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劃人:沈正元
·策劃人語·
邊緣,是指某領域里的外沿、邊際,是相對于該領域的中心而言的。邊緣化是指向事物發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動、變化。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說被主流所排斥,而不被包容。我們所說的“邊緣化”初中則是指初中學校存在著被邊緣化的可能和趨向,面臨發展危機。
在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正視一部分學校確在“邊緣化”或“被邊緣化”,尤其是部分薄弱初中。本期獨家策劃圍繞如何使“邊緣化”或“被邊緣化”的初中“去邊緣化”這一話題展開,其中的調研報告以經濟相對發達的蘇南為背景,通過對15所初中的觀察、調研,剖析了“邊緣化”初中的成因,并提出了去“邊緣化”的建議;實踐部分約請4位校長講述所在學校去“邊緣化”獲得重生的案例,探討了“邊緣化”初中的自我發展之路;專家點評則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提煉了關于初中“邊緣化”的表征以及發展的價值取向和內生動力。本期獨家策劃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案例為標桿,以理性思考為引領,比較全面地分析、闡述了初中“邊緣化”現象、如何去“邊緣化”的策略,希望能給讀者一定的啟發。
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背景下談初中的“邊緣化”,無意否定基礎教育取得的成績,而是為了初中教育更科學、更合理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優質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