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啟鞍鋼振興發展新征程

2018-01-30 12:17:48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鋼鐵業 2018年11期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于2010年5月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為國家經濟建設和鋼鐵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被譽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攀鋼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產釩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重要的鈦白粉生產基地。自1948年恢復生產以來,鞍鋼已經走過了70周年發展歷程。尤其是1978年至今,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鞍鋼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四十載風雨兼程,鞍鋼人勠力同心,充分發揚“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的“鞍鋼精神”,讓“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煥發出勃勃生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鞍鋼肩負“再創長子輝煌,成為國之重器的鋼鐵脊梁”時代重任,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轉型升級,成功地開創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鋼鐵企業振興發展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國家經濟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鞍鋼已成為由鋼鐵、礦業、釩鈦、金融貿易、工程技術、化工、綜合實業、信息和物流能源等多個產業集合組成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形成跨區域、多基地、國際化的發展格局,主要裝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普鋼、特鋼、不銹鋼和釩鈦等完整產品系列,造船用鋼、鐵路用鋼、軍工用鋼、汽車用鋼、核電用鋼、橋梁用鋼、石油石化用鋼、家電用鋼、集裝箱用鋼、電工鋼、釩鈦等系列產品國內領先,不僅在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事、能源化工、工程機械、交通運輸等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許多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四十年來,鞍鋼生產規模由1978年的鐵640萬噸、鋼686萬噸、鋼材385萬噸,提高到2017年的鐵3395萬噸、鋼3576萬噸、鋼材3317萬噸,分別增長了5.3倍、5.2倍、8.6倍;銷售收入由1978年34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878億元,增長了55倍。2018年,鞍鋼以277.92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第五次進入世界500強,位列榜單第428位。

一、改革開放四十年主要發展歷程

1978年至今,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鞍鋼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光輝歷程,企業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回顧鞍鋼四十年的改革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1978年12月-1993年11月:鞍鋼改革的起步和探索階段(擴大經營自主權、轉換經營機制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到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用了15年時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出要讓企業有更多經營管理自主權的改革方向。鞍鋼的改革從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起步,開始了轉換經營機制的探索。這一階段,鞍鋼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在建立和完善各種形式經濟責任制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1979-1986年,是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標志的經營機制第一步轉換。一是實行“上繳利潤承包”的經濟責任制。二是根據國家第二步利改稅的方案,實行上繳所得稅和調節稅。鞍鋼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在基層廠礦普遍推行了廠長負責制試點,通過落實經濟責任制,擴大企業自主權,發揮利益機制的激勵作用,開始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

1987-1992年,是以承包經營和三項制度改革為主要標志的經營機制第二步轉換。1987年,鞍鋼與國家實行“三包兩保一掛鉤”總承包,1988年,實行總經理負責制。鞍鋼內部實行承包經營,先后采取了“綜合效益”“一體兩翼”“寶塔式風險責任”承包和目標升級責任制四種改革形式,并相繼推出分配制度、用工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三項制度改革,創造性地推出“科研單位企業化,研究成果商品化”的新科技體制和“六位一體”經濟承包責任制的技術改造模式。

1993年是以執行分稅制和綜合配套改革為主要標志的經營機制的第三步轉換。經國家批準,鞍鋼提前結束了與國家的總承包,開始執行分稅制,享受了免稅“兩金”和提高折舊等政策。出臺《鞍鋼轉換經營機制實施辦法》,開始全面開展綜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工資能升能降,上崗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新機制,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二)1993年11月-2002年11月:鞍鋼改革的攻堅階段(制度創新和結構調整階段),從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之前,用了9年時間

黨的十四大、十五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從1995年到2002年,為了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鞍鋼連續8年開展了“鞍鋼失掉一汽傳統市場的反思與警策”“如何振興鞍鋼”等大討論,使廣大職工摒棄了“等靠要”等計劃經濟舊觀念,樹立了市場是企業的生存空間、用戶是上帝、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等市場經濟新觀念,為推動鞍鋼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鞍鋼制定并實施了“精干主體、分離輔助”總體改革方案,初步形成了以資產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框架;精干主體,分批將74個集體所有制企業與主辦廠分離;實施資產重組,推進股份制改造,1997年創立了鞍鋼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深圳分別上市;適應“債轉股”改革,對22個主體生產單位進行資產重組,組建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通過積極引進、吸收、消化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走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老企業技術改造新路子,迅速改變了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落后陳舊的面貌,主體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到2000年底,鞍鋼圓滿完成了國有企業三年改革任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被黨和國家領導人稱贊“舊貌換新顏”。

(三)2002年11月-2012年11月:鞍鋼改革的深化階段(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之前,用了10年時間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對國企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這一時期,鞍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研究影響鞍鋼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緊緊圍繞鞍鋼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新要求,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不斷深化改革,調整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制度,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主輔分離,采取“先分離后分立”的方式,將23個輔助單位從主業分離,成為獨立法人。輔業改制,先后完成鞍鋼建設總公司等10家單位改制工作。

實施資產重組,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2006年整合重組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和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鋼鐵主業實現整體上市。實現股權多元化,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合資建設年產40萬噸鍍鋅板生產線、與冀東水泥合資建設年產140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

構建母子公司體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責權對等原則構筑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鋼鐵主業組建了董事會、監事會,在國務院向鞍鋼派駐監事會的同時,集團公司向子企業派駐監事會。

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競爭擇優、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形成以業績用干部、靠能力定取舍的競爭局面。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打破勞動用工終身制,推行全員達標培訓、競爭上崗,做到員工能進能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對管理和操作人員實行崗薪工資制,對經營者實行年薪制,對科技人員實行科研項目效益工資制。

推進鞍攀聯合重組。2010年5月2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國資委批準,鞍鋼與攀鋼聯合重組,成立鞍鋼集團公司,由國務院國資委對其履行出資人職責。2010年至2012年,制定《鞍鋼集團公司推進鞍鋼與攀鋼重組整合實施方案》,明確集團公司戰略目標、各業務模塊融合思路和整合措施;出臺《鞍鋼集團母子公司運行規則》等制度文件,明確鞍鋼集團公司與子公司權責,指導鞍鋼與攀鋼重組整合各項工作的開展。同時,按照重組整合工作計劃的安排,鞍鋼與攀鋼陸續開展了頻繁的交流互訪調研活動,各專業按計劃有序推進實質性重組整合。

(四)2012年11月至今:以黨的十八大召開為開端,鞍鋼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開啟新時期改革發展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工作。在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指引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1+N”文件頂層設計構建完成,“十項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重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規模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有效發揮。

2013年-2015年,鞍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企改革決策部署,以2012年12月28日啟動規范建立董事會工作為標志,拉開了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大幕。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下發《鞍鋼集團深化改革指導意見》,推動各級董事會建設,構建了“2+8”戰略管控架構,建立授權體系,實施企業分類,完成了從產線管理向集團管控的轉變,為進一步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以來,鞍鋼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企改革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推進”要求,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責任導向和實效導向,緊密圍繞調整、改革、創新、加強黨的建設“四項重點工作”,大刀闊斧推動改革攻堅。按照“2016年重點突破、試點先行,2017年向深度廣度推進、配套完善,2018年進入改革攻堅期”的總體思路,完成公司制改制,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構建完善戰略管控模式下差異化管控體系,落實各類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全面實施契約化經營,積極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各項改革舉措壓茬推進,基本完成了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管控模式、管控架構的構建,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實現了“四個轉變”,即:各級企業向獨立市場主體轉變、企業從保生存向求發展轉變、集團管控模式向戰略管控轉變、公司治理向兩個“一以貫之”融合轉變。攀鋼全面深化人力資源改革,2014年來勞動用工總量減幅46.8%,人均鋼產量增幅50.62%,成為此輪國有企業減員增效的典范,冗員突出難題得到根本解決。

二、主要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鞍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鞍鋼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改革創新與轉型升級,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

(一)強化政治引領,筑牢改革發展的“根”與“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鞍鋼黨委堅定不移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這一根本原則,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的高度出發,立足鞍鋼改革發展實際和黨建工作實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為實現“鋼鐵強國”目標提供了堅強保證。

1.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1978年5月,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及《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后,鞍鋼黨委組織各級黨員干部職工深入學習討論,共召開討論會2136次、座談會1894次、學習報告會278次,舉辦學習班1896個,參加職工4.8萬人次,批判了“照辦論”“走捷徑”等謬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樹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使鞍鋼駛入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軌道。1981年開始,利用開辦廠處級以上干部讀書班和短期脫產輪訓班,集中組織學習《鄧小平文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及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講話精神;2000年至2010年,鞍鋼各級黨委把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作為重中之重,編發學習材料,舉辦各類學習班、培訓班,進一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鞍鋼黨委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謀劃和推進工作的總綱和主線,第一時間傳達學習、討論交流,推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有力推動了黨的建設和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2.推動理論學習深入開展。四十年來,鞍鋼通過“五個重要抓手”提高政治理論學習的質量和水平。抓好制度建設,把理論學習工作列入首要議事日程,特別是2013年以來,每年以黨委一號文件印發理論學習文件,明確學習內容、方式、要求,嚴格管理、嚴肅考核。抓好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從1983開始的整黨,到1996年“三講”集中教育活動,再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鞍鋼黨委嚴格落實中央要求,嚴密安排部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黨性觀念、提高黨性修養、發揮黨員作用。抓好關鍵少數學習,充分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這一“龍頭”作用,每年印發學習安排,開展學習督導、通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組織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80余次,基層黨委中心組學習1.3萬余次。抓好班組政治理論學習,利用班前班后會、班組微信群、班前五分鐘等載體,引導職工提高政治理論素養。抓好網絡新媒體學習,利用微博、微信等,使政治理論學習建在網上、連在線上。抓好培訓式學習,發揮鞍鋼黨校、攀鋼黨校主陣地作用,黨的歷次全會都開設專門的輪訓班、輔導班、研討班,推動政治理論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3.堅持理論聯系實際。1978年9月,鄧小平第五次視察鞍鋼時發表“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重要講話,鞍鋼黨委認真組織學習討論,舉辦各類現代化管理學習班300多期,邀請國內外學者教授講學30多場。90年代,通過“平改轉”“模鑄改連鑄”等大規模的技術改造,走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老國有企業改造之路,實現了舊貌換新顏。2013年以來,通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要求,鞍鋼打出一套調整結構、攻堅克難、強身健體“組合拳”,實現了良好發展。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后,鞍鋼堅持學用結合,迅速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任務分解方案,細化了30個大項110項具體工作,明確了鞍鋼發展新定位、新目標、新舉措,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開啟了振興發展新征程。

4.強化干部隊伍建設。一是抓好班子。按照“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要求,加強“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堅持每年召開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考核通報會,表彰“四好班子”和優秀領導人員,抓好各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發揮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和優勢。二是管好干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規范干部任免程序,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人事任免事項均由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嚴格履行“凡提四必”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推進領導人員能上能下的實施意見。注重培養年輕干部,實施“121”培養計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和關鍵人才中長期獎勵辦法,建立四類人才等級序列制度,打通人才成長通道。三是帶好隊伍。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夯實學的基礎、抓住做的關鍵、突出改的重點,廣大黨員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實施黨員目標管理,黨員創先爭優意識明顯增強。完善黨內激勵幫扶機制,定期開展“三先兩優”評選活動。

5.夯實黨建工作責任。一是以上率下,逐級落實黨建工作責任。鞍鋼黨委充分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成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鞍鋼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和《黨建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實施黨委書記述職評議,確保管黨治黨“五個責任”得到有效落實。二是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持續提升組織力。落實“四個同步”“四個對接”要求,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形成“三會一課”督查機制,督查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執行情況并進行通報。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實現“抓兩頭帶中間”,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檔升級。三是建章立制,提供堅實保障。建立完善“三會一課”督查機制,每季度抽查“三會一課”記錄本。建立完善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對“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組織生活制度進行規范。形成領導班子深入聯系點抓黨建的“頭雁效應”,各級黨委建立領導班子成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聯系點,指導聯系點單位黨建工作、參加專題民主生活會,壓實黨建工作責任。

6.強化典型人物引領。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鞍鋼黨委堅持把選樹典型作為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正向引導的重要著力點,打造英模群體,集聚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先后培養宣傳“當代雷鋒”郭明義、全國“時代楷模”李超、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孫利東、“當代發明家”于淑娟、“遼寧好人”房洪謹、林學斌、張允東等重大典型,英模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果。2010年8月1日,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評價郭明義同志是助人為樂的道德模范,是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對他們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給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國廣大志愿者和愛心人士致以崇高敬意。2014年10月,全國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工作現場會在鞍鋼召開,中宣部對鞍鋼選樹培育先進典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予以高度評價,并號召全國學習鞍鋼。截至2018年,鞍鋼共涌現出各級勞動模范、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9800多人。

(二)強化宏觀調整,推動企業協調持續發展

1978年9月18日,鄧小平到鞍鋼視察并發表了《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的重要講話,對鞍鋼改革、改造、管理所提出的具體要求為鞍鋼指明了發展方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鞍鋼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生產建設上來,管理體制由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方向轉變,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走自我改造、自我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鞍鋼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推進”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堅持市場和問題導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加速向質量、效率和效益型發展方式轉變,全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1.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期。從1978年到“八五”時期,鞍鋼在改革改造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鞍鋼先后制訂了《鞍山鋼鐵公司1981-1985年調整和技術改造規劃》《鞍山鋼鐵公司1983-1990年技術改造總體規劃綱要(草案)》及《鞍鋼“七五”技術改造計劃綱要》等,其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實行內涵式擴大再生產,使鞍鋼成為工藝較為先進、布局較為合理、管理水管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產品競爭力較強、清潔文明的鋼鐵企業。

2.大規模技術改造期。“九五”“十五”期間,鞍鋼以科技進步為支撐,把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鋼鐵企業作為核心戰略目標,貫徹技術改造始終。鞍鋼提出許多影響廣泛的首創性思路,如“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技術改造方針,“改造鋼鐵主體,壯大多元產業,實現結構優化,增強整體實力”的跨世紀總體發展戰略和“三步奮斗”目標,實現“兩步跨越”“建精品基地、創世界品牌”,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集團等,內容涉及到鞍鋼改革發展的各個方面,引導鞍鋼沿著正確的航向前行。鞍鋼重點推進了老區改造、環境治理、品種調整、節能降耗和技術升級等工作,并立足技術和人才優勢建成了西區500萬噸現代化精品板材基地。

3.振興發展與戰略調整期。“十一五”期間,堅持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實施“四個轉變”,進入世界500強。在2005年召開的第六次黨代會上,鞍鋼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兩步跨越”的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鞍鋼被命名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自主開發了我國第一條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ASP),并成功輸出到濟鋼,成為國內首家具有成套技術輸出能力的鋼鐵企業,改寫了我國治金重大成套裝備長期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建成投產的當代中國第一個大型化、現代化、綠色環保的沿海樣板型鋼鐵精品生產基地——鞍鋼鲅魚圈鋼鐵項目,整體工藝和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一流水平。

“十二五”期間,鞍鋼堅持實施“四個轉變”戰略,戰略規劃隨宏觀經濟形勢劇烈變化及時調整。“十二五”規劃的制定歷經了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的聯合重組,并在重組過程中完成。2013年9月,鞍鋼首次黨代會(鞍攀重組后)召開,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總體思路和奮斗目標,把戰略調整升級作為戰略重點。鞍鋼的戰略發展思路實現了根本性轉變,從追求規模擴張轉變成為追求質量效益型,從追求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追求企業內在價值創造能力提升。

4.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期。“十三五”以來,鞍鋼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三個推進”要求,以“1+N”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為指南,強力推進“調整、改革、創新和加強黨建”戰略落實工作,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一是通過實施全方位戰略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進一步清晰,核心銷售區域領先地位進一步突出,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創新性開展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工作,科學制定“631”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并明確實施路徑,推動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三是通過推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配套改革,戰略管控模式下差異化管控體系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健全,市場化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集團管控能力全面提升。

(三)堅持創新驅動,科技領域迅猛發展

鞍鋼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一攬子促進創新發展的新機制、培育出了一大批創新領域人才、搭建了一系列培育新動能的創新平臺、開發出了一大批國內獨有產品、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為鞍鋼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1978年以來,鞍鋼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4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16項;共獲得治金行業獎11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49項,三等獎50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66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8項。截至2017年,鞍鋼累計擁有有效專利7707件,其中發明專利3496件;擁有“一種高強度貝氏體鋼軌及其生產方法”等38項有效國際專利。

1.參與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截至2018年3月,鞍鋼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8項。2001年,鞍鋼提出的ISO5003國際標準修訂項目立項成功,經過五年的艱苦工作,2016年3月1日,該標準正式發布實施。2016年,鞍鋼提出的ISO4978《焊接氣瓶鋼用熱軋扁鋼》國際標準修訂項目成功立項。目前該標準項目已經進行到FDIS階段,預計2019年可以正式發布實施。2017年,鞍鋼提出的ISO22055《道岔軌》國際標準提案立項成功。

鞍鋼主導制定且現行的國家標準87個,在全國鋼鐵企業中名列第二。鞍鋼參與制定且現行的國家標準79個。另外,目前正在制定的國家標準14個,正在修訂中的國家標準19個。

鞍鋼主導制定且現行的行業標準76個,其中主導制定65個,參與制定11個。另外,正在主導和參與制定中的行業標準48個,其中主導制定45個,參與制定3個。

2.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自改革開放以來,鞍鋼強化自主創新,研制了大量的鋼鐵新品種,為國家建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改革開放初期,鞍鋼就積極研制適合我國的高強度鋼軌,攀鋼研制的中錳鋼軌獲1984年國家發明獎三等獎。攀鋼相繼開發出時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軌,終結了中國不能生產高速鐵路鋼軌的歷史,實現了世界主要鋼軌標準涉及品種全系列覆蓋。鞍鋼已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能生產全系列汽車板的鋼鐵企業。陸續開發了核電機組安全殼用鋼、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支撐用鋼、核電用無縫管、核電用不銹鋼鋼板、海洋核動力平臺用安全殼用鋼等核電用鋼。船板生產歷史長達60年之久,開發了系列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鋼,在我國船舶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發揮重要的作用。具有悠久的橋梁鋼研發和生產歷史,從我國第一座自主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到全球最長鋼結構橋梁——港珠澳大橋,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橋梁由弱到強的歷程。鞍鋼是軍工鋼生產基地,堪稱共和國軍工鋼的“元老”,為我國國防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具備水電用鋼全級別供貨能力,為占領國內外水電用鋼高端市場提供了支撐。攀鋼自主創新探索出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的綜合利用道路,形成了一批國際國內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成為國家首批自主創新型企業,建立了國家釩鈦重點實驗室。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攀鋼瞄準世界和行業科技前沿,先后承擔了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三批共19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占比36.5%),投入科研經費8.21億元,一舉突破了七大關鍵技術。其中,氧化釩清潔生產工藝實現工程化應用,徹底解決了提釩廢水這一行業共性技術難題;高爐渣提鈦技術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有望將鈦資源利用率由17%提升至50%以上;高鉻型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基本定型,高水平、規模化利用紅格南礦中的鐵、釩、鈦、鉻資源已具備產業化開發條件。

3.建立完善科研體系。先后出臺《鞍鋼集團公司科技發展規劃管理辦法》《鞍鋼集團公司科研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鞍鋼集團公司重大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試行)》《鞍鋼集團公司選派訪問學者和組織參加境外學術會議管理辦法(試行)》《鞍鋼集團公司技術專家庫管理辦法》《鞍鋼集團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為鞍鋼科技領域健康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鞍山鋼鐵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規劃、立項、過程控制、效益評審、結題驗收、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的全方位科學管理體系。攀鋼建立完善“三制一金”(研發機構公司制,科研項目合同制,科技成果分享制,成果轉化基金)科研模式,充分激發了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效積極性。

積極發揮鋼鐵材料領域工程院院士的作用,助推鞍鋼發展。2009年11月30日,李鶴林院士來鞍鋼作“石油工業與高性能鋼管”的專題學術報告。2016年5月,鞍鋼“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聘任翁宇慶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2016年9月,邀請翁宇慶院士來鞍作“海洋裝備金屬材料的需求與趨勢”專題學術報告。2017年8月,1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鞍鋼召開的院士咨詢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戰略咨詢。2018年5月,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向鞍鋼集團未來鋼鐵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這是鞍鋼首個駐京院士專家工作站。該院士工作站聘請全國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專家、東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作為首位進站院士,指導該院制定戰略發展規劃、科技發展規劃和重點研發領域及方向,并開展科研工作。2018年,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陳清泉、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張東柯等為鞍鋼集團科技創新與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有效發揮鞍鋼科技發展的智庫作用。

自2010年起,我國陸續在一批企業中組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鋼鐵企業中共成立了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鞍鋼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010年批準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2015年批準的“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0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鞍鋼、中國鋼研發起,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參加,共同成立耐蝕鋼聯盟。2014年鞍鋼當選理事長單位。2011年7月12日,攀鋼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共同發起,聯合河北鋼鐵集團承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清華大學等9家大學、長沙礦治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共18家單位組建了“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4年6月14日,海洋工程用鋼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該聯盟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鋼鐵研究總院、中國船級社、中海油研究總院、鞍鋼等單位發起組建,首批成員單位共31家,鞍鋼為副理事長單位。

(四)推動環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鞍鋼堅持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企業發展戰略體系,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取得了突出成效。先后獲得國資委“十一五”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優秀企業”、國土資源部國家百家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2006—2010年遼寧省節能減排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政府授予的“花園式工廠”、中宣部和國資委授予的中央13家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典型之首、國資委授予的“2013—2015年任期節能減排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鞍鋼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綠色發展當作考核新標尺,通過持續改善管理體系、制度,推動管理達標和改造升級提標深入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績,企業污染防治水平邁上新臺階。2013年以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61%、COD排放量降幅66%、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20%、氨氮排放量降幅57%。

1.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制訂了《鞍鋼集團公司環境保護管理辦法》《鞍鋼集團公司領導人員環保責任追究辦法》《鞍鋼集團公司節能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各子企業的逐級承接落實,有效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相關規章制度,明確了職責劃分,深化了責任落實,構建了全覆蓋、無盲區的環保問責管理體系。同時,鞍鋼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為目標,以解決老工業基地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以改善地區環境質量為責任,在生產經營形勢不利、資金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仍下定決心做好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實施節能減排、污染治理項目260余項,累計投入120多億元,展現了鞍鋼作為“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

2.加大產品和技術研發,逐步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提升綠色生產能力。淘汰熱燒結工藝,全面實現冷燒結。先后采用兩臺360平方米燒結機替代4臺75平方米和4臺90平方米燒結機。全部淘汰小焦爐,建成6米以上大焦爐。同時配套建設完善的焦爐裝煤和推焦除塵系統,以及干熄焦設施。拆除7座1000立方米左右老高爐,用3200立方米大型高爐置換煉鐵產能467萬噸。淘汰了共計530萬噸能力12座平爐,建成6座現代化轉爐。不但使鞍鋼治煉水平和治煉產量得到提高,為全連鑄創造了條件,同時也解決了煉鋼煙塵污染,徹底遏制了“紅龍”。建設脫硫扒渣、LF、RH-TB和VD精煉等設備,形成從鐵水預處理到轉爐自動吹煉、鋼水爐外精煉與真空處理再到鑄坯的高效連鑄生產工藝流程。淘汰模鑄、初軋工藝,實現了負能煉鋼和全連鑄,大幅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淘汰疊軋薄板軋機及橫列式軋機,建成熱連軋、冷連軋、冷軋硅鋼、萬能重軌等現代化生產線,縮短了工藝流程,減少了污染環節,使能耗、物耗及各類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對發電鍋爐進行升級改造,建設4座220噸鍋爐來替代原來的落后小鍋爐,同時配套鍋爐煙氣脫硫脫硝系統。用3.5萬立方米大型制氧機組全面替代1萬立方米小型制氧機組,能耗大幅降低。全面淘汰日偽時期的21座老耐火豎窯。

西部污水處理廠入選遼寧省首屆環境保護模范企業,冷軋2號線系統改造工程項目被評為遼寧省首屆環境友好工程;鞍鋼多次被遼寧省政府授予資源綜合利用先進企業。攀鋼通過開展氧化釩清潔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提出了氧化釩清潔生產的核心原理,實現氧化釩的清潔高效生產,提高釩回收率和資源利用率,形成了世界領先的氧化釩清潔生產成套技術,并獲得了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鲅魚圈基地成為鋼鐵業節能減排的典范:鞍鋼鲅魚圈建設項目是實現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在新鋼鐵基地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堅定地貫徹和遵循世界一流的理念,流程緊湊化,裝備大型化,操作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按照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要求,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措施和廢物資源化的生產工藝,配備了世界一流的節能環保工藝裝備,保證了項目建成后,能耗、環保等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踐行央企責任,各子企業持續加大環保力度。實施“藍天工程”,累計投入50多億元,先后實現化工老焦爐全部停爐淘汰、鋼廠燒結機全脫硫;電廠鍋爐全部完成脫硫脫硝改造;完成了煉鋼三工區環保改造,煉鋼區域的環境得到徹底整治;燒結機尾除塵器提標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實現了穩定達標排放;完成了化工煤氣脫硫脫氰項目;實現了八家子料場關停。“藍天工程”實施后,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效果顯著,受到了遼寧省政府的通報表揚。開展集中整治老大難問題攻關,先后完成了燒結脫硫風機噪聲、三制粉排煤風機噪聲、煉焦蒸汽管道噪聲、硅鋼廠區異味、料場焦炭揚塵等一系列環保方面歷史遺留問題。“擢秀園”的建成和廠區“一園兩帶”建設,使得45萬平方米工業廢物堆放場地變成了治金廠區內的生態花園,廠區隨處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開展的“關愛職工,治理身邊揚塵”活動,形成了上下聯動、各負其責、以管促治的揚塵管控新局面,環境面貌得到持續改善,一年之內廠區降塵量下降30%。通過水源結構調整、全面實施水系統降壓減量化運行以及建立智能化管控平臺等措施,新水取水量大幅降低,噸鋼耗新水三年內降低25%,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投資近億元的主廠區廢水回收利用項目,為國內鋼鐵綜合廢水深度處理技術領域首創,實現系統性穩定達標排放、廠區廢水全回收利用。2017年,鲅魚圈分公司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綠色工廠”示范單位殊榮。

攀鋼以化解環保風險、維護企業形象為目標開展的環保整治,有效提升了污染防治和環保管理水平。先后完成了生化廢水處理系統達標改造、300兆瓦發電機組新建脫硫系統、焦爐推焦裝煤除塵系統改造、釩業沉釩煙塵處理設施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升級改造,焦化焦油尾氣異味、冷軋再生尾氣異味、選鈦煙氣異味等一批環保頑疾得以解決,西昌鋼釩燒結機脫硫“白霧”問題得到徹底根治。通過多年不懈努力,攀鋼工藝裝置本質化節能減排能力持續提升,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企業社會形象得到顯著提升。2016年攀枝花市、涼山州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標,位列四川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市州前5名,攀鋼的貢獻得到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營造了共建綠色生態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實現了社會、企業互利共贏的雙贏局面。通過創新脫硫治理方式,攀鋼攻克了高濃度二氧化硫燒結機煙氣脫硫世界性難題,實現了高硫燒結煙氣全部達標排放,有效推動脫硫治理向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為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得到了中央、省、市政府及各級環保部門和社會、輿論的高度認可和重視。2017年,攀鋼西昌鋼釩獲得“中國鋼鐵工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榮譽稱號。

鞍鋼始終堅持礦山開采后的綠化復墾工作,礦山綠化成績斐然。2017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來之不易的綠水青山》系列報道,通過直播鏡頭展示了十多年來鞍鋼堅持礦山綠化復墾取得的成績和鞍鋼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決心和勇氣,為全國觀眾講述了一段鞍鋼建設美麗中國的故事。《遼寧日報》評論指出:“多年來,鞍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造福社會、企業、員工的宗旨,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倡議,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彰顯了鞍鋼的綠色品牌形象和負責任的央企風范。

(五)堅持開放發展,國際事務及對外貿易穩步推進

圍繞國家提出的“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鞍鋼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鋼材出口,全面提高“鞍鋼”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通過在境外設立鋼材加工線,為境外用戶及時提供高質量的定制鋼材產品,延伸了產品價值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通過在境外建設鐵礦石生產基地,掌握了境外鐵礦石資源,為保障企業生產的穩定順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強化海外投資并購。鞍鋼“十二五”以來的境外投資主要圍繞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海外股權并購提高了海外礦產資源的掌控能力,通過增資擴股得到了對卡拉拉礦業有限公司的控股權,為獲取鋼鐵主業生產所必須的鐵礦石提供了資源保障;二是通過海外股權收購,在歐洲建立了鋼材深加工中心,鞍鋼維加諾有限公司和英國USS加工線的建立為企業產品出口歐洲市場,貼近市場為客戶服務,并獲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創造了條件。三是“十二五”以來的境外股權收購業務更側重于對鞍鋼前期已獲得的海外項目股權的收購,通過對原有項目的增資擴股,提高對項目的控制力,持續改善海外項目的管理水平和運營狀況。

2.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鞍鋼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確定了“穩定獲取鋼鐵上游戰略資源保障、推進海外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拓展非鋼產業國際化輸出、提升海外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國際化發展戰略。鞍鋼對“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尋源和論證工作,先后對馬來西亞、印尼、尼日利亞、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度等市場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拜訪了國家駐外使(領)館、商務處、國家相關部委、國外當地國家政府部門、國外合作伙伴、我國在當地的企業,查詢相關市場、政策信息,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和總結,逐步形成海外投資項目市場調研報告和風險分析報告,明確鞍鋼海外戰略布局的關鍵點。先后論證了多個重點項目,一些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

3.強化海外重點項目建設。為落實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推進國際化經營戰略,掌控優質海外鐵礦資源,鞍鋼于2006年3月在澳大利亞設立了全資礦產投資公司-鞍鋼集團投資(澳大利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澳投)。2007年9月6日鞍澳投與澳大利亞金達必金屬公司(以下簡稱金達必)簽署全面合資協議,合資設立了卡拉拉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拉拉)。同時,鞍鋼集團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香港控股)參股金達必。卡拉拉年產800萬噸高品質鐵精礦,是鞍鋼采礦服務輸出和智慧礦山建設的有益探索,對獲取穩定的海外鐵礦石資源、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4.加大海外機構建設力度。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截止2017年末,鞍鋼共設立14家海外貿易機構,提高產品海外市場占有率。陸續成立了5家海外投資服務公司,為海外投融資和海外業務拓展提供商業服務。2005年起,鞍鋼開始海外資源的開發和探索,成立3家境外礦產開發公司,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障。從2010年起開啟了建設海外加工線的步伐,先后收購和入股了意大利維加諾(VIGANO)和英國USS公司2家海外鋼加中心,有助于延伸企業供應鏈,穩定銷售渠道和向終端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實現對下游用戶更穩定、更周到、更直接的服務,提高鞍鋼的品牌價值。為開拓對外承包工程市場,鞍鋼在海外成立了2家工程承包公司,致力于企業治金技術、裝備制造、生產維保、信息化、施工等綜合能力的海外輸出,并先后在俄羅斯、伊朗、阿爾及利亞等國承攬了重軌、高爐、球團等重大治金工程項目。機電、鋼結構等產品遠銷澳大利亞、巴西、意大利、印度、菲律賓、阿曼等國;施工足跡遍布俄羅斯、土耳其、德國、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5.穩步做大國際貿易。1981年5月,經鞍鋼批準,進出口處成立,履行進出口業務的管理職能;1981年12月,經國家進出口委批準,成立中國治金進出口公司鞍鋼分公司;1984年4月,經鞍鋼申請、治金部同意、國家外經貿部批準,進出口公司擴權更名,由“中國治金進出口公司鞍鋼分公司”更名為“鞍鋼進出口公司”,擴大了經營權限,從而成為具有獨立開展對外經貿業務的治金企業外貿公司;1994年10月,經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準,擴權更名,更名為“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簡稱鞍鋼國貿公司);1998年2月,鞍鋼將鞍鋼國貿公司和供銷公司合并,成立集內外貿銷售、采購于一體的綜合型貿易公司,仍然使用“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名稱;2013年7月,鞍鋼決定將內貿業務整體劃出,以“鞍鋼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法人資格和相關業務資質為基礎,成立“鞍鋼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鞍鋼國貿公司)”,按鞍鋼全資子公司管理,攀鋼區域的外貿業務整合為鞍鋼國貿攀枝花有限公司,作為鞍鋼國貿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982年至2017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壯大,鞍鋼營銷網絡遍布全球。自1998年12月以來,鞍鋼國貿公司相繼在美國、歐洲(德國)、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日本、印度、印尼、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建立海外公司。三十多年來,共出口鋼鐵產品3854萬噸,創匯205億美元。鞍鋼熱軋卷、中厚板、冷軋卷、鍍鋅卷、線材和彩涂等產品銷往日韓、東南亞、歐美和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熱系產品主要銷往日韓和東南亞,冷系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彩涂產品主要銷往俄羅斯。強化同世界主要鐵礦石、煤炭供應商的合作,僅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間,就進口鐵礦石和煤炭超億噸。

三、主要發展特點和經驗

(一)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鞍鋼發展,2009年7月7日親臨鞍鋼視察,要求鞍鋼“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切實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落到實處”。2017年“兩會”期間,總書記提出“三個推進”要求,希望鞍鋼“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鞍鋼黨委堅持政治統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著力破解企業改革發展難題,鞍鋼才全面打勝扭虧脫困攻堅戰,開啟了振興發展新征程。他們堅信,只要堅定不移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去做,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再大的風險都能戰勝、再大的問題和困難都能解決,鞍鋼一定能夠再創長子輝煌。

(二)必須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鞍鋼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進智能制造,加快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培育以生產服務業為主導的新產業、新業態,盤活去產能土地資源,打造千億級智慧產業園,鋼鐵電商、現代物流、釩鈦金屬新材料研究院、大數據中心等企業和項目先后入駐,成為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推動“互聯網+服務”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打造線上線下融生產、倉儲、供銷、加工、配送、物流、金融、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工業互聯網生態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圍繞打造備受尊敬的企業公民,鞍鋼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狠抓超低排放工作落實,先后完成化工老焦爐全部停爐淘汰、鋼廠燒結機全脫硫等污染防治重點工程。一批環保頑疾得以解決,主要環保指標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實現生產經營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三)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激發活力、增強動力

鞍鋼積極落實國家及行業相關要求,加快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認真落實《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等要求,關停了攀成鋼等治煉產能,先后退出煉鋼產能362萬噸/年。落實國資委“處僵治困”工作要求,推進專項治理,減少低端無效供給,取得顯著成效。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設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打造推動鋼鐵行業市場化并購整合、結構調整的金融平臺,助推區域鋼鐵產業整合發展。落實國務院降低企業杠桿率要求,通過債轉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等方式,資本結構得到了較好優化。全集團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以成為“高端產品引領者、國之重器鋼鐵脊梁”為目標,堅持打造重軌、汽車鋼、海洋用鋼、橋梁鋼、釩鈦制品、軍工用金屬材料等品牌產品,廣泛應用于“西氣東輸”、青藏鐵路、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國產航母、“藍鯨一號”海上鉆井平臺等重大工程項目。2018年3月,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深入報道鞍鋼軍工鋼、海工鋼應用于航母、海洋鉆井平臺等大國重器的情況。鞍鋼位列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55位,品牌價值635.28億元,比上年增加64.73億元。

(四)必須堅持繼承和發揚鞍鋼優良傳統,推進文化強企、共建共享

鞍鋼是“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是“鞍鋼憲法”誕生地,也是英模輩出的地方,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經過幾十年的探索,鞍鋼形成了“職工為本、市場導向、持續變革、依法合規、精益嚴格、高效執行”的管理法則:職工為本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方針,堅持依靠職工辦企業,實施民主管理,堅持安全至上,實現職工與企業共同成長;市場導向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把市場標準作為工作尺度,把品種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不斷滿足并創造市場需求;持續變革是一切管理的重要驅動,改革一切不適宜的規章制度,規范一切管理行為,煥發組織和個人內在活力;依法合規是一切管理工作不可逾越的底線,決策之前要問法,執行全程要依法,生產經營要合法,企業和員工一切行為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運行;精益嚴格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調整完善,追求卓越績效,工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制造、不傳遞任何缺陷,永不停止探索和進步。鞍鋼優良傳統是他們再創長子輝煌的重要法寶,廣大干部職工是他們再創長子輝煌的堅實基礎,依靠鞍鋼優良傳統和廣大干部職工,他們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五)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長期以來,鞍鋼黨委始終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把黨建融入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全面貫徹全國國企黨建會議精神,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鞍鋼及所屬“公司制”企業全部實現黨建工作進公司章程。規范黨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程序,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必須經黨委常委會前置程序研究討論,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鞍鋼全面貫徹落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持續提升組織力,選優配強調整專職黨支部書記,推進“樣板”黨支部和黨支部工作示范基地評選活動。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以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工作和戰斗力,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里,為做強做優做大鞍鋼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视频三级|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特级毛片|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欧美精品另类| 日韩国产 在线|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爽爽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丁香六月综合网| 国产一级毛片yw|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日本色综合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成人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3344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午夜在线不卡| 综合天天色| 性欧美在线|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91在线丝袜| 人妖无码第一页| 欧美一道本|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久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男女精品视频|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日韩第九页|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欧美日韩成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欧美一级色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性色综合网| 69综合网|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91精品国产丝袜|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综合网久久|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亚洲日本www|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