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情緒運動學引論

2018-12-06 08:09:18田耀農
美育學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情緒情感藝術

田耀農

(臺州學院 藝術學院,浙江 臺州 317000 )

引 言

人的生命健康主要體現在作為動物生命存在的軀體健康、作為人生命存在的思維健康和情感健康三個方面。可是,迄今為止的醫學,絕大部分的人力和物力用都在了軀體健康方面,醫學把人當作動物而不是人的問題越發成為醫學發展的瓶頸;迄今為止的生命科學涉及人的生命研究,同樣是把人的生命視作動物生命,而對人的思維生命存在和人的情感生命存在的研究還比較薄弱。人的生命與動物生命的本質區別在于人是有思維、有情感的動物,人的思維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了軀體健康,特別是人的精神情感健康直接決定著人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價值。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律的加速變化,超越了人的精神適應周期,近20%的人口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情感健康亦即心理健康問題。 “情緒運動學”學科理念的提出,順應了當下社會對情感健康的需求。 “情緒運動學”匯集情緒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藝術心理學、精神病學、生命科學、體育運動學、藝術教育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推動諸多學科的跨越和集合,將正面回答情緒是什么、情緒有什么用、怎樣生成情緒、怎樣運用情緒、怎樣測量情緒、怎樣獲得情緒能力等問題。就像體育運動旨在促進軀體健康、智力運動旨在促進思維健康一樣,情緒運動旨在通過有目的、有組織的情緒運動,促進人的情感健康。情緒運動學一方面匯集諸多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建立起保護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新型學科理論與技術體系,另一方面,情緒運動學也為醫學、生物學、體育學、心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發展拓展了空間,并提供數據的、案例的、理論的、技術的支持。

一、情緒的本質與意義

情緒是什么?關于情緒的闡釋、定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區域、不同的學科背景下有著較大的差異。

從哲學層面看,情緒屬于意識范疇,是人類對客觀對象的主觀反應。情緒反應是感性的、經驗性的直觀反應,情緒的反應以態度的方式呈現出來。

從心理學層面看,情緒就是心理運動的形式。美國心理學家施塔(Michelle N. Shiota)和卡拉特(James W. Kalat)在他們共同完成的心理學教材《情緒心理學》中介紹了兩條關于情緒的定義。第一條,情緒“是推測出的對刺激的復雜反應序列,這些刺激(包括)認知評價、主觀改變、自主神經和神經興奮、行為沖動和對啟動復雜序列的刺激有影響的行為”。[1]這條定義把情緒認定為行為。另一條定義是,“情緒是一種對外部刺激事件產生的普遍性和功能性反應,臨時整合生理、認知、現象學和行為的通道,以便于在當前情境中采取適應性和環境性的反應”。[1]這條定義把情緒認定為反應。

之所以心理學家總是回避著關于情緒的終極定義,實在是因為情緒來自人或其它生命體的感受和反應,而用作研究的情緒總是這些主體的感受或反應,情緒通常總是作為一種運動著的現象被描述后的存在。美國當代著名情緒心理學家K.T.斯托曼在《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把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情緒研究內容概括為6類:

(1)情緒是對其他系統產生影響并受其他系統影響的系統。(2)各種情緒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3)一些情緒是基本的和原始的,另一些情緒是派生的和繼發的。這暗示著情緒有自然的和培養的之分。(4)情緒在強度上有一定的范圍,當超過一定程度時,它將發生質的變化。(5)情緒實際上是一種能量或動機。(6)在偶然地強調隨機的卷入和情緒的表現一面時,這就在暗示著情緒控制的可能性,它具有明顯的治療學方面的意義。[2]29

而且他認為當代后續的研究,都提到或包含了這些內容。

從生物學層面看,情緒是動物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或所面對的現象所實施的經驗性的即時性行為方式。例如,一只停留在臭豆腐上的蒼蠅,當看到人揮舞的手勢,就立即飛走了,盡管它不情愿,但還是毫不猶豫地飛走了,支配蒼蠅飛走的是經驗性的或者是遺傳性的恐懼情緒;當一只蒼蠅嗅到了臭豆腐味,就不辭辛苦地飛向臭豆腐所在的地方,當終于找到了臭豆腐,確認沒有危險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落在了臭豆腐上,支配蒼蠅飛來的就是經驗性的或者是遺傳性的愉悅情緒。恐懼的或者愉悅的情緒反應來自動物在生命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或者來自動物自身的遺傳反應,遺傳反應是經驗反應的固化和習慣化。動物的情緒反應對動物的生命存在具有重要意義,情緒反應有效地提高了動物生命的存活幾率,即使是低等動物,也存在類似的情緒反應。讓動物長時間處于恐懼的情緒反應,對動物的生命存在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這類實驗已經被反復做過,但是讓動物長時間處于愉悅的情緒反應,會不會對動物的生命存在具有積極的正面影響呢,這類實驗目前還罕有報道。關于動物的類似于人的情緒反應,達爾文晚年時撰寫的專著《人類和動物的表情》有很多精彩的表述,認為人的情緒是進化的結果。認為“情緒是一種先天的能力,通過遺傳而獲得,本質上它就是自然選擇的產物”。[3]8當人類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威脅以后,遺傳性的下意識的情緒反應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情感世界,成為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正面情緒對人的生命存在具有積極的正面作用,消極的負面情緒對人的生命存在具有消極的負面作用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生理心理學認為:“情緒這個詞可以意味著許多事情。在日常用語中,它指由某些情境帶來的正性或負性感受。”并認為“情緒由多種生理反應模式及其伴隨的行為構成。對于人類來說,這些反應往往伴隨著個人感受。事實上,大多數人使用‘情緒’這個詞來指代感受,而非行為。然而,恰恰是行為,而不是個人體驗,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響。情緒行為背后的實用功能引導了腦的進化”。[4]情緒無論是感受還是行為,對生理的影響都是顯著的,但是生理的變化一般都是綜合性的多方因素共同的影響,特別是情緒的感受和行為對生理的影響不一定具有普遍有效性,至少是影響的差異性比較大,情緒的“影響因子”難以提取,更難以提純,所以,情緒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還難以獲得公認的“合法”位置。迄今為止,依然處于經驗性的描述狀態,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有三種:“(1)最普通的方法是對神經系統某些部位加以損傷,然后觀察它在行為上產生的結果。(2)第二種方法是采用電的或化學的刺激。這種技術長期用于記錄自主神經系統的變化。(3)最后一種方法對于生理心理學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包括用諸如呼吸、心率等外周的生理測量去記錄不斷進行著的變化。”[2]75對此,斯托曼認為:“上述每一種研究方法都已獲得了豐富的資料。盡管各個研究結果之間還缺乏內在的聯系,它們仍成為許多情緒理論、情緒模式和普通生理學理論的依據和基礎。”[2]75

從社會學層面看,情緒就是一種態度。英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認為:態度是把判斷和思考引導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觀念和傾向。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ordon W. Allport,1897—1967)認為:態度是一種心理和神經的準備狀態,它通過經驗組織起來,影響著個人對情境的反應。他的定義強調經驗在態度形成中的作用。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關系是認識、適應、改造、約束的關系,前三項人是主動的,后一項人是被動的。社會倫理學家用“知情意行”闡述并概括這個復雜的關系。知,就是感知、了解人所面臨的各種事物和現象;情,就是根據主體的經驗對面臨的事物和現象做出好惡的情感判斷;意,就是主體對面臨的事物和現象施加自己影響遇到困難時的意志、毅力、決心;行,就是具體的行動實踐。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對知情意行有較詳細的闡述,并成為中國傳統教育思想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知情意行”和康德等西方哲學家的思想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關于“情”,中西學者的表述都比較含混,如梁啟超就用“智仁勇”闡釋“知情意”。“禮”和“仁”是中國古代倫理學的兩個極其重要的概念,禮是上下尊卑的等級規定性,指的是低等級人對高等級人的服從與尊敬;仁則是高等級人對低等級人的關愛與施恩。所以“禮”和“仁”屬于道德的范疇。上海師范大學陳蓉霞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導讀中提出:道德起源于情感,并認為“相比于理智,情感更古老,情感的要義就是幫助生物生存下去,因而正常的情感系統要比認知系統更重要”;并進一步認為道德要求我們不求回報地行善,“然而,道德行為其實是有回報的,只是這種回報往往是長期的,遠非人類的理性所能算計。設計此種邏輯的就是自然選擇,它通過情感驅使我們做出道德行為。一種重要的情感即是,同情或移情能力”。[3]13可見,梁啟超把“仁”和“情”相對應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把“情”只看作“仁”就以偏概全了。

從藝術學層面看,情緒就是一種審美判斷。關于審美判斷,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開宗明義地指出:“為了分辨某物是美的還是不美的,我們不是把表象通過知性聯系著客體來認識,而是通過想象力(也許是與知性結合著的)而與主體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聯系。”[5]康德認為審美判斷是一種沒有功利的愉快或不愉快,所謂“沒有功利的愉快”指的是這種愉快是純粹通過想象獲得的愉快,而不是獲得了某種東西或得到了某種獎賞后的愉快,所有的審美愉快或者不愉快都不是因為真的獲得或者失去了某種東西,但是,審美的過程卻又是真切的情感體驗或情緒運動過程。虛擬想象的審美情感類別和真實生活中的情感一樣的豐富多彩,只是審美情感的起伏運動程度沒有真實生活中的情感那樣激烈,不過,在特定背景下審美情感同樣能達到十分激烈的程度。如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戰士觀看歌劇《白毛女》時,有個怒不可遏的戰士竟忘記了是看戲,端起槍就要射殺黃世仁;再如有的球迷在電視上看比賽時竟然憤怒地砸碎了自己的電視機。

二、情緒的類別與發生

情緒對人的思維、行為、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正面或負面的作用已經不需要再作反復證明了,問題在于怎樣運用情緒促進人的思維、行為和健康。情緒之所以還難以得到有效的應用,是因為情緒本質的認識還有待深入、情緒類別的劃分還比較含混、情緒發生的方法還缺乏有效的探究。“情緒運動學”作為一個新的學科理念,必須對這三個問題作出明確的闡述。

(一)情緒究竟是什么

關于情緒的定義以及對情緒本質的探究以上作過簡要的梳理和歸納,但是,“情緒運動學”還需要一個超越具體學科或具體對象的一般性定義。在為情緒定義前,甄別一下和情緒的詞義相近并且有時可以互用的感情和情感是很有必要的。感情(affection)、情緒(emotion)、情感(feelings)是三個關系密切相關的概念。筆者對這三個概念曾做過區分:

感情(affection)是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對客體作態度反應的意識。傳統的觀點認為感情是情緒與情感的統稱,事實上情緒是感情的形式層面的概念;情感是感情的內容層面的概念。當主體對客體作感情上的態度反映的時候,總體現為一種心理運動,情緒就是感情態度反應的心理運動形式。在一般的情況下,情緒沖動總是由具體事物引起的,而具體的、內容化的情緒便是情感。情緒作為心理運動形式是有限的,情感作為引起情緒運動的內容則是無限的。所以,心理學總是從情緒入手,研究這種心理運動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所產生的作用。[6]

感情態度是根據已有的經驗或者遺傳的內在規定性,對面臨的客觀對象所做的即時性的主觀反應。感情態度的反應體現為“取”和“舍”的兩極判斷,對主體有益即表現為“取”的態度反應,對主體有害即表現為“舍”的態度反應。如饑餓時看到桌子上的面包立刻就產生了“取”的態度反應,并支配著軀體向面包接近;如果在荒野中一只老虎突然出現在面前,立刻就產生了“舍”的態度反應,并支配著軀體遠離這只老虎。對面包取和對老虎舍的態度反應來自吃過面包的直接經驗和來自老虎將會傷人的間接經驗。剛出殼的小雞對灑在地上的芝麻會產生直接的取的態度,對上方飄過老鷹影子或者是風箏的影子會直接產生躲避的舍的態度,雖然小雞沒有吃芝麻的或者被老鷹叼走的直接經驗,但是遺傳性的對食物的選擇和天敵的恐懼也會支配它采取及時的取舍態度。引起感情態度的事物是無限多樣的,有著具體事物內容的態度反應就是情感(feelings),情感因事物的無限而無法窮盡。饑餓時獲得面包或米飯的愉悅,從情感層面上看有面包的情感和米飯的情感兩種,從情緒層面看這兩種情感在心理運動形式上并無本質區別,所以,情緒(emotion)作為感情的形式是有限的。取和舍就是從無限多樣情感內容概括抽象出的兩種最基本的情緒形式。生物對所處的環境和面臨的事物所做的取和舍的情緒反應,對生命體存在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情緒反應的敏捷度決定生命體優先獲得食物或者提前躲避危險機率,所以,情緒反應能力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它甚至是比理性認知更為重要的能力。

情緒總是在時間過程中進行的,一種情緒從發生到終止,在程度上總是一個由冷淡的起點,到輕松的側點,發展為緊張的頂點,再遞降為輕松的側點,最后恢復到冷淡的終點的過程,再根據情緒“取”和“舍”的兩極反應方向,可以繪制出以下“情緒運動模式圖”:

圖1

(二)情緒有哪些類別

根據情緒運動模式圖,“a→b1→c1→a1的順時針運行為‘取’的情緒運動,a→b2→c2→a1的逆時針運行為舍的情緒運動,這是兩種最基本的情緒運動方向,當然具體的情緒運動并非都是從起點a開始再回到終點a1的,而是可以在封閉的運行圈任意點上為起點和終點。起點和終點的不同,即形成12種基本取、舍情緒運動方向”。[6]列表如下:

表1 12種基本情緒運動方向表

12種情緒運動方向在實際運行中還有強度(強、弱)、頻度(疏、密)、速度(快、慢)3類6種運動方式,當他們與12種運動方向相結合,就構成了96種基本情緒運動形式。情緒的取舍是根據人的需要的做出的態度反應,人的需要看似不可窮盡,歸納起來無非生理需要、道德需要、審美需要三類,也就構成了人的3種情感類型。3種情感類型與96種情緒形式組合起來,便是人類的288種基本情感模式。96種基本情緒和288中基本情感可以通過表格和代碼的方式表達。

達爾文把情緒的類別分為“痛苦、悲哀、(憂慮)、快樂(愛情、崇拜)、不快(默想)、憤怒(憎恨)、厭惡(鄙視、輕蔑)、驚奇和害羞”。[3]3當代心理學把人的基本情緒分為5類: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厭惡。僅從情緒類別劃分的層面看,生命科學和心理學對情緒的研究還有待深化。

(三)情緒發生的方法

情緒總是在真實的生活過程中發生的,而正在發生著的情緒是無法實現有效的他用目的的。“情緒運動學”的真諦在于讓人們進入特定的情緒之中,以實現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改善,而生活過程中的情緒又是不可提取和不可隨意調用的,“情緒運動學”使用的情緒顯然不是真實生活中真實事件引起的情緒。人的情緒不僅發生于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也可以發生于想象中的虛擬事件;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可以引起情緒沖動的事件,都可以通過虛擬想象的方式再現,甚至生活中難以遇到的、曲折離奇的事件或經歷也可以通過虛擬想象的方式獲得,藝術和游戲就是通過虛擬想象的方式讓人們進入各種各樣的情緒沖動之中的活動。所以,古今中外的所有藝術,都把引起人們的情感沖動作為創作或制作的主要目標。例如,《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文心雕龍》云:“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再如,羅丹曾說“藝術就是感情”。狄德羅在《繪畫論》中說,作者“必須先感動我,驚嚇我,使我心碎、恐怖、戰栗、流淚、憤怒;然后如果你還有些余力,怡悅我的雙目”。[7]高爾基說:“任何藝術,不管有意識或無意地都有一個目的,就是啟發人的某種感情,培養他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這樣或那樣的態度。”[8]《日本國語大辭典》把文學解釋為“通過主要由作家的想象力所構成的虛擬世界,來表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訴說人們的情感與情緒的藝術作品”。[9]里德說:“我個人傾向于把美感視為一種情感的起伏波動現象。”[10]茅盾說:“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某些自然物或人造的藝術品,我們往往要產生一種情緒上的激動,也許是愉快興奮,也許是悲哀激昂,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總之我們是被感動了。”[注]茅盾:《鼓吹集》,轉引自《文學理論基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第103頁。

由于把人的愉快、悲哀等所有情感都視為美感,所以當然也就得出了藝術的本質功用是審美的結論。筆者認為藝術的本質功用不是審美而是通過表達情感激發人的情緒,這當然并非筆者的發明,如上所說,已有不少先哲談論過這個問題,但為什么當代中國的藝術理論一般都不提這個本質功用呢?這或許是受了普列漢諾夫對列夫·托爾斯泰藝術理論的一次批評的影響。列夫·托爾斯泰在《什么是藝術》一書中說:“一個人使用語言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使用藝術相互傳達自己的感情。”[11]托爾斯泰在描述藝術創作過程時說:“在自己心里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感情,并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后,用動作、線條、色彩,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11]

以小說、戲劇為代表的文學藝術,或自然,或典型,或集中,或想象地再現或表現了生活中的事件,讀者或觀眾根據自己的經驗,對這些作品作態度的情感反應,進入相應的情緒沖動之中。以繪畫、雕塑為代表的造型藝術,或具象,或抽象,或宏觀,或微觀,或想象地再現或表現了現實生活所處的環境或遇到的事物和人物,觀眾或接受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這些作品作態度的情感反應,進入相應的情緒沖動之中。從這層意義上說,藝術的終極目標是讓藝術的接受者進入特定的情緒之中,情緒是感情態度反應的心理運動形式,情緒的心理運動形式主要有上揚的和下垂兩種運動方向,分別對應正面的“取”的態度和負面的“舍”的態度;情緒的心理運動形式還有幅度大小和節律松緊區別,分別對應情緒的激烈程度和迫切程度。情緒的心理運動形式和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和音樂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松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音樂的聲音進行可以引起類似情緒共振,音樂甚至不需要事件的、人物的、事物的、環境的中介而讓音樂聽眾直接進入情緒沖動狀態,也正是從這個層面,音樂獲得了“直接表情的藝術”稱號。當然,一般情況下,音樂聽眾不會長時間地維持在“純情緒”狀態,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為自己正在沖動的情緒作情感內容的填充,有些音樂聽眾抱怨“聽不懂”音樂,實際上更多的是一時找不到恰當的情感內容填充而已。在現實生活中,無緣無故的“純情緒”狀態一般是難以被他人接受的,比如,沒有原由的痛哭或者不明就里的大笑,通常都被視為精神失常。不過,對欣賞音樂過程中的“純情緒”反應,通常是寬容的,甚至是受到鼓勵和提倡的。以文學為代表的藝術,通過制造特定的情感內容激發情緒沖動,以音樂為代表的藝術通過與情緒運動相似的聲音運動,引發情緒運動的共振,繼而回憶、想象、填充情緒的情感內容,形成了文學內容和音樂內容的逆向實現方式。正因為這個特殊性,音樂藝術在“情緒運動學”中具有更加突出的意義。

游戲是通過虛擬的方式再現生活過程的活動。游戲既可以再現家庭生活的場景,也可以再現激烈的競爭、矛盾沖突甚至戰爭等。游戲在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具有觀賞性的游戲發展為表演藝術,一部分具有競爭比賽性的游戲發展為體育運動項目,所以游戲也是藝術和體育的重要起源點之一。情緒總是伴隨著游戲活動的全過程,當游戲和計算機、互聯網、手機技術相聯系后,從游戲中獲得情緒體驗的需求迅速提升,有的甚至出現“上癮”性的游戲情感障礙。當代游戲活動出現的新情況,說明游戲必然成為“情緒運動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將是情緒運動的重要方式。

藝術和游戲提供的情感內容是虛擬想象的,但是藝術和游戲激起的情緒沖動卻是真實存在的,藝術和游戲的情緒由于可以脫離真實的時空條件,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情緒運動學”可資應用的情緒主要的也是藝術和游戲的情緒。

三、情緒運動學的架構

“情緒運動學”作為新型學科概念,至少要涉及五個方面的研究:情緒運動學的運動原理、情緒運動學的運動方法、情緒運動學的運動成效觀察與檢測、情緒運動學的運動意義、情緒運動學的運動推廣。“情緒運動學”是多學科的跨越和集合的新型學科,通過情緒,把傳統的心理學、生物學、臨床醫學、體育學、藝術學、教育學統合起來,是至少有五個分支學科的架構體系。

(一)情緒心理學

“情緒心理學”是“情緒運動學”的基石,盡管情緒心理學的概念早在20世紀中葉就已經開始使用,多部冠以“情緒心理學”的專著也早已問世,但是,作為“情緒運動學”分支學科的情緒心理學,關于情緒的功能和情緒的實際應用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情緒心理學至少在以下五個方面為“情緒運動學”提供理論支撐:

1.“情緒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2.“情緒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3.“情緒心理學”的基本方法。

4.“情緒心理學”與“一般心理學”的比較。

5.“情緒心理學”的實驗。

(二)情緒生物學

“情緒生物學”還是醞釀中的學科概念,盡管生物學已經是一個十分成熟的學科,有些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基本粒子”的微觀層面。但是,情緒對人類和動物生命存在的意義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情緒對生命體積極和消極影響的物質依據提取、情緒對生理指標影響的數據提取還處于探索階段。雖然早在達爾文時代,就已經對人類和動物的情緒有所研究,但相關研究進展的速度還比較緩慢。“情緒生物學”是“情緒運動學”的第二塊重要基石。“情緒生物學”至少在以下五個方面為“情緒運動學”提供理論的和實踐實驗數據的支持:

1.“情緒生物學”的基本原理。

2.“情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

3.“情緒生物學”與“一般生物學”的比較。

4.“情緒生物學”的實驗設計。

5.“情緒生物學”的觀察與檢測。

(三)情緒醫學

通過動物實驗探究病理檢測療效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的生命健康除了器官和肢體健康之外,還有更加重要的智力健康和情緒健康。但是醫學把人當作動物而不是把人當作人的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人是有思維、有情感的動物,特別是人的精神情感健康直接決定著人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價值。精神醫學對精神疾病的治愈率及治療的后遺癥,相比其他疾病的治療還有較大的差距。“情緒醫學”還是一個虛擬假設的學科概念,是相對于精神醫學只把情緒反應失常當作疾病治療,對情緒沖動時對生命健康形成的巨大積極或消極作用重視不夠。目前,精神醫學還沒有把“情緒醫學”所關注的事項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情緒醫學”是“情緒運動學”的第三塊重要基石,“情緒醫學”至少在以下六個方面為“情緒運動學”提供理論的和實踐的支持:

1.“情緒醫學”的基本原理。

2.“情緒醫學”的基本方法。

3.“情緒醫學”與“精神醫學”的比較。

4.“情緒醫學”的動物實驗。

5.“情緒醫學”的臨床實踐。

6.“情緒醫學”的應用發展。

(四)情緒體育學

狹義的體育(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促進人體健康發育的教育,是“通過有規則的身體運動改造人的‘自身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12]廣義的體育指的是為保持和促進身體健康的肌體運動(sports)以及身體技能和機能的競賽活動(athletic)。現代學校普遍開設的體育課屬于狹義的體育,中國古代名醫華佗編創的“五禽戲”以及現代社會開展的各類體育比賽的體育屬于廣義的體育。人的身體健康至少包括行為能力健康、思維能力健康、情感能力健康三個部分,但是,目前為止的體育教育和體育運動以及體育比賽,幾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在了行為能力的訓練和保健上了,思維能力的健康也只在極少的棋牌類運動中有所涉及,而情感能力的訓練和保健則基本上排除在體育之外了。問題在于如果按照重要性對人體健康進行排位,排在第一位的恰巧是情感能力的健康,第二位是思維能力的健康,行為能力健康卻排在了末位。所以說,沒有情感能力訓練和保健的體育是不完全的體育。“情緒體育學”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對“情緒運動學”提供理論的和實踐的支撐:

1.“情緒體育學”的基本原理。

2.“情緒體育學”的基本方法。

3.“情緒體育學”與“一般體育學”的比較。

4.“情緒體育學”的教學實踐。

(五)情緒教育學

藝術的本質性功能就是喚起或激發人的情緒,但是,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派生出許多其他功能,而且一些后起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原先的本質功能。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美育概念以后,藝術的本質功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藝術是美育的重要方式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其實,審美的狀態也就是讀者或觀眾進入了藝術作品時的情緒沖動狀態,進入藝術作品能否產生情緒沖動,是由藝術審美能力決定的,藝術審美能力是可以培養訓練的。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審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梁啟超就曾將其稱為“情育”。“情緒教育學”與傳統的藝術審美教育學不盡一致的是,前者更加側重情緒的激發和沖動,后者更加側重情緒激發和沖動的情感內容。所以,前者關注的是情緒能力的培養訓練和情緒心理的保健,后者關注的是美好情操和高尚人格的養成。“情緒教育學”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對“情緒運動學”提供理論的和實踐的支持:

1.“情緒教育學”的基本原理。

2.“情緒教育學”的基本方法。

3.“情緒教育學”與“審美教育學”的比較。

4.“情緒教育學”的教學實踐。

結 語

人類的生命健康至少體現在軀體健康、思維健康、情感健康三個方面,綜合起來看情感健康最為重要。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學習、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人們情感健康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狀況,近20%的人群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情感健康問題。限于種種條件和傳統習慣的制約,情感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還不能令人滿意,“情緒運動學”正是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情緒運動學”基于運動學原理,通過情緒的不斷運動和運動的訓練,維護和促進情緒健康;基于內分泌學的原理,情緒運動將促使腦垂體多巴胺、內啡肽等類物質的分泌即活化,進而維護和促進情緒健康;基于藝術和游戲通過虛擬環境、事件、事物、人物喚起或激發人的情緒沖動的原理,把人放置于可以引起特定情緒的藝術或游戲之中,實現有目的的情緒運動,使得就像體操運動可以促進軀體健康一樣,情緒運動可以促進人的情緒健康。因人而異地設置不同的情緒環境或情緒平臺,使人們進入各種不同的情緒狀態,實現不同的情緒運動。“情緒運動學”概念的提出,豐富了體育運動的內涵,增加了體育運動的內容,為精神醫學和康復醫學提供了非藥物治療的手段,也使把人當作人研究的“情緒生物學”脫穎而出,還為審美教育拓展了新思維和新方法。

猜你喜歡
情緒情感藝術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紙的藝術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你懂得| 国产视频入口| 2021国产精品自拍|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色婷婷色丁香|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色综合综合网|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色伊人|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草逼视频国产|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亚洲一级毛片|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99精品|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日本在线亚洲|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88av在线播放|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91蝌蚪窝|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成a人片| 婷婷色婷婷|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色爽网免费视频|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伊人蕉久影院|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日韩国产另类|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大尺度在线| 欧美伦理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