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曾一度被唱衰的在線教育行業2017年又迎來“第二春”,經歷著新一輪的“內容進化”。這次,很多人認為它迎來了最佳時機。從“自適應學習”到“直播雙師”,再到令人浮想聯翩的VR、AI,在線教育成了真正的“風口”?在線教育還有哪些機會?日前,記者專訪了在線教育行業資深投資人、學爾森教育創始人邱四豪。
記者:在線教育的發展正在不斷變革人類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模式,“自適應學習”成為一個新的學習概念被提出。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邱四豪:自適應學習系統,可以認為是“個性診斷”學習平臺。簡言之就是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后臺算法,為學生推薦最有價值的知識點和習題,對學生進行“自動適應”。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一個面向學習者的自適應學習系統,有四個基本的循環階段,分別是獲?。ó攲W習者與環境交互時收集學習者數據)、分析(創建和維護一個與領域相關的學習者模型)、選擇(根據學習者模型和系統目標來選擇信息)和展示(根據選擇過程的結果向學習者展示信息內容)。
拿網絡學習來說,由于每個網絡學習者的背景知識存在差異,在學習同一個新知識點時,會產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導致他們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的動機、行為不同,學習效果也會呈現差異化。而自適應學習,正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使得教和學具備自適應特點,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個體學習效率。
記者:您多年來深耕在線教育領域,您怎么看自適應學習的發展趨勢?
邱四豪:自適應學習是基于個性化學習的延伸,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快速蓬勃發展,正基于人類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能力。但學習絕非一件純粹的樂事,在某些環境中甚至不乏痛苦。假設在無壓力情況下,讓你在休閑與學習里二選一,可能很多人都會選擇休閑放松,看場電影、陪陪家人。換句話說,很多時候學習是被動的。這就引出了學習者的痛點: 如何“快速學會”。既然學習很多時候是沒得選的,那“快速學會”就是學習者的核心訴求之一。而自適應學習恰恰能最大限度地節約學習者的時間。就國內公立體系的基礎教育環境而言,“個性化學習”問題最多。畢竟個性化教學對教學進度的控制、對課程的管理等,與現有教學體制都有很大的沖突;同時,國內教師的能力模型也存在不少局限。比如不同的孩子同樣的考試分數,但得分點和丟分原因是不同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被同質化對待。這也是家教市場為何一直這么紅火的原因。
因此,自適應技術的空間是巨大的,它通過提供私人定制式的學習資源和服務,從另外一個探索維度,打穿了教和學的方方面面,它也必將是教育技術最為深刻的變革方向之一。
記者:當下跨界運作在線教育的特別多,您認為未來在線教育的核心點該如何把握?與之相應的,現階段在線教育改革難點又在哪兒?
邱四豪:在我看來,未來教育的核心動力必然是“專業課程研究+科技”。伴隨著AI、VR等科技手段的加持,自適應學習的類型已經覆蓋場景化、游戲化學習。而專業課程研究作為教育的基礎,是“科技”的前提。沒有扎實的專業課程研究,高科技的學習平臺也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教育界,“跨界打劫”的難度特別大。僅有“科技”,并不一定能贏得“教育”。細分行業內的新進者、缺乏課程研究積累能力的跨界競爭者,很難僅憑科技就撬動教育行業。因為專業課程和科技兩者相加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產品,而“內容+IT平臺”的完美結合也將是未來教育產品的趨勢。
我們現在都說“科技學習平臺依賴于內容”,但“內容”不是指把一堆零散的、教科書式的視頻課件簡單搬遷到自適應學習平臺上,而應先進行實時性、系統化的專業知識梳理,建立知識圖譜和系統,由點及面標注知識點(如對題庫、視頻等貼標),構建領域知識模型等。這些細致專業的基礎性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育機構長期積累,打造獨特有效的教研體系。這也正是目前在線教育的軟肋和改革發力點。
記者:您認為未來在線教育的場景會如何呈現?
邱四豪:以線上自適應學習為基礎,線下體驗式學習為輔助和深化;未來教育將會呈現“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新場景。有人認為,線下教學很快會被在線學習取代。我不這么看??萍寂艿锰?,情感卻趕不上。真實的線下交流仍然是人類一種必需的情感需求。此外線下場景學習相對線上,仍然有一些優勢。拿我熟悉的建筑教育領域來說,一些專業的技能實操訓練課程,仍依賴于師徒幫帶式的手把手現場教學。
記者:混合式學習如何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的完美融合呢?
邱四豪:目前看混合式學習的實現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固態學習與移動學習方式的混合。學生既可以利用傳統面授課堂或PC端錄課視頻進行固態學習,也能通過移動終端來輔助深化。如課堂學習時,學生可直接在教材上批注,課后還可將作業提交到移動學習平臺上;教師則通過及時的數據統計分析,遠程指導學生釋疑答惑。二是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混合。借助學習平臺的獨立終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參與小組討論和集體任務;更可以通過嵌入評價組模塊,實現自評、師評與他評的多元融合,構建完備的個體學習評價數據庫。
其實學爾森在混合學習領域已經探索和實踐了多年,我們發現,純線上或線下的單一學習模式中,學生的任務完成率通常比較低。為此,我們以建筑專業的職業教學為試點,采用了“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甚為理想??偟膩碚f,線上教學往往能發揮自適應、個性化等優勢,線下課堂則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充分融合、師生同學間的深度互動。故而我認為,采二者之長構建出的混合學習模式,將會成為未來十年內的主流學習模式。
記者:在您看來,未來混合式學習的最佳樣態是怎樣的?
邱四豪:混合式學習在未來,其內容類型會更趨近游戲化。3D打印技術、可穿戴技術和VR虛擬現實技術等的飛速發展,都大力推動了沉浸式、游戲化學習的發展。在線上,構建虛擬的“學習村莊”,在游戲里扮演不同角色,協作研習、同伴助學,用專題研習任務與聲望提升機制激發學習動機;而在線下,翻轉課堂、項目制學習,將游戲元素及設計原則融入課堂學習過程,通過合理的反饋機制和及時且有意義的獎勵,像游戲一樣以興趣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求知欲,這些形式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線下課堂中。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復雜、非線性、不確定的系統,而游戲天然地打破了學科界限,它的多重系統、多樣玩法、小目標推進等,都給予了學習更多選擇的自由和“自我構成”的可能,使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擁有更大的空間。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者應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有根基、有情懷的生態環境,讓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讓興趣和熱情引領前行。而正是在更系統、更深入的學習游戲中,我們發現了更深層的快樂與幸福。因此我認為,承載游戲化內涵的混合學習模式,必將成為教育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