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
習近平同志在給中央美院教授的回信中,對美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視,他說:“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總書記的這番話,不僅為我國的美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給我們今后的美育研究指明了方向。
美術教育,乃至整個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美育和藝術教育的研究,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塑造美好心靈”、“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的價值導向,這是美育價值的根本,也是美育研究的根本。美育,作為以深度的感性體驗為基本特征的人格教育,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發展的同時,也為學生的道德發展以及整體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內在的基礎,這是古今中外諸多美育理論的共識,更是中國美育傳統的核心思想。我國自古以來,對人的培養都重視從感性體驗入手,把社會的人格理想和做人的道理內化于受教育者的內心深處,從而使受教育者自發自覺地、由衷地踐行道德原則,即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從王國維在《孔子之美育主義》中用歐洲的美學和美育理論闡述孔子育人的思想開始,中國深厚悠久的美育傳統就被激活,并以“美育”一詞加以命名,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思想資源。這個美育的傳統精神值得我們深入發掘,并使之在新時代不斷發揚光大。
美育研究,既是一種學術工作,又是與育人實踐緊密聯系的。因此,美育研究要關注當下的思想文化和學校教育的實際,關注當下兒童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狀況,從而使我們的美育研究更具針對性,提高対實踐指導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及時發現當前美育工作中具有規律性的實際問題,用科學的精神和學術的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目前,我國美育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對美育的特點和規律認識不足,造成具體的課程教學方法不得當,目標指向也存在模糊性,使得美育獨特的育人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美育研究要多關注課程教學環節,重視對符合美育規律的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并及時加以推廣。美育實踐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多學科協同參與的領域,應該有美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專業人士以及教學一線的骨干教師共同參與研究,拿出中國自己的美育和藝術教育系統方法,使中華美育精神在新時代得到大力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