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愛民??
摘要:在這個創新時代的背景下,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新型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其不僅是對課堂形式的體現,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引學探練;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初中數學教學為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被眾多老師和學生接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要借助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以確保學生在和諧課堂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 初中教學數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
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是當前教育的首要任務和重要課題,采用創新的方法解數學題,能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直觀化。學生在被動接受所學內容,留下印象的卻是寥寥無幾,長此以往,課堂效率低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 師生缺乏換位思考,交流溝通不夠
換位思考就是將自己置身于學生的位置上,多替學生想想,其核心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教學中,盡量要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貼近學生,學生才會易于接受。
二、 引學探練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含義
以導學案為載體,教師指導為主,也有利于注重學習指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學探練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值得推廣應用。
具體拿概念課、習題課、復習課來說:
(一) 概念課的探究式學習模式為:學生自學教材,完成習題。如在上《一次函數》一課時,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函數這一概念,所以先提出1個現實問題:
問題一:汽車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里程為s千米,行駛時間為t小時。
1. 請同學們根據題意填寫下表:
t/時
1
2
3
4
5
t
s/千米
2. 在以上這個過程中,變化的量是,不變化的量是。
3. 試用含t的式子表示s,s=,t的取值范圍是。這個問題反映了勻速行駛的汽車所行駛的路程隨行駛時間的變化過程。
通過上述問題讓學生自學列式找共同特征,歸納出一次函數的概念,然后出示一組習題,辨析概念,最后是拓展應用加深學生對一次函數的理解。
(二) 習題課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學生完成習題,嘗試解答——小組合作交流——師生歸納交流——變式練習——課堂檢測。習題課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課型。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更是解數學題的基礎,同時,也是推理論證的依據,要真正做到思考每個問題和解題的每一步都言必有據。必須學會概念,在對比、應用中加深理解。
(三) 如在上《平方根》一課時出題:5的平方根是±5,算術平方根是5,0的平方根是0,1的平方根是±1,算術平方根是1,9的平方根是±3等讓學生探究,以達辨析概念的目的。
如:在上7年級《相交線與平行線》一章時,先出示幾組基礎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針對學生錯誤又出題,讓學生明確沒有“平行”的前提條件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都是空談,這些題都交給學生,教師適當點撥,真正達到了少講多練。
(四) 復習課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出示復習題,學生自主學習——生生探究——師生合作交流,探究題型方法,建構知識網絡——變式訓練,建構方法體系——聚焦中考,自主演練提升。如在上《實數》一章復習課時,先出了幾個小題讓學生自主練習,例如下題:解含有x的方程如4x2=9,x2-5=0。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歸納無理數的特征,平方根的概念。
三、 引學探練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具體應用
(一) 緊扣教學目標,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精心設計,組織準備
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重視學案是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在正式教學之前,老師一定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才可以保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老師還要為教學內容的全面展開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學生展開全面地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 注重強化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因為學生基礎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教學設計,具有層次化的教學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得到提高。通過不同層次習題的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進行學習,有效提高后進生的基礎水平。拓展了中等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了優等生的學習成績。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不再像傳統教學所強調的那樣,就是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小組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師也會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負荷得到一定的減輕,可以有時間研究教學問題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改革。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也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由此教學的良性循環也會因此而建立起來。對于這種引學探練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我們要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之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簡介:付愛民,湖北省十堰市房縣七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