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雖然表現得形式多種多樣,但學習類問題還是占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大部分,其中厭學、棄學在青少年學習類問題中占突出地位,農村許多初中生厭學、棄學現象日益嚴重。這是一個初中學生厭學的典型的案例,我經過對該生的耐心教育,尋找到了對此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厭學問題的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人物介紹;家庭背景;案例分析
一、 案例人物情況介紹
學生丁同學,現年15歲,2015年9月升入民勤五中,現在是我校九年級的學生,該生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不認真聽講,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偷玩手機,悄悄利用手機上網,老師批評就跟老師頂嘴。從來不交作業,經常違反課堂紀律,遲到、早退、曠課、逃學,由最初的課堂學習的消極怠惰,課外作業的抄襲或不交,發展到逃避考試、曠課逃學,這是一個厭學者發展的基本軌跡,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他往往故意抵觸對立,學習成績愈來愈糟。他根本沒有學習的心思,一副破罐破摔的姿態,對低劣的學習成績毫不在乎。
二、 案例家庭背景調查
我對該生進行了仔細調查,得知了丁同學的具體家庭情況,通過了解發現他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丁同學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父子間必要的交流溝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對孩子就是一通亂罵,生氣至極就會拳腳相加。孩子的日常生活由年邁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疼愛唯一的孫子,所以對他是百依百順、溺愛有加。這樣就形成該生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稍一不順心就發脾氣,不愛學習,也不能靜下心學習,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對爺爺奶奶的話更是漠然視之,家庭對其也失去信心。
三、 案例分析
心理學上,把學生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稱為厭學,它包括厭學的情緒、厭學的態度和厭學的行為,典型表現就是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反感,還經常逃學,偶爾曠課,它的直接影響就是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在這個案例中,丁同學自我控制力弱,缺少關愛,缺少正確的引導以及心靈上的安慰鼓勵。在這個案例中該生缺少父母疼愛與正確及時的指引,更缺少有效的交流溝通,爺爺奶奶視其為掌上明珠,對其百依百順,致使他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形成盲目攀比、亂花錢、講排場等惡習,所以他漸漸迷戀上上網打游戲等不良習慣,以至于厭學、棄學、逃學。
四、 本案的主要輔導方法
1. 用尊重的態度,進行理性的個別談話。
我常用平等、友愛、真誠的態度與該同學作個別面談,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問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在談話中了解到,其實他也想完成作業,只是因為上課管不住自己,沒有認真聽課,不懂就不愿做作業,愛拖拖拉拉。再加上自己太懶惰,所以學習上出現了問題。經過我的細心觀察,適時適度跟他交流談心,他漸漸向我敞開心扉,從中了解到他對友誼的渴望,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尤其想得到別人的理解、肯定與贊美。我覺得應該多鼓勵關心他,多肯定表揚他,使他有一顆積極上進的心。
2. 充分給予關愛、信任。
愛是教育的真諦。缺乏關愛是該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老師家長對他的行為不滿,往往表現出負面的評價,他也常常感覺到父母老師不喜歡他、不關心他,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因此我主動關心他,自覺地放下架子,與之平等相處,讓他感覺到我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和關愛他們。努力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就感,體驗到被愛的幸福感,這樣就離教育的成功不遠了。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喚醒人,是喚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因而教育好該生,先要肯定該生,盡可能地信任他。然后委婉指出他的錯誤,要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關鍵在于知錯就改。其次要鼓勵他,盡可能地表揚他,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挖掘他無窮的潛力,才能培養出健康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
3. 結合課堂教學以鼓勵與表揚激發其自信心
我在課堂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向全班學生暗示,某某是一個天資聰穎,機靈熱情的學生。在課堂提問時,盡量提簡單的問題讓其回答,只要有理就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借機表揚,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體驗不到成就感,就不可能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個學生如果在學習中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贊美,我想他肯定不會產生厭學情緒,更不會有厭學行為,反而會愛上學習。
4. 用集體的愛溫暖他。
調換座位,讓他與品學兼優的同學坐在一起,讓他同桌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也讓同學們參與到幫助他擺脫學習問題的困境中來。同時發揮小干部的優勢,主動與他共同游戲,放學一起走,使他真正感受到同學們的愛,集體的溫暖。
5. 家校聯手,共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尤為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積極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首先,我讓該生明白家長的用心是好的,只是教育方法不對。其次,我與孩子的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為孩子考慮,通過與家長溝通,對該生各方面的成績及時肯定,為該生不再厭學的心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 輔導效果
一年來,老師的關愛,集體的關心,父母態度的變化,如太陽般溫暖了他的心。通過輔導,他開始認真聽講了,作業也能及時完成,正確率也明顯有了提高。在他的努力和同學們的幫助下,考試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他在慢慢進步著,我欣喜地看著。
六、 個人體會
通過這次輔導,我對于輔導存在學習問題的學生有了很深的體會:
1.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2. 要用真愛關心學生,溫暖學生。
3. 要用耐心感化學生,真誠贊美學生。
4. 要用誠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5. 要有恒心毅力,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對準音調。”如果老師時時以一顆真誠寬厚的愛心去教育孩子們,必將使他們走出暫時的陰霾,步入燦爛的陽光地帶!
參考文獻:
[1]游雅玲.流動青少年領悟社會支持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14.
[2]王星娜.“問題學生”在探究學習與常規學習中的差異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姜海燕,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