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教委屬下的中等職業學校和行業主辦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作為中等職業教育都是國家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擔當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高技能和創新型人才的歷史使命。中等職業學校和技校也只有實施創新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具有高技能和創新能力,學校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筆者就我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著重分析了課外科技教學活動的可行性和具有的特色,從幾個方面闡述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并對如何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教學活動提出了初步的設想,以供學校領導參考。
【關鍵詞】創新能力 教學活動 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18-02
一、開展以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課外活動特色
第一,實踐性。一般課堂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注重的是理論學習,而課外科技活動則側重實踐性,即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注重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二,創新性。開展科技活動需要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通過對題目的理解、設計、制作、調試,每一個環節都有創新的元素,都需要學生有創新精神。
第三,協作性。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大都由不同專業的學生組織成團隊來完成。學生在參與科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接觸其他學科的知識。同時,科研活動本身更加要求他們明確分工、相互協作,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創新能力培養的課外活動形式
(1)以專業技能訓練為目標的科技活動
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不但讓學生增長知識,而且也發展學生個性。在中職學校,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特點,有計劃地把創新潛能、創新思維的開發與創新技法訓練同專業實訓、實習等專業技能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能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科技創新才能。
為了讓一些對科學有更多興趣和愛好的學生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技能培養的機會,在普及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個性。具體的設想是:把科技制作活動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深入開展科技制作活動。就是要集中專業優勢,在機械加工、電工電子、船舶裝焊、計算機廣告設計等專業中進行創新和開發,組成課外科技制作活動小組,進行重點指導。每個組都要立出項目,去進行有創意的科技制作。
(2)以創新為目標的作品制作活動
目的是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一部分有專長的學生的創新能力,指導他們完成學術論文、創造發明、科技制作與社會調查報告等。
在開展以上方面的活動中,可以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興趣得到激發。為讓每一個想做科學研究的學生都能得到指導,并照顧其他學生發展的個別差異,讓對科學有特殊愛好和有才華的學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找找師。學生的小課題一旦得到老師的確認,要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專業知識和生活中尋找創新的線索,引導學生參與到研究、制作和改進中去,并最終形成創新作品,為可能參加各級科技創新大賽打下基礎。
三、開展課外創新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能體現科技與創新的整合統一: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創新教學與專業教學不能相互獨立,各不相干。因為科技創新活動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與技能,教學生做出科技作品,而是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潛力。在組織科技創新活動時,既要注重使科技活動具有啟發創新的效能,又要注重創新教學的科學性。能夠在教育中使理智與情感取得平衡,這樣的科技活動才是創新的科技活動,才能夠真正使中職技校學生受益。
(2)要注重科學技能與主體創造的和諧一致:科學技能包括知識技能和操作技能,它是發展才能的基礎。在活動過程中,對技能的掌握有一個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在既要動手,又要動腦的制作活動中,中職技校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才能夠真正得到鍛煉,創新技能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3)要強調科技與表現的完美結合:指導教師應有效地利用合理的機能性和心理的情緒性,來喚醒在學生心中的表現欲望,并誘導其走向創造性的表現活動。讓學生通過視、聽、觸覺等多種感官的訓練來充分表現自己,自由地表現自己的主觀感受,教師要適時地進行鼓勵,絕不能輕易否定學生的奇思異想,調動學生創造表現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戴臣.淺析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7(3):56-57.
[2]許曉鳴.以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7(24):29-30.
作者簡介:
邱惠明(1964.12.3-),男,漢族,上海人,本科,上海船廠技工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