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鐵牛 黃巖石 劉永喜 王淅克 吳迪 羅恒超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南陽473000)
腰椎管狹窄癥是由于黃韌帶肥厚增生、小關節增生內聚、椎間盤膨隆突出、骨性退變導致的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引起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可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頸腰綜合征等腰椎退變性疾病[1]。腰椎退行性滑脫是由腰椎運動節段退變所致,典型的腰椎退行性滑脫伴椎管狹窄會引起腰腿痛以及神經性間歇性跛行癥狀[2]。保守治療或反復治療無效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主要通過神經減壓,達到緩解疼痛、改善跛行等癥狀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探討單純減壓與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患者76例,均經X線、CT或MRI檢查確診,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14例,女 24例;年齡 42~74歲,平均年齡(61.6±9.8)歲;病程3個月~11年;伴有腰痛者33例,下肢放射痛單側20例,下肢放射痛雙側18例;L3滑脫3例,L4滑脫32例,L5滑脫3例,滑脫節段均合并有椎管狹窄,其中10例患者伴有脊柱退行性側彎。觀察組男15例,女23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62.1±8.7)歲;病程3個月~12年;伴有腰痛者34例,下肢放射痛單側21例,下肢放射痛雙側17例;L3滑脫2例,L4滑脫33例,L5滑脫3例,滑脫節段均合并有椎管狹窄,其中9例患者伴有脊柱退行性側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單純減壓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俯臥位,腹部懸空,于棘突后正中作一縱向切口,一節減壓切口約3~5 cm,兩節減壓切口約4~6 cm。行單側手術患者首先分離骶棘肌,暴露并切除黃韌帶,切除椎板時需確保狹窄椎管上下得到充分減壓,對需進行椎管側方減壓的病例切除伴骨贅關節突內側緣的3~5 mm。若對側也有狹窄壓迫病變時,需先取出對側神經根及硬膜囊的壓迫。手術過程中需保持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的完整性。術后1~3 d戴腰圍離床康復訓練,術后佩戴腰圍2周。
1.2.2 觀察組 行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俯臥位,腹部懸空,于腰背后正中作一縱向切口,分離兩側骶棘肌,充分暴露椎板及椎弓根入釘點,置入椎弓根螺釘,全椎板減壓后,清除軟骨終板和責任椎間盤,置入裝入碎骨后的椎間融合器,安裝內固定。術后1~3 d戴腰圍離床康復訓練,術后佩戴腰圍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標準 (1)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2)隨訪2年,比較兩組患者腰腿疼痛評分及腰椎JOA評分,在中立位側位X線片上測量兩組患者腰椎滑脫程度。(3)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以腰椎JOA評分好轉率進行評定,總分29分。優:好轉率≥75%;良:好轉率為50%~74%;中:好轉率為25%~49%;差:好轉率<24%,或較術前降低。JOA評分好轉率=[(術后評分-術前評分)/(29-術前評分)]×100%[4]。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腰椎JOA評分、疼痛評分、腰椎滑脫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腰椎JOA評分、疼痛評分、腰椎滑脫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年,觀察組疼痛評分、腰椎滑脫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術后2年腰椎JOA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腰椎JOA評分、疼痛評分、腰椎滑脫程度比較(±s)

表2 兩組腰椎JOA評分、疼痛評分、腰椎滑脫程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術后2年比較,*P<0.05。
?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術后并發癥5例,其中術中硬脊膜損傷3例、術后感染1例、術后神經根性疼痛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16%(5/38);對照組出現術后并發癥2例,其中術中硬脊膜損傷1例、術后足背麻木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26%(2/38),經對癥處理后均得到有效緩解。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椎管減壓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伴退行性滑脫的臨床效果已得到證實,但不同的手術方式對患者脊柱整體的穩定性及遠期療效有所不同。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2年,觀察組疼痛評分、腰椎滑脫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2年腰椎JOA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單純減壓與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的早期療效相當,單純減壓術損傷小、并發癥少,但遠期效果不佳,減壓融合內固定術遠期療效優于單純減壓術。減壓融合內固定術可于減壓過程中兼顧到患者腰椎的穩定性,消除各種醫源性的腰椎不穩因素,還可通過對滑脫階段的融合,防止椎管增生、狹窄的再次發生和發展,避免增生性神經根壓迫,改善腰腿疼痛,提高遠期療效[5]。綜上所述,單純減壓與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療效相當,但就遠期療效來講,減壓融合內固定術療效更佳。
[1]劉汝落.腰椎管狹窄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2(19):1514-1516
[2]何勍,阮狄克,侯黎升,等.單純減壓與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22(5):412-417
[3]何啟榮.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遠期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4):5652-5654
[4]李軍.單純減壓與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伴Ⅰ度退行性滑脫的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26(24):5652-5654
[5]李群峰.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采用腰椎后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