民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廣大群眾也沒有養成愛護古樹名木的良好習慣。從全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現狀看,目前仍有很多古樹生長環境不符合要求。存在在樹干上剝皮取材,在樹根周圍堆放雜物,亂倒垃圾,傾倒污水污物,在樹上纏繞繩索,攀折樹枝,取土斷根等問題隨著城市綠化步伐加快,云南山茶、紫薇、桂花樹以及清香木等體型較小的種類面臨著被移植入城內的問題,有人為了獲得眼前的經濟利益,把一些古樹名木低價賣出去。由此可見,依然有大部分的民眾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古樹名木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
3.2 保護經費短缺
古樹由于經歷了上百年的風霜,有些名木古樹生長勢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管理。國家和地方還沒有將古樹名木管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這就導致保護資金沒有足夠的來源與渠道,進而使得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實施。如樹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施肥、圍欄以及避雷針等的安裝等等。尤其是樹齡較高的古樹名木,因為生理機能降低,其水分、養分的吸收能力以及再生能力逐漸降低,若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保護、管理,可能會致使這些樹齡較大的古樹名木加快衰退,面臨著死亡的危險。
3.3 管護技術力量薄弱
長期以來,尋甸縣古樹名木主要靠的是民眾的自發保護,力度較小,保護效果不顯著,其次是保護措施少。這就造成管理效果差,嚴重影響古樹的正常生長。尋甸縣古樹名木大多存在生長退化、病蟲害嚴重、樹干較高以及樹齡較大等問題。在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過程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有防治病蟲害、加固樹體、復壯以及肥水管理等等,和管理普通林木不同。不同的古樹名木應當采取相應的管理保護措施,比如應當結合生長情況、土壤條件以及不同的種類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不能實施統一的措施,因此這就需要管理保護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與較高的實踐能力。
3.4 管護責任未落實到位
尋甸縣古樹名木大多數分布在農村,其所有權屬于集體。現階段,各鄉鎮(街道)政府還沒有和責任人、管護責任單位等簽訂相應的管理保護責任書,管理保護工作沒有落實到位,很多古樹名木沒有獲得相應的管理與保護。在古樹名木受到大風、雪壓以及雷擊襲擊,或出現病蟲害等,面臨死亡的時候,管理保護單位或者責任人沒有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措施采取不及時,沒有履行好相應的保護、管理責任。在人們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古樹名木的根系裸露,并且其附近的土壤發生板結,阻礙了古樹名木的生長。特別是生長在庭院或者路邊的古樹名木,因為基礎設施的改建,這些古樹名木的環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4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管理對策
4.1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意識
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社會性,需要加強廣大民眾的保護意識,讓民眾了解這些古樹名木的文化價值,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的力量,積極進行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使得古樹名木獲得有效的保護。所以,各級政府以及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加大古樹名木宣傳保護力度,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宣傳媒體,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古樹名木宣傳工作,提高全民保護意識。
4.2 拓寬資金渠道,加大保護投入力度
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公益性,保護管理古樹名木能夠產生很大的社會、生態以及經濟效益。林業主管部門是古樹名木非常重要的管理部門,縣政府應當給以相應的資金支持,將古樹名木的保護經費加入財政預算之中,為古樹名木管理、保護工作的貫徹落實提供相應的保障。此外,可以建立補償基金制度,在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保護管理古樹名木;并鼓勵社會各階層人士加入古樹名木的管理保護工作中;建立古樹名木意外保險制度,對因古樹名木倒伏、樹枝折斷造成人身損失的,有保險公司予以賠償,全面推動名木古樹保護工作。
4.3 落實責任,確實加強古樹保護工作
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需要有統一的領導,進行分級管理,并將這項工作納入到縣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政府統一掛牌,根據土地所有權,縣、鄉、村逐級落實管護單位和管護人員,落實保護責任、義務和管理措施,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列為年終考核,對古樹名木的管理保護責任進行全面落實,并進行定期的監督。若古樹Z名木管理保護的責任人或單位有所變更,需要報告給相關部門,做好相關手續的交接。若古樹名木產生病蟲害,長勢較弱,需要報告給相關部門,進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4.4 依靠科學技術,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
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需要有先進的技術。相關部門需要組織管護技術人員在權限范圍進行樹齡測試、復壯、抗病蟲以及抗衰老等的調查,制定保護規劃、養護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推廣科研技術與成果。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比如GIS等。做好尋甸縣古樹名木的登記工作,建立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與動態監測體系,實時監測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與態勢,進行跟蹤管理,進而為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與養護提供相應的依據。
4.5 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古樹名木
對尋甸縣古樹名木的生長與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建立相應的檔案與保護標志,并規劃好保護范圍,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昆明市城鎮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保護辦法》,因地制宜制定古樹名木保護的規章制度,依法保護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林業部門要加強巡查工作,對倒賣、收購、移植以及盜挖古樹名木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使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5 結語
古樹名木保護是社會性很強的公益性事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上下一心,齊抓共管,才能使名木古樹得到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羅雙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1(11).
[2]黎瓊華.陸良縣古樹名木現狀及保護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3).
[3]劉華斌.讓古樹名木綻放光彩——漣源市古樹名木保護初探[J].林業與生態,2016(12).
[4]郭峰,唐翠平,黃玲,等.昆明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與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14(4).
[5]郭云龍.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J].國土綠化,2012(5).
[6]張凱.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存在的間題及對策分析——以張掖市甘州區為例[J].綠色科技,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