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社會下,學習英語幾乎已經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必修課。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學好英語,但是總有些人能夠把英文學得相當好。尤其是英語口語這一方面,很多大學生學了幾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英文,卻無法做到正常和外國人交流。Rubin早在1975年就提出如果我們注意學習優秀二外習得者的學習方法,也許能夠很好地應用在幫助那些學得不好的學生身上。并且,很多學者也在之后對學習方法進行了細致的分類。本文將從學習方法差異性這一方向上對成功的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并且對現今大學生的口語學習提供一定的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學習方法差異;口語學習
【作者簡介】金樸,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外語或第二語言(L2)學習策略是學生經常有意識地使用的具體行動、行為、步驟或技巧,以提高他們在學習、儲存和使用第二語言的能力。(Oxford,1990年)。這一定義將用于本研究,因為oxford(1990)的“語言學習策略清單”(SILL)已被證明是最有效的語言學習工具之一。并且語言學習策略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以下部分將討論學習策略的幾個定義。
語言學習策略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受到重視。他們是伴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這對他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于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好的語言學習者為實現第二語言習得所做的工作上。Rubin(1987)進行了一項詳細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成群的成功學習者策略特征。在這項研究中,她認為成功學習者的策略可以用來幫助不太成功的學習者。學習策略被分為若干類。在隨后的幾年里,許多研究人員根據不同的觀點對此進行了分類。
Oxford所作的分類將被重點介紹,因為她的語言學習策略清單(SILL)在學習策略領域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效和方便的語言工具。Oxford(1990:9)認為語言學習策略可分為兩個大類:
直接學習方法;間接學習方法。
直接學習方法,作用于語言學習本身,它包括記憶方法,認知方法,補償方法。直接學習方法最大的特點即它是針對語言學習的一個理性的分析,針對并且作用于學習本身,傾向于理性解釋語言習得方法。
間接學習法,被定義為一種對于學習的大致方法。它包括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社交策略。它的最大特點即它是針對廣義的學習而非狹義的語言學習而言的。
Oxford同時認為不同特質的學習者會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這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其中的影響因子有以下:
1.自我評價。一般而言,自我評價高的學習者傾向于使用多種復合型的學習方法,而與之相反,低自我評價學習者更傾向于選擇單一的學習方法。
2.課程難度。研究發現,課程難度越高,學習者掌握并使用的學習方法或策略就越多,不過也有學者有爭議,因為課程本身的難度決定了單一學習方法不能很好掌握,而能達到這一課程準入標準的學生,應該早已經具備了多樣化的系統學習方法體系。
3.教學方法。同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較為明顯,例如亞洲的基礎性重復訓練和歐美的創造性訓練課堂,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不同,使得學生應對課堂的學習方法也有差異。
其他的還有性格,年齡等。一般而言,年齡小,性格開朗的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數量和質量與年齡大,內向的學生有顯著差異。年齡小,性格開朗的學生學習語言占據較大的優勢。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因為長期以來的填鴨式教育,只要求學生考高分,而忽略語言的交流本質,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啞巴英語,只會做題而不會交流。
參考文獻:
[1]李樹剛.淺析英語閱讀中的文化差異及學習方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8):81-82.
[2]邰茜.英漢語法差異與英語學習方法綜述[J].科學中國人,2014 (22):139.
[3]嵇玲玲.尊重學習差異,優化教學策略——談學生英語學習差異化發展教學模式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73):87.
[4]廖婷紅.從英漢文化的差異談學習英語的方法[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12):126-127+148.
[5]Chamot A.U.and Kupper,L.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Vol.22:13-24.
[6]Cohen,A.Language learning: Insights for learners, teachers,and researchers[J].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7]Green,J.&Oxford;,R.New analyses on expanded Puerto Rican strategy data.(Unpublished PhD Thesis)[D].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1993.
[8]Lavine,R.A.and Oxford,R.L. Language learning diaries: Let the learners tell u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4th Annual TESOL Convention[J].San Francisco, CA, March 1990.
[9]Mcgroarty,M.Patterns of persisten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elementary Spanish[J].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Miami,FL,1987.
[10]Naiman,N.,Fr?hlich,M.,and Todesco,A.The goo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TESL Talk,1975,Vol.6:58-76.
[11]Nisbet,J.and Shucksmith,J.Learning strategies[J].New York: Routledge,1986.
[12]Nyikos,M.The effect of color and imagery as mnemonic stratgies on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lexical items in German[J].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IN,1987.
[13]Oh,J.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university EFL students in Korea[J].Language Teaching,1992,Vol.1:3-53.1.
[14]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J].Boston,MA:Heinle & Heinle,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