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卓??
摘要: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一直困擾著我。“疑探式”教學模式悄然來到了我的身邊,我嘗試著在語文教學中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但不拘泥于既定模式,而是根據每節教學內容和學生現狀對其環節做了相應的調整和改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我的語文課堂變得“老師樂教,學生樂學;老師輕松,學生愉悅”,真正讓學生投入其中,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疑探式;教學模式;樂學;樂教;新四備
新課程改革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探究的過程。探究式語文課堂應體現“新”。即新的思維、新的發現;“疑”,即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放”,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動”,即動手實踐。在教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探究。讓他們大膽嘗試一下這就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科研實踐中,“疑探式”教學模式悄然走進了中學語文課堂。隨之,我們的課堂煥然一新,我們的教學生機盎然,我們的課改灑滿陽光!這,是一場了不起的變革!以下具體說明我是如何運用“疑探式”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的:
憶往日的傳統舊課堂:我走進課堂:“今天我們學習一首現代詩《我愛這土地》。全詩共有三小節,誰來給大家讀一讀。下面我給大家講講詩句的意思。第一節詩講的是……同學們把這句詩的意思抄在本子上;第二節詩講的是……同學們把這句詩的意思抄在本子上;第三節詩講的是……同學們把這句詩的意思抄在本子;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下面詩反復誦讀并盡力背下來……今天的作業是:整首詩抄兩遍,詩意抄一遍。下課。”整堂課,我一人從課始講到課尾,從第一句分析到最后一句,煞是辛苦!學生機械地不停地“翻譯”詩句意思,很是忙碌!課堂上,聽到的基本上是老師一人的聲音,看到的基本上是講臺上老師一人的身影,還真是“清靜”呢!
看今朝的新課堂模式:我走進課堂:“同學們,今天請大家來學習艾青寫的《我愛這土地》一詩。你們認為要真正的學好這首詩,應該主要解決哪些問題?(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將學生的問題整理、歸納并板書)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體會到的內容及時批注在旁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批注。既訓練了閱讀理解能力,有漸漸培養賞析、品評能力,一舉多得)。你認為他理解得怎么樣?請大家評一評(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了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溝通)。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學生自主質疑,又自主解疑,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詩學到這里,你認為自己學得怎么樣?給自己出一兩道題測一測吧。比比看誰設計的自測題有在班級共享的價值。(學生動筆出題并設計評分標準,有的放矢)。”一整節課下來,學生都在與筆者積極互動。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從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學生全稱參與!在“疑探式”教學模式引導下,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討!從整首詩到每句詩、從意向到情感,從遣詞造句到寫作技巧,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課堂上只見學生互動的身影,偶有筆者的引導之語。
又如在講授《黔之驢》時,是靈活運用了“疑探式”教學模式:首次接觸文章的學生個人文言功底尚不足完全讀懂,筆者引導學生采用通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看注釋、查字典等方法解決閱讀障礙,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也在質疑再探環節中提問:黔之驢還可能有什么樣的結尾?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尾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最后,還采用讓學生談收獲、啟示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要求學生根據課后生字,課文中的四字成語、重點語句以及課文內容給自己設計問題并努力找出答案作為拓展練習,讓學生朗讀、補充、體會,讓學生真正的學有所獲!
為了更好的運用“疑探式”模式進行教學,筆者對自己也提出了四點要求:稱之為“新四備”。
1. 備文本。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對文本認識充足,準備充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鉆研教材,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汲取更多的創新點與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在教學的同時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備學生。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不能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而是應該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平時多與學生溝通,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在哪里,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更好提高教學質量。
3. 備學路。“疑探式”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對所有課程“一刀切”,也是因時因課而變化大的,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學路。筆者的具體做法是先大后小。大:高中三年語文的教學目標、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中:該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小:該班、該學生的培養目標。比如語文的文化傳承作用、高三年級的備考目標,學生的情感價值導向、價值觀培養等,由淺及深。
4. 備自己。教師雖然在新課標下是學生的引導者,但是教師的引導作用。榜樣作用依舊影響重大。我們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深刻剖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了解到自己專業能力是否足夠;知曉自己的語文修養能否真正的為人師表。只有對自己有清醒深刻的認識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在生活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疑探式”教學模式走進課堂,課堂的主體轉換成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教師則在旁引導協助。“疑探式”教學模式不僅解放了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權利,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解放了教師。教師不用再將所有知識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教師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生,去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不再是“苦教”,學生不再是“苦學”,教與學已經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的責任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學生學”的理念,時至今日筆者才真正領悟到,因此教學成績也隨之有了大幅提高。看來,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啊!今后,我將繼續靈活運用“疑探式”教學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
金卓,遼寧省沈陽市第五十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