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歐陽修之琴緣、琴境、琴用

2018-01-30 03:59:07劉弋楓
美育學刊 2018年6期

劉弋楓

(南開大學 哲學院,天津 300350)

歐陽修(1007—1072)一生與琴相隨,是宋代“江西琴派”代表人物,也是宋代文人琴之典型。愛琴,善琴,藏琴,“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1]147,晚號“六一居士”,其中之“一”有“琴”。是琴人,亦是琴論家,有若干論琴詩文傳世,在中國音樂史、中國美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一、琴緣

(一)一生緣琴

歐陽修《三琴記》云:“余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盵1]147少時習琴。在天圣五年(1027),21歲下第南歸時,就寫下“揮手嵇琴空墮睫,開樽魯酒不忘憂”[2]3773的撫琴感懷詩句。天圣九年(1031)初入仕途,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時,流連于古寺名泉之間,夏日在普明院避暑,“拂琴驚水鳥”,愛于“林泉清可佳”,“浮甌烹露芽”。[2]3782明道二年(1033)赴隨州省親,作《江上彈琴》詩:“江水深無聲,江云夜不明。抱琴舟上彈,棲鳥林中驚。游魚為跳躍,山風助清泠。境寂聽愈真,弦舒心已平?!盵2]3731景祐三年(1036)被貶任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拂塵時解榻,置酒屢橫琴”[2]3787,以琴為樂。慶歷五年(1045)因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再次被貶,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環滁皆山也,瑯琊諸峰林壑尤美。其間游山玩水,琴酒悅心。慶歷六年(1046)作《游瑯琊山》:“止樂聽山鳥,攜琴寫幽泉?!盵2]3603-3604慶歷七年(1047)與好友梅堯臣的書信中更直呈胸臆,“某此愈久愈樂,不獨為學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適而已”[3]。皇祐元年(1049)回朝,隨著官職升遷、政務繁雜,彈琴時間彌少,卻仍念念不忘?;视佣?1050)《寄圣俞》書稿中,對梅堯臣表達“優游琴酒逐漁釣,上下林壑相攀躋”[2]3626的愿望?;实v三年(1051)《答杜相公寵示去思堂詩》云:“惟以琴罇樂嘉客,能將富貴比浮云?!盵2]3693至和二年(1055)《憶鶴呈公儀》詩云:“歸休約我攜琴去,共看婆娑舞月明?!盵2]3698嘉祐二年(1057)《送鄭革先輩賜第南歸》詩云:“試問塵埃勤斗祿,何如琴酒老云巖。”[2]3702治平二年(1065)《初寒》詩云:“籬菊催佳節,山泉響夜琴?!盵2]3713熙寧二年(1069)《讀易》詩云:“飲酒橫琴銷永日,焚香讀易過殘春。”[2]3721

可見,自少而老,不論忙時閑時、得意失意,歐陽修總是琴與身隨。竹林小飲,“鳴琴瀉山風,高籟發仙奏”。[2]3758留題佳處,“琴觴開月幌,窗戶對云崖”。[2]3779酬待友人,“鳴琴酌酒留嘉客,引水栽花過一春”。[2]3802病中閑居,“琴書自是千金產,日月閑銷百刻香”。[2]3801《六一居士傳》中,歐陽修自敘了在琴中所得的快樂,可謂“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1]205可見琴悅之深。

歐陽修愛琴亦藏琴。藏琴三張:一傳為張越琴,金徽,其聲暢而遠;一傳為樓則琴,石徽,其聲和而有余;一傳為雷氏琴,玉徽,其聲清實而緩。雖有年代存疑,然三琴皆布滿蛇腹斷,屬上百年“古”琴,時人得一已屬至寶,歐陽修卻兼有之。此三琴乃歐陽修在不同時候所得。早年任夷陵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此為常琴;后做舍人,又得琴一張,此乃張越琴;及至做了翰林學士,又得琴一張,此則雷琴。其中雷琴尤為珍貴,據歐陽修自述:“余家舊畜琴一張,乃寶歷三年雷會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聲清越如擊金石。”[4]唐代西蜀雷琴聲名顯赫,雷會正是雷氏家族的成員。該琴在當時就屬珍寶,何況到歐陽修時又有250年的歷史。

歐陽修一生彈琴、藏琴,然而認為關鍵不在于琴貴,不在于曲多,是在于內心的快樂與滿足,他說:“琴曲不必多學,要于自適;琴亦不必多藏,然業已有之,亦不必以患多而棄也。”琴曲中,歐陽修猶愛《小流水》。其謂“余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奔馳,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寢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1]147

(二)江西琴派

歐陽修琴緣之深,乃至于成為江西琴派的領袖人物。

歐陽修愛《小流水》類純琴曲,亦提倡以辭入曲、既彈且唱之琴歌。以歌入弦乃為宋代江西琴派之特質,江西廬陵人歐陽修正是其領袖人物,對江西琴派及琴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古時因地域、師承、傳譜及審美觀念的不同,出現了不同風格的古琴流派。宋代琴壇主要有京師、江西、兩浙三派。北宋政和年間成玉在其《琴論》中言:“京師、兩浙、江西能琴者極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師過于剛勁,江南(西)失于輕浮,惟兩浙質而不野,文而不史?!盵5]可知三派在政和以前就已形成。

江西琴派是文人琴的群體,而非藝人琴的群體。宋代江西地區文化發達,江西籍文人能琴者眾多,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文天祥皆堪稱宋代文人琴家的代表人物。

江西琴人整理、創作琴曲,形成了“江西譜”。至南宋時,“江西譜”盛極一時,與當時京師琴派之“閣譜”抗衡。元袁桷《琴述贈黃依然》文曰:

自渡江來,譜之可考者,曰《閣譜》,曰《江西譜》?!唤髡?,由閣而加詳焉。其聲繁以殺,其按抑也,皆別為義例。秋風巫峽之悲壯,蘭皋洛浦之靚好,將和而愈怨,欲正而愈反,故凡騷人介士,皆喜而爭慕之,謂不若是不足以名琴也。方楊氏譜行,時二譜漸廢不用?;蛑^其聲與國亡相先后,又謂楊氏無所祖,尤不當習。[6]

與唐迥異,宋代帝王多有好琴者?;始矣们僮V藏于秘閣,名曰“閣譜”。據成玉之評,閣譜“過于剛勁”。而江西譜“由閣而加詳焉”,指法與樂曲都比閣譜更加復雜而富于變化,且風格既有悲壯之聲,又有靚好之音。一時文人雅士皆慕之。迄至宋末,江西譜走向衰落,雖入元后在民間仍有流傳,然繼之而起的是浙派琴譜盛行,亦即袁桷所謂“楊氏譜”。

浙派繼京派、江派之后而興,源于北宋,興于南宋,全盛于明初。南宋浙派琴人是在初學閣譜與江西譜的基礎上發展浙譜,從琴學傳承上,南宋浙譜不僅與閣譜頗有淵源,亦有可見江西譜的質素。

江西琴派與浙派的最大區分,就在于浙派專事琴曲,注重古琴的高雅化,追求靜遠、飄逸、空靈的琴聲。而江西琴派則偏重俚俗,提倡以辭入曲、既彈且唱之琴歌。江西譜最大特質在于既有琴曲又收錄琴歌。琴歌在宋代一度風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歐陽修正是江西琴派代表人物,主張以歌入弦,并以琴會友,形成了一個藝術群體。道人李景仙、潘道士,琴僧知白、義海,文人蘇軾、梅堯臣、劉敞、沈遵是其琴友。與歐陽修頗具淵源的琴歌《醉翁吟》也成為江西譜的代表作。

慶歷年間,歐陽修謫任滁州太守,作《醉翁亭記》,廣為流傳。太常博士沈遵讀其文,“聞而往游焉。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2]3634,作《醉翁吟》一曲,并數年后有幸彈與歐陽修聽。歐陽修甚喜,“醉翁吟,以我名,我初聞之喜且驚”[2]3634,“嘉君之好尚,又愛其琴聲”[2]3634,因作兩首琴詩贈與沈遵并給琴曲《醉翁吟》填詞。《醉翁吟》辭曰:

始翁之來,獸見而深伏,鳥見而高飛。翁醒而往兮醉而歸。朝醒暮醉兮無有四時。鳥鳴樂其林,獸出游其蹊。咿嚶啁哳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無情兮,有合必有離。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顧;山岑岑兮,翁復來而幾時?風裊裊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無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與野麋。賢哉沈子兮,能寫我心而慰彼相思。[7]

此琴歌一出,在當時琴壇甚有影響。既爭傳《醉翁吟》琴曲,又有好事者紛紛為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譜寫新曲。歐陽修《醉翁吟》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與琴聲不合”[8]164,難以唱誦。好事者欲為其《醉翁吟》詞譜新琴曲,“雖粗合均度,而琴聲為辭所繩約,非天成也”[8]164,皆不理想。

30余年過去,歐陽修、沈遵相繼謝世,江西廬山道人崔閑曾師從于沈遵,特妙于琴,愛《醉翁吟》且能奏之,“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8]164。

蘇軾與歐陽修為琴友,與歐陽修相似,也注重古琴通俗的成分。蘇軾曾有“琴非雅聲”言,曰:“世以琴為雅聲,過矣。琴正古之鄭、衛耳。今世所謂鄭、衛者,乃皆胡部,非復中華之聲。自天寶中坐立部與胡部合,自爾莫能辨者?;蛟?,今琵琶中有獨彈,往往有中華鄭、衛之聲,然亦莫能辨也?!盵9]47-48

故受崔閑相邀,蘇東坡欣然從之。東坡本精通琴律詩文,于是崔閑彈曲,東坡譜詞,少頃而就。東坡《醉翁吟》詞曰: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唯有醉翁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簣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弦。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水有時而回淵。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曲在人間。試聽徵外兩三弦。[8]164

蘇軾填詞后,在給俗家為沈遵之子的本覺禪師法真的信中談起《醉翁吟》的創作:“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應。沈君信手彈琴而與泉合,居士縱筆而與琴會,此必有真同者矣?!盵10]東坡認為此次創作是詞與曲妙相契合,可見對《醉翁吟》作品的滿意,也見出其認為贊同江西琴派以歌入琴的藝術觀念。東坡之后,北宋郭祥正《醉翁操·效東坡》詞,南宋辛棄疾、樓鑰皆有《醉翁操》詞,南宋周文璞《歐陽琴歌》:“嗚呼個是文忠琴,嗚呼此琴今尚存。堂中圖書散失盡,留得七弦傳子孫。……今來再聽七弦琴,南薰遺制喜復見。浮云流盡白日逃,何用廣陵與離騷。譜成只度歐家曲,秋聲賦人廬山高。”[11]皆可看出,文壇與琴壇對《醉翁吟》的喜愛,歐陽修在琴壇的影響,亦可窺知。

二、琴境

琴境,即琴藝所載之意象與意境。意象即意與象、主觀心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相契,是藝術的本質。意境即是藝術意象之內涵具超逸、無限、永恒之意味,即為意境?!耙饩场陛^之“意象”外延更窄,內涵更廣。

歐陽修之琴境,一言以蔽之,即是“古境”。“古”本為時間概念,但中國藝術中所言之“古”有三層意涵。過往形式之“古”、古今同然之精神之“古”、形上性超越韻致之“古”。

(一)君子古德

歐陽修推尊韓柳,倡導古文運動,在琴中所追求之“古”主要為第二個涵義,即古今人心同然之精神,歐陽修處具體為儒家精神。此類琴境,承載琴人主觀的生命情調,是文人心境,亦是一般意義上之藝術意象。在《送楊寘序》中,歐陽修明確說道:“其(琴)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心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盵12]24-25琴境“純古淡泊”,因其寄托儒家賢圣的理想,故與儒家經典無異?!督蠌椙佟吩娨嘣唬骸坝闷澯械榔鳎拇藷o景情。經緯文章合,諧和雌雄鳴。颯颯驟風雨,隆隆隱雷霆。無射變凜冽,黃鍾催發生。詠歌文王雅,怨刺離騷經。二典意澹薄,三盤語丁寧?!盵2]3731琴聲是要寄托文王《雅》、屈原《離騷》、《尚書》中《堯》《舜》二典、《盤庚》三篇,茲為“道器”。

歐陽修認為,琴為“道器”,是要載“古”,亦即儒家人格理想。此理想仍可追還?!稄椙傩зZ島體》詩云:

橫琴置床頭,當午曝背眠。夢見一丈夫,嚴嚴古衣冠。登床取之坐,調作南風弦。一奏風雨來,再鼓變云煙。鳥獸盡嚶鳴,草木亦滋蕃。乃知太古時,未遠可追還。[2]3615

《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盵13]1534《孔子家語·辨樂解》曰:“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14]《史記·樂書》言:“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15]歐陽修追還儒家之道德理想,亦是“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思想。

(二)萬古無窮

歐陽修乃典型儒士,具純正中和之儒家氣象,以追求儒家道德理想、高尚人格及淑世情懷為生命重心,其琴境之“古”主要為儒家精神。然而,《贈無為軍李道士》詩中,歐陽修之“古”亦有超越韻致之意涵。

歐陽修《贈無為軍李道士》詩云:

無為道士三尺琴,中有萬古無窮音。音如石上瀉流水,瀉之不竭由源深。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覺天地白日愁云陰。[2]3614

三尺琴器,悠悠琴韻,使人意會“萬古無窮”,忘乎形骸。無窮之韻致,心領神會,不可言傳??芍獨W陽修之“古”亦有形上性含義,追求琴中超越之韻致。

宋代琴僧亦最求琴中“古”意,與歐陽修之“古境”有相通之處,其“古”之境界皆有超逸無累的韻致。

宋代禪師潛山文珦《琴泉》詩云:“泠泠太古音,在此幽澗泉。全流如碧玉,老僧不足聽?!盵16]雪竇重顯《贈琴僧》曰:“太古清音發指端,月當松頂夜堂寒。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注]高楠順次郎等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7冊,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4—1934年,第698頁。禪師之琴中“古”意,是無限、永恒,是超逸無累、心領神會之超越意境。

歐陽修本是排佛之人,然在宋代儒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其與佛教僧人們有密切的交往,尤其貶謫滁州期間優游山林泉寺、與禪師談經講道,時有林泉清音禪意的熏染。歐陽修與琴僧知白相過從,在《送琴僧知白》詩中,歐陽修贊揚了知白高超的琴藝:“吾聞夷中琴已久,??掷纤罒o其傳。夷中未識不得見,豈謂今逢知白彈”,“酒酣耳熱神氣王,聽之為子心肅然”,“負琴北走乞其贈,持我此句為之先。”可知其佛緣甚深,也可見古琴藝術無門戶藩籬。

歐陽修“古”之琴境有層次之別、內涵之別,主要指中正平和的儒家精神,也具超塵脫俗的禪宗逸趣。

(三)知音會意

歐陽修言:“琴聲雖可聽,琴意誰能論?!盵2]3615琴意即琴之內涵。會得琴中之意,鑒賞琴中之境,是為知音。知音在于心領神會,不在言傳。歐陽修言:“樂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應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聽之善,亦必得于心而會以意,不可得而言也?!盵12]77-78心領神會者,可遇不可求,歐陽修感慨世多俗子、知音之難,他道:“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盵2]3634又道:“戲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嘆知音難。君雖不能琴,能得琴意斯為賢。”[2]3653能描繪琴聲并不稀罕,可貴者在于聽出琴意。故歐陽修對韓愈的聽琴詩提出質疑。韓愈聽琴僧穎彈琴后,曾作詩云:“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9]47詩中以三種不同的意象來描繪韓愈的審美感受,歐陽修卻認為此詩是寫琵琶,非是寫琴,韓愈并非穎師知音。蘇東坡很贊同歐陽修的評論,道:“歐公謂退之此詩最奇麗,然非聽琴,乃聽琵琶耳。余深然之。”[17]

得琴意者斯為賢,能得詩意亦為賢。詩與樂內涵相通,妙處又都在可感受而道不出,要人心領神會。歐陽修探討詩樂關系,其認為詩乃樂之“苗裔”,讀之“可以喜,可以悲,陶暢酣適,不知手足之將鼓舞也”[12]77-78,詩與樂都有感人心靈的力量,“其感人之至,所謂與樂同其苗裔者邪!”[12]77-78與樂相同,詩也需要妙悟會心、不在言傳,歐陽修言,“余嘗問詩于圣俞,其聲律之高下,文語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12]77-78。知音難求,歐陽修看來,他與梅堯臣互為知音,“今將告歸,余因求其稿而寫之。然夫前所謂心之所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聽之,不相語而意相知也。余今得圣俞之稿,猶伯牙之琴弦乎?”[12]77-78詩中以伯牙、子期自喻,可見歐梅相交之深。

三、琴用

(一)養心養身

歐陽修重視知音,卻不必要知音。對于古琴功用,其最為注重的乃是對心靈的安頓與自適。嘉祐四年(1059),歐陽修作《夜坐彈琴有感二首呈圣俞》詩,明確表示喜愛陶淵明無弦自樂的境界,詩云:“吾愛陶靖節,有琴常自隨。無弦人莫聽,此樂有誰知。君子篤自信,眾人喜隨時。其中茍有得,外物竟何為。寄謝伯牙子,何須鐘子期?!盵2]3655陶潛無弦之樂,是自在之樂、安頓之樂、心靈之樂,是琴之真樂。既得真樂,何必知音,何必有琴音。

《書琴阮記后》中,歐陽修也表達了類似思想,其言:

官愈高,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及做舍人、學士,日奔走于塵土中,聲利擾擾盈前,無復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12]78-79

早年謫居夷陵時,雖是地僻琴不佳,但風景優美,無塵俗牽絆,意趣悠然。后官位屢遷,卻是俗務纏身,無復清思,琴意昏雜??芍僦畼吩谛牟辉谄鳎舻脙刃拿鞒?、快樂,無弦可也。歐陽修此無弦自適之陶潛琴樂,深得梅堯臣贊賞,有詩贈之:“知公愛陶潛,全身衰弊時。有琴不安弦,與俗異所為。寂然得真趣,乃至無言期。”[18]

歐陽修在琴中所得樂受至深,然而琴中之悅,非狂喜,非盲爽,是心清神明、心平氣和之后所得的澄明之樂、平和之樂、自在之樂。琴中心思平和自在,是養身療疾之良器。歐陽修在《送楊寘序》中表達了這一思想: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疾,生乎憂者也。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12]24-25

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為中醫八綱辨證,失序失調失衡則為病。心為身之主宰,心煩意亂、憂慮萬分常易致病。中醫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的說法,稱為“七情內傷”。反之,心氣平和、心思安定則有助于調攝七情,使身心順暢。琴韻靜定清雅,有助于心平氣和,“心而平,不和者和”,故“幽憂之疾”可忘也宜。這一思想,歐陽修在道士李景仙處得到印證:“我怪李師年七十,面目明秀光如霞。問胡以然笑語我,慎勿辛苦求丹砂。惟當養其根,自然燁其華。又云理身如理琴,正聲不可干以邪?!盵2]3614“養其根”正是養其心。

琴可療心因疾病,亦可直接治療身之疾病。歐陽修《琴枕說》云:

余家石暉琴得之二十年,昨因患兩手中指拘攣,醫者言唯數運動,以導其氣之滯者,謂唯彈琴為可。亦尋理得十余年已忘諸曲。物理損益相因,固不能窮至于如此。老莊之徒,多寓物以盡人情。信有以也哉![1]190

不難看出,歐陽修“琴養身心”的思想有道家思想和道教理論的痕跡,此應與其和彈琴道士們相過從有關。歐陽修《叔平少師去后會老堂獨坐偶成》詩云:“愛酒少師花落去,彈琴道士月明來。”[2]3802《贈潘道士》詩云:“寄語彈琴潘道士,雨中尋得越江吟。”[2]3802《贈無為軍李道士》詩云:“無為道士三尺琴,中有萬古無窮音”,“李師琴紋如臥蛇,一彈使我三咨嗟。”[2]3614

然而,歐陽修對道教神仙方術卻是持批判態度,《琴高魚》中可以看出:“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盵2]3760《贈無為軍李道士》亦曰:“胡以然笑語我,慎勿辛苦求丹砂。惟當養其根,自然燁其華?!盵2]3614

事實上,歐陽修之琴養身心的思想雖有道家成分,根本上仍源自儒家“中和”的音樂觀,是儒家“中和”基礎上與道教“養心—養身”思想的結合?!稑酚洝吩弧皹沸卸鴤惽澹柯斆鳎獨夂推健盵13]1536,又云“致樂以治心”。[13]1543歐陽修言:“蓋七情不能自節,待樂而節之;至性不能自和,待樂而和之?!盵1]57這與樂記的思想一脈相承。顯然,他認為眾器之中,琴最有“和之”“節之”的作用,所謂“(琴)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12]24-25,“平其心以養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12]24-25。

(二)樂教淑世

歐陽修為儒家士大夫,淑世愛人,注重音樂“自娛自適自養”之功,亦將己之所欲推及于人,重視藝術的社會教化功能。不論從個體、從群體,歐陽修都主張“音之移人”。

《國學試策·二》載:

蓋七情不能自節,待樂而節之;至性不能自和,待樂而和之?!7蝽樚斓?,調陰陽,感人以和,適物之性,則樂之導志將由是乎;本治亂,形哀樂,歌政之本,動民之心,則音之移人其在茲矣。[1]57-58

歐陽修好正聲而斥鄭衛,主張藝術載德,強調音樂的中和之氣、教化之功。對于民心,音樂有“和之”“節之”的功能,使人們得以感發,具有內在的規范作用。

歐陽修是典型的儒家音樂觀。儒家提倡音樂的“中和”之道,追求仁美合一的境界,以雅樂、正聲和樂人心、和諧社會,將樂與禮并為教化之雙璧。《尚書·堯典》載,舜命夔典樂,“教胄子”。[19]荀子《樂論》曰:“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盵20]《孝經·廣要道》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盵21]《樂記·樂施篇》曰:“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13]1534《樂記·樂化篇》曰:“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13]1545

琴正是處于傳統樂教的中心地位。顯然眾器之中,歐陽修認為琴最有“和之”“節之”的功能。概因重視琴之樂教功用,故宋代琴派在高雅與通俗、琴曲與琴歌之分之爭中,歐陽修更偏向琴歌、注重通俗。需知清微淡遠、飄逸空靈的琴曲琴韻,雖意境高古,卻多為處士逸人所喜,大眾難于鑒賞。琴曲與琴歌的區分,是琴樂與歌樂的區分,也是高雅與通俗的區分。以歌詞入琴,明白曉暢、平實通俗,更易于教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蜜臀AV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天堂网2014| 欧美无专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91免费观看视频|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欧美爱爱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网|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日韩成人午夜|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一线天| 中文字幕66页|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一级黄色欧美|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αv毛片| 免费啪啪网址| 91青青草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色婷婷电影网|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夜夜视频| 欧洲在线免费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白丝av| 欧美亚洲欧美| 久草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欧美中文一区| 91视频首页|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丝袜精品| 亚洲无限乱码|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日韩第九页| 激情午夜婷婷|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