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華??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對學生初高中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數學這一門學科,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小學數學是初高中數學的基礎,無論是學到的數學基礎知識還是養成的數學學習習慣都對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應該教會學生有關的數學知識,而且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上滲透優化思想的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下面我就小學教師如何在小學課堂中滲透優化思想的教學提出我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優化思想
對于成年人來說,小學生學的數學很初等,很簡單,然而里面卻包含了一些深刻的數學思想,對于學生來說,這些數學思想的養成對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早先,在應試教育中,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試,為了得高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往往忽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如今,隨著素質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學生、老師、家長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更加看重。數學思想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更加有條理地思考和簡明清晰地表達思考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掌握數學學習內容。因此,在小學數學方面,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在課堂上滲透優化思想的教學,為學生以后初高中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 加強數學講解的過程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由數學學科內部注入的,而不是從外部移植過來的。因為數學思想方法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內部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將所運用的數學思想生搬硬套、和盤托出,而應該潛移默化地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先行體驗內化,教師之后再進行歸納總結。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寫出幾個商是4的除法算式,然后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列舉出有可能的商不變的規律:一有可能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商不變;二可能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加或減同一個數,商不變。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觀察所列舉的除法算式,最終可以得出商不變真正的性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獲得了最終的答案,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參與了歸納、猜想、驗證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商不變性質的由來,并且能夠將這種思維運用到其他的算術上,例如聯想到加減法和乘除是否也存在類似的規律,從而將這種探究精神延伸到了課外,并將這種思維保留。
二、 強調數學講解的反復性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無論是數學知識的獲得還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和領會都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一般來說,小學學生對數學思想的領會和掌握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優化數學需要在反復講解和應用中才能深入掌握。
例如,要讓學生領悟“無限”的含義時,可以在教學自然數時,讓學生數數,在數數的過程中意識到自然數是數不完的,體驗到自然數是無限的;學生舉例驗證乘法分配律時,碰到舉不完的情況,則用省略號或字母符號表示;在教學計算梯形的面積公式時,舉例讓梯形的上底逐漸接近0,從而衍生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由此讓學生懂得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由來。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在不同的方面領悟“無限”的含義。
總的來說,數學思想方法比數學知識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教師要長期在教學中反復的滲透,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在問題解決中精心挖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解答題目是最基本的訓練方式,任何數學問題,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基礎,但更多的是要依靠有效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在探究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要仔細講解數學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講解“植樹問題”時,首先給出,有一條一百米的馬路,在路的一側每兩米種一棵樹,如果兩端都種,一共要種幾棵樹?有的學生說種50棵,有的說種51棵。到底有幾棵?可以先從“種2、3棵……”出發,找出其中規律。首先可以讓學生將手指張開,將五個手指看作五棵樹,很明顯,五棵樹之間有四個空格。進而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種6棵、7棵……呢?間隔的數量和樹的棵數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由此啟發學生在開動腦筋的同時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從而發現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棵數=間隔數+1。這時,又將問題改為“假設只在路的一端種樹或者兩端都不種樹,這兩種情況下分別一共要種多少棵樹?學生也可以同樣運用上述的思維方法動手找到答案。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教師向學生傳達了一種策略,即是:當遇到復雜問題時,不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然后通過對簡單問題的研究,在其中找到規律,從而最終解決復雜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通過這樣滲透了探索歸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更加能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對于解答數學問題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設計一些典型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體驗的數學問題,通過對這些數學問題的解答,有助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是僅僅獲得一個數學答案,同時在解決問題后,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加深解題思維,深化對解題方法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思想教學,并不是一天兩天或一次兩次就能夠成功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反復的教導,加強數學問題講解的過程性,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挖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找到數學的思想方法。
參考文獻:
[1] 忻菁.小學數學課堂滲透數學文化的案例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學位論文,2011.
[2] 姚剛.滲透思想方法培養數學思維.學術期刊《讀寫算》(教研版).2013,1.
作者簡介:胡文華,江西省贛州市鐵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