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作為普通高中的一名數學教師對于學生的程度都有所共識,在重點高中擴招的形勢下,我們的學生程度差,抑制力弱,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是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遇上數學更是害怕、膽怯,從來就沒學好,給自己下了診斷“學不好!”數學的學習應當是讓每個人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更是鍛煉思維,提升學習能力的一個途徑,也可以說是一個突破口!就是關鍵了。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可能一些學生在進行數學啟蒙時沒有作很好的引入,更有的沒有數學的啟蒙過程,那么對于已經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該如何讓他們提起興趣,不怕數學,走進數學呢?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觀察摸索中,我總結出一些方法,概括為兩個字“樂活”。
關鍵詞:健康;快樂;環保;可持續
樂活,是一個西方傳來的新興生活型態族群,意為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形態過生活,強調“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健康、快樂,環保、可持續”是樂活的核心理念。“樂活族”這群人是樂觀、包容的,他們通過消費、透過生活,支持環保、做好事,自我感覺好;他們身心健康,每個人也變得越來越靚麗、有活力。這個過程就是:Do good. Feel good. Look good.(做好事,心情好,有活力)。引申到數學學習上來,歸結為這兩大“樂活”:
一、 “樂活”課堂。輕松地,有氛圍地,只要學生思維在跳動了,就能感受到學生才能有獲得知識的可能
一堂成功的課,應當是有效率的,學生有收獲的。要想有效率,有收獲,必須先調動起學生,營造活躍的氛圍。那么就應當先從教師自身做起,幽默是和諧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它能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共同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樂趣,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教學幽默對學生的心智的影響,是為理論與實踐證實了的。教學中在關鍵處以“幽默”的方式點撥學生,增加了點撥的力度,拓展了點撥的寬度,提高了點撥的效度,開啟了學生的心智之門。“幽默”的點撥,如同叩擊學生心靈的鼓點,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驅散學生的疲勞;可以讓教學內容趣味化,教學過程形象化,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會,扎扎實實地鞏固。
即所謂“活”充分調動,讓學生能從思維上“high”起來,盡管說,大膽地講,然后同學們小心求證,多次的考慮不全在所難免,但經過多次鼓勵站起來的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進步的里程碑!不打斷學生的發言,給他們充足的時間,沒有回答完全的,其他同學再補充,要讓學生相信自己可以,甚至可以循序漸進地丟給學生問題,只要有思維的火花就要大加肯定,樹立榜樣。
“活”即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事是學生了解的,是清晰的,貼近于生活的自然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所以良好的情境導入非常有必要,例如:充分必要條件時,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給出這樣一個例子,假如你和媽媽在街上碰到老師,你向老師介紹說“這是我媽媽”,那么你媽媽會不會再來一句“這是我女兒”呢?學生聽到都笑了,那么說明他們都理解了。
二、 “樂活”解惑。輕松地、發自內心地對問題解決的渴望也能成為學生融入數學、喜歡數學的一個橋梁
首先,作為老師,由于認知和學習態度方面的原因,學生在作業中經常會出現同類錯誤。采用訓斥或罰重做若干遍的方法不能直接促進學生心靈的發展,只能刺激他們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學生根治這些錯誤,不妨適時來點幽默,以滿足學生高層次的認知與自我實現的需要。數學本來就是有難度的,讓學生出現問題也能“樂”才能逐漸消除他們內心的恐懼、害怕,才會有自信,有勇氣學起來。
其次,在普通高中學生問問題的不多,大多數學生能進入到辦公室問問題,走上來第一句話:“老師,這題我不會做。”問他一句“怎么不會做,哪里不會做呢?”學生就開始沉默了,好在已經有了“樂”的鋪墊,夸獎不可少,能夠邁進辦公室就是成功關鍵的一步,起碼他們開始思考,開始在課下自我補充了,那就是“活”。活學活問,問問題也有學問,沒有講究的問,對自己一點沒有幫助,僅僅是得到一道題的答案而已。那如何做到“活”呢?
首先,得知道所問題目哪兒對自己有阻礙。讓自己無從下手,可能是題目不理解,那么我們要幫助他的就是幫他分析題目;可能是方法選擇上有困難,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決,那么就要針對題目的已知條件進行分析,理清其中的美妙聯系,找到題眼,對癥下藥才管用;還可能學生方法也知道,可是就是做不出正確答案,那么幫忙診斷幾個關鍵步驟的計算,解決方式是否恰當,甚至可以進行一題多解的比較,有助于這類學生思路的開闊,能力的提升。經過一段時間如此的訓練,磨合。學生再進辦公室都是以“老師,為什么這樣做不對呢?”開場。我想,這就是學生的變化,對數學學習的變化了吧。
其次,做題不在“廣”而在“精”,到處找題做,為了做題而做題,虔誠的信奉題海戰術,但是本身的惰性在那兒,練習冊買了不少,每本都碰一點,或是做了,可做完一點感覺都沒有。也有學生問我,不多做怎么行,還是不會,不記得!學生最常有的一個誤區,沒有真正感知做題的目的,做題是為了訓練思維,鞏固知識方法的。了解到這一點就該在做題后,有思考,有分析,從每道題中提煉出“活”物,武裝自己,為己所用才是真正的精。這樣才能練就“以一敵百”的真功夫!
作者簡介:陳娟,安徽師范大學數計學院,安徽省蕪湖市火龍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