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橋 徐芳芳
【摘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期下,增強與改進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應審時度勢,把握好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與限制,提升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促進醫德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并增強臨床實習期間的醫德時間,通過互聯網來對教育方式予以完善。
【關鍵詞】醫學院校 思政課 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71-02
在現階段社會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環境中,為了能夠讓以學生能夠成為適應時代發展、醫德優秀以及醫術精湛的人才,就需要增強對他們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就整個醫學教育而言,其屬于極其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學生樹立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有效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各個高校的一門必修課程,其主要是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在實際教學時,醫學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特點,來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實施職業道德教育,并提升職業道德教育的科學性與失效性。
一、新時期醫學院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時期的社會環境中,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漸加快,使得西方國家存在的享樂與拜金主義等相關腐朽思想進入到了我們國家,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國家強調:“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教育”。醫學院校屬于培養醫藥衛生事業人才的主要陣地,能夠在職業道德教育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就醫學院校的學生而言,在校期間正是他們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現階段醫藥領域存在的收受回扣以及紅包等不良風氣,嚴重影響著醫學院校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道德觀等,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正確醫學職業道德觀念的形成。因此,就需要結合醫德原則,對醫學院校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醫德認知以及信念等等,讓他們能夠在思想上構建起牢固的醫德素養,增強醫學精神。
二、新時期醫學院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存在決定了社會意識。醫學院校要想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就需要對深刻認識現階段的社會形勢以及教育對象[1]。
其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漸發展,我國和全球經濟實現了有效的融合,使得我國醫療資源進入到了國際優化總渠道當中,能夠在國際范圍內實現人才、資金、科技以及知識等相關要素的互補,讓我們能夠學習與引進世界優秀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醫療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等等,有利于我國醫學職業道德教育實現現代化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拓寬人們的知識范圍,使人們的思想進一步解放。進而對自身的觀念進行更新,讓醫學職業道德教育內容更為豐富、全面。并且,在這一背景下,各級醫療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也能夠進入到國際大市場當中。就國際市場的各個參與方而言,除了需要利用現代經營管理與技術之外,還應借助人才所具備的創造性、主動性以及職業道德方面的自覺性,不然就很難在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當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和生存,因此更需要重視醫學職業道德教育。
其二,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的深入發展與改革,新舊體制在進行轉軌時,大部分從事醫療衛生事業的工作人員在道德風貌方面是比較好的,為我國和全人類的健康付出了很多,展現出了他們應有的職業道德素養與精神。但是在市場經濟的浪潮當中,也存在著部分和醫學人道主義精神相悖的情況,部分人通過自己掌握的權力,以醫謀私,向患者索要錢物、收取患者紅包、開高價藥從中獲取高額回扣等等。而部分單位則表現為過于的去追求經濟效益,提升收費標準,以及對收費項目進行分解,亦或者是不結合病情需要,開大處方和做一些并無必要的檢查等等。醫學行業存在的不正之風嚴重影響著醫務人員的思想,并對患者與國家利益造成了損害,同也降低了醫療衛生事業從業人員在學生心中的形象,進而影響了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
其三,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進行著不斷的完善,推動了社會更好的發展,也促進了生產關系以及社會關系性質的轉變。道德意識能夠反映出社會關系,因此其必然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從前的“平均主義”被競爭極其激烈的環境以及主體意識所打破,從前不講個人需求的觀念也被全新的“義利觀”所取代,即除了需為社會提供服務之外,還應尊重個人的合理利益,以此來探尋自我價值的社會認同,同時對道德觀念予以開拓與創新,這樣有利于醫德觀念的有效發展和更新。并且,因為和市場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與醫療體制等的不完善,使得醫療行業滋生了一些腐敗的情況,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了“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并且,社會分配不公、權錢交易以及關系網復雜等問題均會對醫德教育產生不良的影響。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醫學院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變得更加的困難,無法起到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效果。
其四,市場經濟屬于法制經濟,更是道德經濟,需要全部經濟主體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開展經營活動,秉承職業道德。分析各類醫療糾紛案例,我們可以得出職業道德修養不高以及法律意識淡薄是造成醫療糾紛的根本原因。現階段,為了能夠對從從業者的行為予以規范,保障醫患雙方的利益,我國出臺了《執業醫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并重視增強患者的維權意識。
三、醫學院校在思政課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突出醫學職業特色,與“思政課”緊密融合
在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需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研討會,來增強對思想理論課的教學管理,積極培養與引進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亦或者是聘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醫院職業道德標兵等來院校當兼職教師,組建出一支高水準的教師團隊[2]。其次,是要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和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根據中宣部以及教育部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結合醫學教育與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辦學定位,將知識的傳授作為基礎,將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將素質的提升作為目標,開展教學改革。秉承“醫學教育,德育為先”的基本理念,增強素質教育,將醫學院校學生培養成既會做人又會做事的專業醫學人才。
另外,是要結合醫學崗位需求以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將教育部所規定的教學內容作為基礎,增強職業道德教育,拓展學生的職業素質,把《衛生法學》以及《醫學倫理學》等和思想政治課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將教學內容劃分為思想、道德以及法律三大板塊,構建出以醫學工作崗位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之后根據知、情、意、行職業道德的培養規律把三大板塊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課堂實踐以及課外實踐當中。
(二)重視醫德理論教育,提高醫德理論課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課是醫學院校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屬于實施醫德理論教育的基本方式[3]。醫德理論教學主要將理論層面作為基礎,對學生予以職業精神教育,能夠讓醫學院校的學生有效掌握醫務工作者在職業道德方面需要具備的要求與原則等等,在引導他們尊重患者人權興趣以及秉承高尚的道德素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的,在教學內容方面需和醫學倫理問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對醫療現實予以回避,除了要講述醫德發展歷史之外,還應結合實際生活當中存在的醫學倫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例如怎樣對待與看待紅包、回扣等不良現象;怎樣看待病人逃、欠費以及醫療求助;怎樣看待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醫療衛生機構在改革時需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對醫德案例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與看待實現生活當中存在的醫學倫理問題,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責任感。
(三)轉變傳統形式,充分發揮附院醫院的臨床教學作用
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醫學院校當中的思想政治教師需對傳統教學形式予以適當的轉變,結合醫學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合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能夠詳細的觀察與了解系統、規范的醫療過程,能夠讓他們從了解逐漸轉變為掌握。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對危急病人開展搶救操作的過程中,需用對待真實病人的態度對待模擬人,手法正確,處理快速、認真、細心、妥善。
另外,需將和醫學院校相關的附屬醫院,在臨床教學方面所具備的作用有效的展現出來。主要是由于醫學院校會有一定的實習期。而臨床教學教師所發揮出來的示范作用則可以對學生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這不但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更是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滲透的堅實基礎。因此,在對學生道德品行予以培養的過程中,還應重視對教師政治與業務素質的培養,真正做到以身示范,教書育人。
(四)構建職業道德教育網站,拓寬學生視野
在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之下,醫學院校應對網絡予以有效的利用,構建能夠進行在線交流的平臺[4],并在其中設置行業典范/醫學精神以及名醫名家等相關職業道德教育專題,讓醫院院校的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我國現階段的職業教育以及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等相關前沿信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視野,增強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下,醫學院校需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課當中,以此來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不斷豐富他們的理論知識,并增強他們的職業素質水平以及實踐能力,對法律和道德知識進行有效的內化,讓學生能夠實現知行合一,提高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歡.淺析在醫學類高職院校課堂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資訊,2017(31):171-172
[2]周萍.在思政課教學中增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24):132-133.
[3]王歡.淺析在醫學類高職院校課堂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資訊,2017(31):171-172.
[4]蔣偉.醫學生自主學習背景下思政課教師角色轉換研究
——以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認證為契機[J].湘南學院學報,2017(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