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全勝+高雨峰
摘 要:我國的“一帶一路”思想是經濟發展以及對外發展極為重要的倡議思想,是中國全球化的倡議,面臨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挑戰與機遇,這些挑戰包括美國的博弈,俄羅斯,歐洲等地的制約,同時給“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機遇,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與中國的合作來講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挑戰;機遇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12 — 0068 — 03
一、“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的提出
在當今世界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地區沖突與戰爭不斷,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調整,在這種情況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及東南亞國家的期間,提出要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以來,這種復雜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應運而生,它體現了世界變化的趨勢、多極化的發展要求、信息更新的速度、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本著開放、合作、共贏的精神,維護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結合當今局勢具象化的體現,充分體現了矛盾對立與統一的觀點。矛盾沖突意味著“戰”,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進程中受國際環境、如大國對抗、沿途國家的猜忌等方面;在交通環境中,受到地區政局動蕩、基礎設施不完善、顏色革命和恐怖主義的侵蝕;經濟不平等等風險因素的影響。統一即是“和”,在世界和平這個大主題下,利用經濟的共同發展作為和平的物質保障。
二、“一帶一路”倡議思想面臨的挑戰
(一)美國做為超級大國對世界格局的博弈
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唯一的超級大國,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虎視眈眈,既要維護全球霸權的地位,維持自身經濟的利益,又要提防競爭對手做大做強。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妨礙了美國的“新絲綢之路”和“北南走廊”計劃,不僅如此我國還創立了“絲路基金”,并投入了1000億美金去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美國雖貴為超級大國,但在資金流動方面還存在不足。這就導致并削弱了美國對其主導的國際金融和投資貿易體系的地位。因此,美國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崛起感到危機,害怕它們成為自己的對手,從而威脅到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遏制其發展,便成為美國重要的倡議之一。美國還到處散播“中國威脅論”,讓世界各個國家都對中國保持警惕之心,無論中國如何解釋“一帶一路”對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美國都不認同,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這就使“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了巨大的阻礙。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曾推出“亞太再平衡”倡議,即在東南亞,用亞太再平衡”倡議去打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它本打算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迅速發展的警惕之心,挑起事端,削弱中國的影響力,增加自身的影響力。但這一政策在特朗普上臺之后,便結束了。雖然“亞太再平衡”倡議,已經結束,但是并不代表美國要任由中國在亞太地區擴大影響力,美國已經認識到了亞太地區的蘊藏的經歷發展潛力,這從美國亞太政策的最新表述中可見一斑。美國還將野心勃勃的日本以及南亞國家印度也拉入,提出了“印亞太”概念,意在用更大規模包圍中國,挑撥中國及周圍國家的關系。
(二)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的利益制衡。
由于“一帶一路”是由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部分組成。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的側重點為:第一條線暢通中國到俄羅斯至歐洲;第二條線中國經中亞到西亞、波斯灣最后至地中海;第三條線中國途徑東南亞、南亞最后抵達印度洋,這三條為陸路絲綢之路的主要經濟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側重點為:從中國沿海港口途徑南海、印度洋,最后抵達歐洲;另一條線為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一帶一路”的走向,不難發現,它的陸路絲綢之路主要是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落腳點, 打造經濟合作平臺,創建新亞歐大陸橋,以及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的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絲綢之路以港口為中心,向外擴散,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使中國與巴基斯坦、中國-印度-孟加拉-緬甸聯系緊密,這兩條線也取得相應國家的積極相應。
因此,我們知道,在“一帶”之中第一個重要的節點為中亞地區,中亞地區存在的沖突主要為中亞五國領土邊界爭端問題,同時中亞國家擔心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向西擴張。在2016年的時候,中亞的一些國家開始進行大選,這導致了這些國家的動蕩和政權的更迭,“一帶一路”倡議有著化為泡影的可能,若想繼續開展“一帶一路”倡議,則可能將重新開始,這間接又延遲了“一帶一路”倡議,也容易使我國與中亞的交往合作陷入僵局。
1.俄羅斯方面
在這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國家是俄羅斯,這個“不盟之盟”的國家,十分微妙。丘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敝袊投砹_斯,自冷戰時期,就保持著非敵非友的關系,中國和俄羅斯相鄰,且兩國國土面積較大,俄羅斯也曾采用社會主義,有著相似經歷,又受到西方國家的打壓,這使兩個國家有著同命相連的情感。冷戰結束之后,世界變得多極化,世界各國在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之后,關注自身的建設,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大多變得和睦起來,反而在戰爭時期的那種革命友誼,卻變淡了。由于俄羅斯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而恰恰在陸路“絲綢之路”的經濟帶中,俄羅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輻射的周圍的勢力范圍更是不可小覷。與俄羅斯保持友好是先決條件。俄羅斯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保持著戒心,覺得“一帶一路”會影響歐亞經濟聯盟,使得俄羅斯對中亞地區失去影響力和控制力,對俄羅斯的經濟、政治產生影響。雖然在烏克蘭發生危機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態度有所緩和,同時,也對“一帶一路”倡議采取理解、配合的立場,但是依舊擔心在參與“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容易形成對中國的倡議依賴,削弱它對西伯利亞地區的控制以及在中亞的傳統影響力。endprint
再加上,近年來中亞地區一些宗教勢力在相關國家暗地里支持下發展迅速,戰爭沖突等問題凸顯,讓蘇聯在解體后面對的困難重重,既要解決國內經濟社會轉型、政治秩序重建問題,還想重新主導此區域一體化進程,又要面對來自美國的倡議打壓,在這種情況下的俄羅斯才會選擇聯合中國,雖然表面上兩國“合作大于防范、信任大于猜忌國的關系”,但實質俄羅斯卻是“在倡議上的利益借重、在心理上的疑慮恐懼”,它對“一帶一路”高度警惕和防范。
2.歐洲方面
歐洲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也存有戒備之心。尤其是制造業大國德國,“德國認為中國是德國制造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對德國的制作業會產生沖擊;歐盟部分的人認為中國目前采取的是分化歐洲的外交策略;但是歐洲看到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經濟潛力及經濟影響,他們既希望中國帶來資金和經貿合作發展的機會,又要警惕中國對歐洲經濟的控制力,不想讓中國涉足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此在同意中國加入“容克計劃”后,又推出“歐洲倡議投資基金”,要求使用美元或歐元,不能使用人民幣,這樣不利于中國產品和項目進入中國市場。另外,歐洲很關注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處理情況,在對中東問題和烏克蘭的問題上,二者難以達成共識,這就削弱了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進程。
三、“一帶一路”倡議思想面臨的機遇
盡管“一帶一路”在與沿線國家、超級大國之間存在種種沖突與矛盾,但不可否認“一帶一路”帶來的利益與合作也是各個國家所向往的。所以,在保證彼此間利益符合的基礎上,“一帶一路”是可以帶動區域經濟與發展,甚至可以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一)“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之間的合作。
主要體現在:一是在努力建立自貿區,積極推進共建交通基礎設施的倡議。俗話說,要想富,先鋪路?!耙粠б宦贰敝嘘懧方煌ㄕ紦饕糠郑曰A設施倡議是十分必要。實施這個倡議重要的因素是我國有充足的資金,同時有相當基礎性的技術,它有著較高的覆蓋面積,網狀的結構,如電動車軌、鐵路、及高鐵建設。我國的火車、高鐵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使用率遠高于發達國家,這也證實了我國有著豐富的經濟及技術。這些正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迫切的需要的東西。
二是我國不僅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一路”之中還存在重要的海洋航線。近年來美國、日本等國家頻頻出現在我國海洋國界線邊緣,其心昭然若之。我國可借助此次機會重建海洋秩序方面的話語權,為建立海洋新秩序作出努力。在與海洋沿岸的國家交流之中,應建立起多元化的合作機制,并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維護海上運輸安全和建立自貿區的合作機制等。
三是創建亞投行,有利于為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對促進改革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有其積極影響;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隨著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和貿易合作的深入發展,人民幣也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我國已與包括親美派的澳大利亞與英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已勢不可擋。
(二)“一帶一路”的倡議建設,有利于我國形成新全方位的開放格局。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明確指出:“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表現在與一些鄰邦國家發展過程中可以“互聯互通”,形成一個緊密的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以及利益共同體。隨著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這種“互聯互通”的模式,廣受好評。這為建立更廣闊國際區域提供了良好的態勢。
(三)有利于文化的促進與融合。
“一帶一路”途經多個地域、國家,沿線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歷史沉淀,這些文化之間的不相容性及差異性,也造成了彼此的交融與吸引,為各個國家的交往提供了前提和基礎。例如,現階段的孔子學院就是很好的證明,自2004年至今,中國已經在140多個國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所孔子課堂,搭建中國與他國文化交流的平臺。從這一點看,文化是由共通點的,文化的價值是相同的?,F在的國際趨勢是和平與發展,世界需要平和,追求和平、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觀。在遵循此價值觀的基礎上,用文化的傳播做為紐帶,交流合作,在國家的政策的支持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文化交往模式,既可以借鑒和吸收沿線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結合本國的核心價值觀,創造出更適合現階段發展的、更優秀的、更能被他國認同的發展文化及價值取向,發揮本國自身的文化魅力。
“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經濟合作為主線,用文化最為交流的方式,用政策精選協調,它將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合作趨勢,共同發展,共同維護安全?!耙粠б宦贰背h是具有大局意識、深刻內涵、包含中國古老和諧智慧的結晶,具必將對全球經濟、政治、文化有深遠意義的思想。“一帶一路”建設將是新形勢的合作與發展,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是匯集開放、包容、均衡、發展的新愿景。
四、“一帶一路”倡議思想對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的實施,對繼續深化改革、促進和平發展、平衡區域經發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一帶一路”倡議思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帶一路”與沿線各國建立了經貿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就說明了一旦“一帶一路”得以實現,必將有利于形成穩定的格局,人們可以經商貿易,減少戰爭的發生。刺激國際經貿的同時,還可以對國內實現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趨勢下,有利于解決產業過剩、使經濟增長速度進入平穩發展時期。對于我國沿線城市發展、協調區域經濟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一帶一路”倡議思想助力和平發展endprint
“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得到一部分國家的歡迎,“一帶一路”是具有包容性的,它營造的是開放、包容及共同發展,實現多贏的局面。是以經濟帶動發展的模式,化解了國際輿論中“中國威脅論”等負面影響,提升了國家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增加話語權?!耙粠б宦贰背h若得以實現,并使沿線國家獲利,定能向世界證明,中國是主導和平發展的,中國雖然強大,但是不會以強國去欺壓弱國,是為世界帶來和平的力量,是為沿線國家帶來機遇而不是威脅的。
(三)“一帶一路”倡議思想平衡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我國一線城市主要分布在臨海的沿線城市及交通發達的城市?!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可以促進我國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這樣可使我國的經濟相對平衡的發展,減少貧富差距,區域差距,利用各自區域的不同,發揮區域的特長,根據區域的不同發展適合的經貿。強化國家的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有利于國家的穩定,緩解新疆等地的民族沖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
“一帶一路”倡議是與沿線國家的發展倡議對接,促進與各國的經濟與貿易發展。對國家出口產品、在質量上、功能上都有著更嚴格的要求。每個國家對于產品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將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所要面臨的挑戰。各個國家的先進的產品,也會進入國內市場,這也會刺激國內市場,對自身產品的不斷升級,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改變現有的模式,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2050年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
〔參 考 文 獻〕
〔1〕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2015-03-28.
〔2〕吳大輝. 防范中的合作———俄羅斯關于中國和平崛起的心理圖解〔J〕.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2005,(05):52 - 60.
〔3〕孫進.德國對中國的看法為何很負面〔N〕. 中國青年報, 2014 - 07- 02(04) .
〔4〕黃麗娟 郭進.“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政治風險與中國的倡議選擇〔J〕.青海社會科學,2017,(01).
〔5〕張君榮.“一帶一路”進入落實之年.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3).
〔6〕袁新濤.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國家倡議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4.
〔7〕高榮偉.“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風險及對策〔J〕.風險管理,2015.
〔8〕王衛星.全球視野下的“一帶一路”風險與挑戰〔J〕.二十四個重要問題研究,2015.
〔9〕陸南泉.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與風險〔J〕.探索與爭鳴,2015.
〔10〕劉武根.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思想初探〔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6.
〔11〕商薇.“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的重要意義〔J〕.現代經濟信息,2015.
〔責任編輯:張 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