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蓉+馮婷
[摘 要] 近年來中國移動閱讀產值井噴式增長,市場格局明朗化,為謀求更好發展,企業亟須創新盈利模式。論文以IP生態為視域,從產業鏈的構成要素切入,探討產業盈利模式的創新策略,得出如下幾點:以知識付費為主的類眾籌模式、以IP運營為核心的泛娛樂模式、以社交為切入點的閱讀輕社交模式、以人工智能科技為契合點的定制化盈利模式、以原生廣告為主的新型廣告模式。
[關鍵詞] IP生態 移動閱讀產業 盈利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8) 01-0020-0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utput value of China mobile reading industry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has become clearer.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for the relevant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in profit mod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view of IP ecology 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industry profitability model.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e crowdfunding mode with knowledge-based payment, the pan-entertainment mode with IP operation as the core, light social reading mode with social elements, custom profit model with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s the core, new advertising model with the native advertising.
[Key words] IP ecology Mobile reading industry Profit model Innovation
“IP生態”概念最早由樂視提出,包括垂直生態鏈和橫向生態鏈,前者即“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全涵蓋,使內容形態實現多種轉換;后者即生產鏈條的每一要素,均可引入相關資源,形成生態開放狀態。簡而言之,“IP生態”指IP生產鏈條一體化,各環節形成生態圈,互相影響,共同促進,使IP產品得到可持續性良性開發利用[1]。近年來中國掀起“IP生態熱”,2016年8月8日,騰訊互娛旗下的閱文集團召開了行業內首次“IP生態大會”,會上提出要打造以移動閱讀為主的“生態共營”IP商業2.0新模式。2017年,第一屆超級IP生態大會暨首屆萊萌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辦,此次大會影響較大,其中和移動閱讀市場關聯緊密的文學領域成為“IP生態”的聚焦點,其盈利模式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新的注解。
1 中國移動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7年8月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已達13.8億,普及率達到百分之百,用戶數全球第一,其中4G用戶9.3億,占比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這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高達10.64億人[3]。移動閱讀產業也迎來新的增長高峰,市場規模逐漸壯大,盈利狀況漸佳,市場格局日益明朗。
1.1 市場規模及盈利概況
繼2014年以來,中國數字化閱讀率首次超越圖書閱讀率,其中移動閱讀成為主要增長點。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移動閱讀市場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勢頭。以2014—2016年的數據為參考值,可得出移動閱讀市場的規模及盈利概況,如表1。
以上數據表明:第一,移動閱讀市場規模增勢迅猛,這表明人們閱讀方式變化顯著,移動閱讀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市場潛力巨大;第二,移動閱讀市場營收占整個互聯網市場收入比例較低,有較大盈利空間,亟須開拓新的盈利模式;第三,移動閱讀活躍用戶數量持續上升后增速放緩,新增用戶速度放緩,發展新用戶之余更應加強對老用戶的價值挖掘;第四,移動閱讀用戶多為年輕用戶,已養成在移動端消費的習慣,具有較大的支付潛力和較強的支付能力;第五,移動閱讀用戶人群年齡較前幾年有些變化,20—39歲之間的人群占比超過70%,其中男性占一半以上,這表明女性用戶可以作為新的增長突破口。
據易觀數據分析,2016年移動游戲份額仍然占據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絕對優勢,高達76.4%,移動閱讀和移動音樂分別約占34%、17%的份額。這從某種程度體現出移動端娛樂化的特征,同時也從側面表明,移動閱讀作為文化性鮮明、知識性突出的領域,在整個移動市場的競爭中困難重重。總而言之,移動閱讀市場規模逐漸壯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互聯網消費力量;移動閱讀市場盈利增勢減緩,業績較為疲軟,需開拓新的盈利模式。
1.2 市場基本競爭格局
近幾年移動閱讀市場格局日漸明朗,尤其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對移動閱讀市場進行瓜分重組,通過資本運營和上市融資,形成了幾大陣營。各大陣營又各自“圈地”,打造出一些特色突出的移動閱讀品牌,使移動閱讀市場無限繁榮,讀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根據2014—2016年相關數據,“閱文集團”“掌閱科技”“塔讀文學”“咪咕閱讀”“當當讀書”占據移動閱讀市場大部分份額,在移動閱讀企業中最具典型性(見表2)。
從規模上看,閱文集團依托騰訊資源的優勢,將原有盛大文學、騰訊文學、線上聽書、出版策劃為一體進行優勢資源整合,尤其是QQ閱讀,通過大數據科技對用戶進行畫像,市場開拓態勢良好。掌閱科技用戶規模在市場占有率中位居第一,短短幾年間不僅實現了版本升級,還推出了自有閱讀移動終端,打造了獨有的數字閱讀生態圈。塔讀文學與多家閱讀平臺深入合作,聚合更多用戶,合力進行IP開發,以精品化路線、作家福利計劃、與移動運營商及阿里巴巴進行戰略合作,打造出用戶體驗極佳的移動閱讀品牌。咪咕閱讀以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為基礎,致力于“全產品、全渠道、全終端、全用戶”的用戶體驗產品。當當讀書以原有紙質書為基礎,打造出“紙質書+電子書+原創連載”的售賣模式,用戶垂直及黏性較強。endprint
以上幾家作為移動閱讀產業的先鋒,優勢顯而易見,然而,探尋其盈利模式,卻發現多家企業盈利模式仍較單一,主要靠電子書售賣或付費閱讀,隨著移動互聯網生態環境的變化,圍繞IP生態,新的盈利模式亟須創建。
2 IP生態視域下移動閱讀產業鏈基本構成
移動閱讀市場具有共通的產業鏈,對產業鏈的構成要素進行研究,有助于創新盈利模式。版權是移動閱讀產業鏈發展不可忽略的元素,而版權生態揭示版權產生、利用及延伸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將移動閱讀產業鏈構成要素放在版權生態視域下進行解讀,是深層次挖掘移動閱讀市場的路徑之一[5]。隨著網絡市場的興起,“知識產權(IP)”的概念正在替代“版權”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表述,這也是產品經營意識和全版權運營意識深入人心的一種體現[6]。版權更強調內容屬性和著者權益;IP更偏重于商品屬性和經營開發。在IP生態視域下分解移動閱讀產業鏈的構成要素,是“全版權”運營時代的大勢所趨。
移動閱讀產業鏈是在政策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下形成,其要素主要分為產業鏈前端,即網絡版權代理機構及作者;產業鏈中端,即移動內容提供商和移動閱讀平臺商;產業鏈終端,即泛娛樂企業及移動閱讀用戶(見圖1)。
2.1 網絡版權代理機構+作者
隨著版權問題的突出,無論是作者還是移動閱讀平臺,都意識到版權是移動閱讀市場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作者的版權權益得到合理保護,作者才會有動力持續更新內容或創作新作品。由于作者個人的維權力量較弱,便生長出一些圍繞網絡版權服務的機構,這些機構不僅可以挖掘到優秀的作者和好的作品資源,為作者節約創作的精力來應付版權保護問題,還可以為優秀作品提供版權延伸的開發服務,同時為作者爭取更大的利益[7]。網絡版權代理機構和作者,作為移動閱讀產業鏈的首端,捆綁式合作有利于移動閱讀市場發展,既可有效穩定優質作者群,又可使優勢內容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
2.2 移動內容提供商
移動閱讀時代,誰擁有了優質內容,誰就擁有用戶,內容依舊是移動閱讀的制勝法寶,各大移動閱讀內容提供商依靠優勢作者群,為讀者提供了各具特色的閱讀內容。移動閱讀內容提供商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即為以BAT為代表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另一類即為傳統的出版企業,尤其是一些有著迫切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出版企業,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質內容資源。內容提供商在整個移動閱讀產業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身份特殊,為打造全產業鏈的品牌,經常有著版權代理機構、平臺商等多重身份。
2.3 移動閱讀平臺
移動閱讀平臺在移動閱讀產業鏈中和內容發布商無法割裂,身份高度合一。平臺具備閱讀內容的聚合、分類、管理、發布等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內容及服務。近年來,平臺企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平臺企業創造出互聯網的商業奇跡,與傳統經濟中的單邊市場不同,平臺企業具有多邊性及外部性特征。移動閱讀平臺的多邊性包括“作者”“內容資源”“內容接收設備”“用戶”,每一邊都有各自的供需方和多重服務關系。移動閱讀平臺的外部性即網絡外部性,主要在于內容資源數量影響著用戶數量,優質且豐富的內容資源會給平臺帶來極大的正外部性,從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2.4 用戶+泛娛樂企業
新媒介時代的讀者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者,而是需求多元的用戶。用戶作為產業鏈的終端,產業鏈的前端和中端都著力為這一終端提供優質服務,那么用戶的意義即在于其對技術的追求、對產品極致化的要求、對服務品質的高要求等,同時也意味著參與和分享。在移動閱讀產業鏈中,用戶作為終端,為滿足其需求,投其所好成為商家的致勝法寶。產業鏈中端的內容提供商和平臺商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與用戶精誠合作,捆綁在一起打造圍繞IP核心的共榮生態圈。2011年騰訊集團程武提出“泛娛樂”概念,即基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繼而該詞被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行業報告收錄,從而廣泛應用。移動閱讀產業作為新興內容產業,隱藏了巨大的互聯網IP資源,圍繞用戶生發出的泛娛樂企業成為移動閱讀市場盈利的途徑。
3 影響移動閱讀產業盈利的因素
盡管近幾年移動閱讀市場盈利增速較快,用戶的移動閱讀普及率較高,且盈利模式日漸形成,然而比起移動購物及移動游戲的增幅和營收,移動閱讀市場盈利程度還不夠,其主要在于數字版權保護、用戶付費習慣、IP運營創新力、內容原創程度等問題。
3.1 數字版權保護問題
目前,著作權人對作品能得到極大化傳播的渴望與網絡盜版對自身利益的沖擊形成顯著矛盾,也因此成為移動閱讀產業版權保護的最基本問題。如何找到著作權人利益與公眾獲得知識權益之間的平衡點,成為版權保護的難點[8]。數字技術給移動閱讀帶來無限生機,但也增加了版權管理的諸多問題,最顯著的即以著作權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與移動閱讀用戶之間的利益訴求。由于著作權集體管理在機制行政化、管理許可制缺陷、作品使用費收轉機制的不健全等方面呈現諸多問題,使移動閱讀市場的盈利受到極大的影響[9]。
3.2 用戶付費習慣問題
互聯網免費獲取信息的優勢長久以來已深入人心,大家對互聯網付費有一定抵觸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互聯網信息龐雜,已有較大的信息容量,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一般信息需求;其二,早期的互聯網信息付費市場管理混亂,給用戶留下較差的先期印象,付費信息內容價不符實;其三,互聯網支付系統受到三方支付平臺的制約,涉及接入分成、用戶隱私及支付風險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互聯網的交易發展,從而影響互聯網企業的收益。結合移動閱讀產業的特性,電子閱讀物與紙質版定價合理性的問題也成為影響用戶付費習慣形成的因素。盡管當下各移動閱讀平臺均開設有付費欄目分區,但因為以上因素導致用戶付費習慣形成較其他移動業務更為不易。
3.3 IP運營創新力問題endprint
IP是移動閱讀市場的關鍵因素,移動閱讀商家將優質IP視為盈利重要源頭。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移動閱讀產業蘊藏了無數超級IP,如耳熟能詳的網絡文學類IP《甄嬛傳》《瑯琊榜》《花千骨》,均是IP運營的成功案例。然而,失敗的案例仍然占多數,不少IP運營商陷入困境,主要體現有:IP運營跟風現象嚴重;高質量作品欠缺;要素流通受到限制;IP衍生品生命力不強;IP開發缺乏系統化運作;IP運營高端人才極度匱乏等。因此IP運營整體而言呈現呼聲大、行動弱的現象,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3.4 內容原創程度問題
2017年2月23日,掌閱科技與多家數字閱讀平臺成立“原創聯盟”,共同推出“精品內容全平臺共享計劃”,旨在聯合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挖掘優秀網絡文學作家,擴大原創作品的市場影響力[10]。原創作品資源成為各大移動閱讀企業長遠發展之重,因為目前內容原創程度堪憂,以網絡文學為例,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其一,寫作題材較單一且扎堆,從2015—2016年的數據看,玄幻類、言情類、現實題材占據主流,跟風現象較為嚴重;其二,內容抄襲仍較嚴重,如2017年1月爆出的《錦繡未央》抄襲事件,因證據和申訴程序問題使維權者權益得不到保障,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原創者的積極性,束縛了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
4 移動閱讀產業盈利模式創新策略
移動閱讀企業逐漸有了各自較為穩定的盈利模式,如用戶付費下載或打賞、嵌入廣告、道具打賞等,這些盈利模式較為傳統,需開拓新的盈利模式使產業發展壯大。
4.1 以知識付費為主的類眾籌模式
2016年,知識付費得到高度關注,這一年被稱為“知識變現元年”。知識付費顧名思義即為知識內容付費,實則包含“內容付費”和“知識共享”兩層含義[11]。內容值得用戶去付費體驗,知識信息適合用戶去分享,成為知識付費得以實現的關鍵。知識付費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下載付費,形式更多元,如在線咨詢、會員專享、教育課程、高質量信息獨享等。知識付費在發展初期,個體單位收費標準較低,主要以規模大作為盈利點,這類似于眾籌模式,通過這些資金可以實現融資的目的,用這些資金可以開拓更多新的項目。
目前以知識付費為盈利模式的成功案例已有不少,以“知乎Live”“得到”“喜馬拉雅”“分答”等付費平臺為代表。這些企業均十分注重用戶的體驗,對用戶的需求洞察細致,且都做出各自特色。知乎Live是以實時問答互動為主要形式的產品,以一些大V作為主答人,通過語音、文字、超鏈接等多種形式在Live中與參與人員進行互動,在移動場景下進行即時分享,且這種產品可謂“輕”產品,支付方式便捷、界面簡潔、設計合理。“得到”以高效短時服務作為特色,內容針對性較強,既有每天半小時聽書欄目,也有大咖專欄、精品課、邏輯思維等定位明確的欄目。“分答”作為付費語音平臺,隨著規模壯大和品牌的提升,一些名人紛紛加入,使該平臺盈收可觀。“喜馬拉雅”作為有聲化音頻內容分享平臺,不僅擁有自有節目音頻,還通過用戶生產內容(UGC)聚集了大量優質資源,其付費專欄訂閱業務吸引了大量小眾化需求用戶,其有聲書的傳播模式滿足了現代用戶的特殊需求。
縱觀以上成功案例,結合移動閱讀產業涉及的范疇,圍繞版權生態,知識付費的多元化盈利模式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首先,優質作者資源可以成為大V與讀者進行互動,使作者參與到與讀者的互動中,不僅可增加作品的傳播,還可使作者掌握的知識內容變現;其次,作品傳播形式可更加多元,不僅可以文字、圖片形式,還可以聲音形式進行傳播,這十分符合當下生活節奏較快的年輕用戶以及一些特殊用戶的需求;再次,作品內容可通過付費形式進行分眾化處理,尤其是一些小眾化的特殊內容資源可以采取專欄付費實現內容變現。
4.2 以IP運營為核心的泛娛樂模式
運營豐富且優質的IP資源是泛娛樂的主要理念,通過內容培育、IP資源輸出,衍生出以內容為內核的創意內容生態系統,可包括游戲、文學、動漫、影視、講座、話劇等一系列跨媒介文化傳播產品[12]。
閱文集團作為騰訊旗下子集團,以網絡文學作為主攻點,IP運營作為盈利點,打造出不少叫座又盈利不凡的明星IP,通過打通騰訊旗下幾大板塊,將騰訊游戲、騰訊文學、騰訊動漫、騰訊影視進行內容聯通,形成IP生態閉環,據2017年上半年的收入數據顯示,版權運營收入達到1.56億元。除了閱文集團,阿里巴巴集團于2016年6月15日正式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該板塊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游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13]。據2017財年阿里季度財報顯示,該板塊已成為繼電商業務、云計算之后的新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數娛業務收入達到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
IP作為移動閱讀產業的核心,IP泛娛樂運營可謂最流行的盈利模式,成功的案例驗證了這一盈利模式的可行性,然而該模式也存在不少陷阱。移動閱讀企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注意產業生態鏈內的要素鏈接,將作者、平臺、運營商、用戶利益進行捆綁,進行最大利益化驅動;其二,明星IP的運營需要專業化運營和管理,注重系統化運作;其三,IP延伸產品需多元化、多形態、多載體,不能僅限于影視和游戲的開發,應挖掘其他生態間的合作空間,注重長久利益和利益共享。
4.3 以社交為切入點的閱讀輕社交模式
美國學者艾倫·雅各布斯(Allan Jacobs)在《消遣時代的閱讀樂趣》中指出:“讀書就意味著向社交邁出第一步。”社交化閱讀并非一新詞,已成為當前一種流行閱讀模式。傳統媒介以“傳者為中心”,傳受之間、受者之間互動性較弱,新媒體時代,“受者為中心”已是不爭的事實,傳受之間及受者之間的互動性加強,這種變化帶來的結果即互聯網社交發展為一種商業模式。移動閱讀產業亦如此,社交化閱讀成為用戶喜聞樂見的形式,閱讀不僅要獨自閱讀,還要分享、交流和互動[14]。移動閱讀市場中以社交作為切入點的產品越來越多,為增強用戶體驗,一般均以輕社交模式呈現。endprint
“拇指閱讀”作為一款垂直型社交網絡產品,主打嚴肅高端閱讀內容,通過運營閱讀社區提升用戶黏性,用戶可在平臺中交流互動、分享筆記或觀點、推薦書單,閱讀過程輕松愉悅,且平臺界面設計輕巧,聚集了大量忠實用戶。由于該應用社交閱讀較為成功,忠實用戶群體龐大,于2015年6月被京東正式收購,與電商的整合使“拇指閱讀”進一步實現了社交、閱讀、電商的直接關聯,提升了變現力。
以社交作為切入點的輕社交閱讀模式看似操作簡單,實則“引流”并“變現”十分不易,結合產業生態鏈中的要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其一,打造“輕”設計,產品設計追求極簡化,注重易用性,文字簡潔、頁面簡單、功能呈現方式快捷且友好;其二,追求社交形式多元,除了能分享與評論,還應該有更多元的社交形式,如Live、講座、彈幕、社區、問答等一對一、一對多等人際傳播或群體傳播形式,使社交與閱讀穿插,深化社交的涵義;其三,力求社交的趣味性,營造社交閱讀的輕松氛圍,培養用戶的情感黏性。
4.4 以人工智能科技為契合點的定制化盈利模式
據賽迪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AI)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3億元,增長率達到17%,包括谷歌、百度、戴爾等科技巨頭進一步加碼人工智能領域[15]。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十分關注人工智能市場發展,2016年5月印發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的產業、服務和標準化體系,意圖突破核心技術,培育人工智能骨干企業。人工智能如現象級名詞深入到各行各業,互聯網企業也應聲而變,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率先踐行人工智能科技,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百度地圖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使產品市場占有率得到提升,自動化生產程度達90%以上,將絕對精度控制在0.6m范圍以內,在相對精度范圍內實現了厘米級定位,對障礙物等道路物體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9.67%,對復雜路況的監測準確、精確,幫助用戶安全駕駛。另外,還接入學習地圖(Learning Map)平臺,可使系統具有智能化的自學習能力,無需人工采集就可以實現更新[16]。電腦模擬人聲,實現了明星聲音導航的接入,使明星效應深入到移動導航系統中。
在移動閱讀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實則較廣,使用戶“一對一”的定制化模式得以實現。例如,電腦模擬人聲在有聲閱讀領域的實踐,甚至可在朗讀過程中融入情感,用戶可自行選擇不同的人聲和朗讀方式;全息投影與成像技術的融入,可使讀者沉浸在仿真化情境中,增加讀者的感知和交互性;作為產業生態鏈首端的作者群體,亦可在人工智能上受益,一些速記人工智能產品,為作者群體節約了不少創作的時間成本,可加快作品內容的更新速度,同時,一些特殊作者群體也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作家夢。諸如此類的人工智能手段在移動閱讀產業的應用,可使企業在無形中快速圈粉,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盈收效果。
4.5 以原生廣告為主的新型廣告模式
原生廣告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產物,近年來以壓倒之勢占據了大量網絡廣告市場份額。原生廣告在美國已有明文界定,從美國電子市場商人(eMarketer)公開數據顯示,原生廣告在美國市場的占比逐步提升,2017年占網絡展示廣告支出的半數以上。例如臉書(Facebook)2017年原生廣告支出達到185.9億美元,占美國原生廣告支出的84.2%。原生廣告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主要在于其形式特征十分符合移動網絡用戶的需求。原生廣告類似于植入廣告,但更具有“嵌入性”“融合性”及“隱匿性”,廣告內容與平臺的界面和信息緊密融合,廣告內容與本身內容語境一致,用戶接觸時無違和感。
“咪蒙”是近兩年最火爆的閱讀類微信公眾號代表,該公號文章文風犀利,選題緊貼年輕用戶生存狀態,在短短時間里迅速火爆朋友圈,圈粉達上百萬人,盈利之道便是以原生廣告為主的軟文。截至2017年6月,咪蒙微信公眾號的廣告客戶源源不斷,單條廣告費已高達45萬元起,且還在不斷漲價中。咪蒙公眾號的廣告是典型的原生廣告類型,用戶對廣告軟文并不排斥,甚至有用戶表示非常喜歡看咪蒙的廣告軟文。
移動閱讀領域主要以客戶端或社交媒介作為內容接入端,由于其內容產業的屬性,傳統的廣告方式如橫插式或彈出式廣告、贊助廣告、文本鏈接廣告、電子郵件廣告等,不適合應用于移動閱讀客戶端中。原生廣告作為一種和內容本身高度嵌合的廣告形式,相對更適合。結合產業鏈各要素的作用,原生廣告在移動閱讀市場的運用需要考慮幾點:首先,應該更加注重產業鏈中各要素的作用及各要素間的利益平衡;其次,創作原生廣告時應多關注產業鏈的前端作者或終端用戶,將其個性及身份特點融于其中;再次,即使原生廣告“潤物細無聲”,嵌入程度高,也不應為了做廣告而傷害平臺本身的內容傳播效力。
綜上所述,在IP生態視域下探討移動閱讀產業盈利模式并非僅以上幾種,其模式應該會隨著互聯網及社會的發展適時更新。結合本文所述,需強調如下幾點:第一,本文提到的移動閱讀產業新型盈利模式并非單一式運用,而應根據移動閱讀平臺的特征組合式運用;第二,移動閱讀產業無論如何轉型,都應屬于內容產業范疇,內容仍應是該產業發展致勝之處;第三,IP作為移動閱讀產業的核心,由IP衍生出的盈利模式,仍應是重中之重。
注 釋
[1]黃曉軍,孫希標.IP出版的生態化構建策略[J].編輯之友,2017(3):13-17
[21]曾鼐.中國移動電話用戶13.8億 用戶數全球第一[EB/OL].[2017-10-2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10-19/8356479.shtml
[3]數據來源于QuestMobile2017年9月報告。
[4]閱文集團介紹[OL].[2017-10-25]http://www.yuewen.com
[5]宋慧獻.版權生態與版權創新初論[J].中國版權,2006(6):26-32
[6]蒲波.從版權到IP值:重視創意內容的商品屬性[N].中國藝術報,2014-09-15
[7]潘晨.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版權代理制度[J].法制博覽,2016(10上):74-75
[8]黃先蓉,李晶晶.淺析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策略[J].科技與出版,2012(12):79-82
[9]黃先蓉,常嘉玲.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機制的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中國編輯,2017(1):44-49
[10]周茉.繁榮網絡文學 回歸創作本質[EB/OL]. [2017-10-2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28/c403994-29112086.html/
[11]鄒伯涵,羅浩.知識付費:以開放、共享、付費為核心的知識傳播模式[J].新媒體研究,2017(11):110-112,132
[12]米高峰,趙鵬.騰訊互動娛樂的IP跨媒介出版策略研究[J].出版廣角,2017(8上):57-59
[13]蔣佩芳.阿里與騰訊都要“泛娛樂”:一個“大文娛” 一個重IP[EB/OL].[2017-10-28].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16/1013609. html
[14]畢秋敏,曾志勇,李明.移動閱讀新模式:基于興趣與社交的社會化閱讀[J].出版發行研究,2013(4):49-52
[15]人工智能市場增長率達15% 科技巨頭深入掘金[EB/OL].[2017-10-28]. http://www.machine.hc360.com
[16]張楠. 2017人工智能市場或將大爆發[N].中國計算機報,2017-02-27
(收稿日期:2017-10-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