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華
摘 要:紅色文化文本作為承載紅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從紅色文化文本出發,加強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形式,讓青年學生以更多樣的形式傳播學習、傳承我黨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呼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潮流,增強文化自覺性和自信心,對構建具有文化創新思維的高校校園和社會氛圍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同時,紅色文化文本加強我黨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對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文本;革命傳統文化傳承;文化強國
中圖分類號:G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12 — 0034 — 03
面對價值多元、信息裂變、新媒體崛起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于革命傳統文化、大眾文化沒有一個明顯的、主流的傾向,大眾文化的迷亂、缺失,革命傳統文化的斷層、流失,都是作為一個高校教育者應該值得思考的問題。紅色文化文本既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最先承載者,也是弘揚大眾主流文化的一個主要形式。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主流文化的連接點,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是承載體。
一、紅色文化文本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承載體
(一)紅色文化的文本含義
在我國學術史上對紅色文化概念理解出現了好多版本,例如,有的學者認為“紅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在各個地方所留下的足跡及所取得的歷史功績中的崇高精神、偉大人格和革命事跡等。”〔1〕有的學者則為“紅色文化是在中國紅色土地上培育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屬于‘政治性質的文化,是包含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的與中國共產黨紅色政權緊密聯系形成的優秀、健康、向上的文化。” 〔2〕也有學者認為“紅色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指的是人們在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運動中所取得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成果,狹義的是指中國人民在取得民族解放和自由及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意識形態和精神文化的總和。”〔3〕然而,不管是哪種紅色文化的定義,最主要的是紅色文化是一種政治性質的文化,是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革命的文化,是一種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創造性、先進性集于一身的文化,這才真正符合當前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培養高度文化自覺自信的主題。
關于文本。文本(text)一詞最早是在西方使用的,在西方解釋學中,“所謂文本,就是任何由書寫所固定下來的任何話語。” 〔4〕當前,對文本的解釋我國主要有這些:一種認為,文本是“在文件撰稿、審批、印制過程中形成的,形式、內容、文字表達和作用不同的文稿和版本”〔5〕;一種認為,文本就是“文件的某種本子,亦指某種文件”〔6〕。從當前文本的研究現狀來看,文本不僅包括對事物或事件的記載、出版、翻譯、宣傳等與文本本身相關的有形物品,甚至還包括成熟的、已經出版的著作和草稿、信件、筆記批注等未曾發表的文字。因此,文本對原著的保存是至關重要的,它更強調原著的一個全面、整體、原始的性能。
所謂紅色文化文本,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概念,結合紅色文化和文本的解釋,所謂紅色文化文本指的是,在中國紅色土地上的,用來記載、承載、傳承、發展中國革命傳統優秀文化、革命精神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相互融合的健康、積極、先進、單純的文化載體,它可以是一種文件或電子書、音樂、文稿、影視等有形或無形、固定或運動的形式。
(二)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并與中國古代文化是有所區別的。“中國傳統文化, 應當是指中華民族從古到今文化的歷史演進所積淀的、穩定存在于現實主流社會意識中的文化”。〔7〕
那么,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指的是“從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變革社會的長期斗爭中,逐漸形成、累積、傳遞下來的優良的的思想、作風、方法、經驗等等的總和”。〔8〕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是我黨在長期的社會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有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有不怕苦不怕累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優秀的革命傳統文化。
為此,紅色文化與我黨革命傳統文化是不可分割,兩者是互相融合互相穿梭的,紅色文化中包含我黨的革命傳統文化,我黨的革命傳統文化是由紅色文化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對我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創新文本的形式,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
二、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人民群眾在我黨的正確領導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又一次新的革命。在倡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靈魂,隨著世界各國文化多元性、多樣化的引進,傳播、宣揚、研究國外思想文化和西方先進文化的潮流也接蹤而來。面臨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與弊端, 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是不可忽視的。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
隨著文化的多樣化,西方文化的不斷入侵,國內新生代思想的異軍突出,我國的革命傳統文化產業面臨著國際國內的不可忽視的雙重挑戰。那么,紅色文化文本作為是一個文化載體,一個以記載政治性文化為主的傳承文稿或其他承載的媒介,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可以防止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流失、斷層、迷亂,而且還可以更好地讓人們研究、整理、端正革命傳統文化,以繼承發揚學習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精華。這樣,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的優秀思想得以發揚光大,民族之魂得以連綿不絕、源遠流長。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和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endprint
(二)有利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本傳承價值的研究
隨著“紅色文化”、“紅色家園”、“紅色人物”的興起,對于紅色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載體、形式、外觀等文本的研究也越來越吸引學者們的興趣。但是,對于文本屬于一個形式的媒介,對于一個外觀的描述,也有不少學者懷疑它的研究價值。作為形式的文本,內容與形式缺誰都不可,兩者誰也離不開誰而獨立的存在,文本同樣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那么,重視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紅色文化文本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經典著作的重要形式,學術界對中國共產黨經典著作的研究,從側面來說同時也是對紅色文化文本的研究。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有利于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本研究的新視野,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學的研究,更是對我國革命傳統文化保護方式的研究,有利于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三)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
在當前人們整體的思想觀念非常活躍,與外來文化和當下的金錢至上、娛樂至上、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圍大碰撞的背景下,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等也發生深刻變動。為此,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大眾思想的穩定、和諧,有利于民族文化、民族共同理想的團結構建,更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整體把握和構建。當前,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揭示了在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總體要求,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體現與生命之魂,它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9〕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初理論來源,是其歷史、革命的根基。所以,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當下反腐倡廉過程中,對中國共產黨員思想文化的凈化與洗禮。
三、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傳承的戰略對策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文需求的變化,使得整個社會環境都相對復雜。傳統的、單一的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已不符合社會的發展潮流、人們的需求。加強新時期的文本傳承作用,對于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與時代相結合,開發形式多樣、飽含技術的紅色文化文本
當今互聯網+時代,科技是主角,技術是陣地。與以往傳統的紅色文化文本相比而言,已經不再是簡單、樸素的文件或文稿著作,不再是黑白的紙皮,泛黃的封面,如今科技的發達,網絡媒介的便捷,網絡新興媒介也作為一個文本形式顯現出來。紅色文化文本不再是單一、枯燥的形式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體、電子書、網絡革命傳統紀念館等等的網絡文本加強對我黨革命傳統先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現代藝術方面也可以通過紅歌、紅色影視作品、紅色時尚服飾等等的宣傳與傳播,以達到傳承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效果。
(二)與社會同進步,變換紅色文化文本傳承的對象及其環境
隨著社會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轉型中,是人群的變換,也是環境的變化,現在是“80后”、“90后”慢慢成為社會的弄潮兒的時代,青年一代沒經歷過老一輩的革命的艱苦奮斗,相對來說是處于和平發展的一代。他們對于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的文化沒有親身體會,從書本等理論上才得以感知。這又是一個物質的社會環境,是一個對自由、平等日益敏感的時代,人群、環境的變化,有必要通過對紅色文化文本的傳承對象和環境進行整改。通過對“80后”、“90后”青年一代、年輕的共產黨員進行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播學習,通過對周邊環境的整頓規范,通過營造這樣一個宏觀和微觀上都符合社會潮流,都能自覺地讓年輕一代感受、感知革命傳統文化、并且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的環境氛圍,無疑對紅色文化文本加強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深遠。
(三)與人文需求共發展,變更紅色文化文本對革命傳統文化傳承的方法途徑
社會的進步,隨著而來的是人文需要的前進。人們對傳統的、單一的、枯燥的、“填鴨式”的傳承方法已經不再興奮、敏感,越來越強調效率的社會,方法途徑的改進、創新已成為不可避免的步伐。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方法、途徑也可以多種渠道、多個側門加以創新改進。例如,通過動態的、主動的、隱性的方法途徑收到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青睞,以紀錄片、唱紅歌的傳承方法也不斷地收到歡迎,這不僅讓人們感受感知了傳統革命的精神文化,同時在無形當中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外化為自身的言行舉止,傳承為我國優秀的革命傳統文化,為民族精神的源遠流長,永垂不朽,貢獻了自己的汗馬功勞。最重要的是通過變換紅色文化文本的傳承方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為社會和諧、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發展作用重大,影響深遠。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10〕,大力倡導我國優秀革命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之時,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多樣化地加強紅色文化文本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是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的呼應,也是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對培育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大學生的新形式,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充當一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民族的應有之義,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必由之路。
〔參 考 文 獻〕
〔1〕曾喜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04.
〔2〕傅梅芳.當代中國紅色文化的價值及其傳播〔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2,(02).
〔3〕賴宏、劉浩林.論紅色文化建設〔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6,(04).
〔4〕李建平.大力開展文本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J〕.福建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5〕張一兵.思想構境論:一種新文本學方法的哲學思考〔J〕.學術月刊,2007,(05).
〔6〕俞吾金.馬克思仍然是我們的同時代人〔J〕.文匯報,2000,(11).
〔7〕沈驪天.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革命〔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
〔8〕朱慧卿.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的思想文化解析〔J〕.傳承,2011,(09).
〔9〕焦建俊.把握主題主線 加強價值引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1).
〔10〕張新.習近平對毛澤東中國傳統文化觀的繼承和發展〔J〕.思想理論研究,2017,(01).
〔責任編輯:譚文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