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策略,向學生滲透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巧妙設計活動,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小學英語課堂。
【關鍵詞】活動教學;小學英語;學生
【作者簡介】晏帆帆,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公興小學。
活動是認知的開始,也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積累學習經驗、發(fā)展智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英語課堂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注重在課堂中引入活動。通過優(yōu)質、高效的活動,喚醒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實踐證明,借助于創(chuàng)建的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驅動學生獲取新知的內驅力,靈動學生的思維,讓小學英語課堂更有魅力。
一、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盡管注意力難以集中,但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巧妙設計游戲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將英語知識融入學習活動中,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注入源動力,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投入到新知學習中,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取得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熟練運用“right, left”等方位詞。教師在黑板上貼上了一張沒有鼻子的卡通畫,然后讓一位學生蒙上眼睛為卡通畫粘上鼻子。由講臺下面的學生用“right, left ,up, down”等方位詞進行指揮。臺上的學生眼睛被蒙上了,要仔細聽其他學生的指令,然后移動手的位置。講臺下面,有的學生說:“Put your left hand up.”還有學生說:“The nose is on your left.”最終,在所有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臺上的學生終于將鼻子貼到了正確的位置。學生們在游戲中,不但鞏固了幾個方位詞,還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能力。
上述案例,教師巧妙設計游戲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英語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英語知識具有一定的深奧性、復雜性,如果教師把學生當作貯存知識的容器,一味地將英語知識灌輸、講解給學生,學生必定會感到枯燥、乏味,毫無學習主動性可言。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探究,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和掌握英語,領略英語學習的魅力和精彩。
在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教學時,教師就為學生設計了操作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習的英語運用到動手操作之中,在操作中體會英語的文化內涵。在這一課教學前,教師就布置學生們準備好了制作沙拉的食材,為制作沙拉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食材,制作沙拉,并向學生拋出以下問題:“食文化”源遠流長,在生活中,為什么朋友相遇時,都會向對方詢問“吃過了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如果使用英語,該怎樣向好朋友打招呼呢?沙拉制作好后,學生們享用著自己的“美食”,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將享用過程用英語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Theyre nice and sweet. I really like fresh fruit.”有的學生說:“The fruit salad looks beautiful.”……在這樣的過程中,不但踐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還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感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所教內容的特點,巧妙地設計操作活動,讓復雜的英語知識變得可視化、形象化,讓學生在語境中輕松掌握英語知識,而且提升了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三、表演活動,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英語與生活有著很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將其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順應學生的需求,巧妙的引入表演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讓學生發(fā)揮聰明才智,都能積極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體驗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的有效應用。
在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a day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完成相關的內容后,為了增進學生的理解,教師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了一個表演活動。教師在課前準備了本課要求掌握的sunny,windy,cloudy,rain等課內要求掌握的基礎詞匯,以及“What day is it today?”,“Whit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How is the day?”等句子,制作成問題性卡片。然后,將學生按男、女生分成兩組,然后依據老師出示的問題卡片與相應的詞匯,完成現(xiàn)場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提升運用課堂上所學知識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上述案例,教師巧妙地為學生設計了表演性的活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發(fā)學生的能動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延伸學生學習境界,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應開展活動化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英語的魅力,在活動中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真正讓英語課堂因活動而變得更加高效、精彩。
參考文獻:
[1]王桂玲.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英語課[J].教師,2016(10).
[2]陳潔虹.設計有效活動,讓英語課堂“活”起來[J].華夏教師,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