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最基本的工具,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中要求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從教師、學校、學生個人三個角度闡述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
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教師在幼兒活動各個環節中,都要通過談話、講解、交流的方式來組織幼兒入園、離園、盥洗、進餐、游戲、睡眠、戶外活動,快樂地接受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幼兒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要登上講臺,通過言傳身教來使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語言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教師和幼兒溝通的載體,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其次,語言能力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無論是教幼兒彈琴、跳舞、唱歌、畫畫,還是帶領幼兒做游戲、學知識,都需要教師語言的指導、講解、溝通和交流。第三,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好比茶壺里煮餃子——有嘴倒(道)不出,即使有再好的技能,都無法更好的與幼兒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溝通感情、傳授知識,也就不會成為幼兒喜歡的老師,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也就無從談起。
二、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任課教師不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未給學生提出嚴格的標準,教師自身不注重示范性的體現;二是學校組織的相關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比較欠缺,舉行的相關專業競賽較少,普通話方面的軟硬件環境建設不完善等;三是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上課不主動回答問題,日常生活中不創造或主動尋找語言表達機會,正式表達時出現口吃、重復、口頭禪、邏輯性差等問題。
三、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策略
(一) 學校為學生語言能力提高創造條件
一是學校針對學前教育專業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認真備課的同時,注重言傳身教,力求使自己的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規范性、藝術性和感染力。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二是學校要多組織一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主題活動或比賽。如演講賽、辯論賽、讀書比賽、主持人大賽、幼兒故事比賽等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在各種比賽及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鍛煉和提高;三是建設專業語音室,積極組織學生模擬考試,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爭取考取二級甲等普通話證書,支持校園廣播站、學生社團建設等。四是學前教育專業按要求開齊《兒童文學》《幼師口語》《普通話》等課程,大力支持學生參加省市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等。
(二) 教師為學生語言能力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及職業素養教育。古人云:“言為心聲”,沒有高尚的心靈,就不會有高尚的語言。只有擁有高尚的師德,其語言才可能健康、生動、文明、豐富、美好,將來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呵護每一顆童心。在幼兒的眼里,老師應該是青春的、陽光的、美麗的、誠實的、有活力的、無所不知的,同時又是親切的、和藹的、講道理的,會關心人的,具有威信的大姐姐。二是任課教師要注重自身榜樣示范作用,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老師的語言表達應該注重語氣、語調、語速、情感表達,并適當利用眼神、表情、手勢、身姿等語言輔助形式;并把握幼兒語言的特點,讓學生掌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理解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幼兒思維發展的密切關系。三是教師要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出更高的要求。平時要加強學生語言基本功的訓練,要求學生發言時語速適中、從容鎮定、聲音洪亮、口齒清楚、不無意重復、眼睛直視前方;肢體不要有多余動作,如撩頭發、扶眼鏡、卷袖子、腳踏步、晃身體、伸脖子、亂揮手等;不頻繁使用“嗯”“啊”“這個”“然后”等口頭禪;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必要時要聲情并茂、繪聲繪色;在平時的言談中要有幽默感,可以適當穿插歇后語、諺語、典故、笑話、方言、名家名言、時髦用語等;嘗試模仿影視演員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各種動物的叫聲、機器火車的聲音等;四是教師在組織學生試講時要認真考核、嚴格把關。在試講時可以采取按順序輪流、學生分組推選、全體抽簽等方式;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當場打分,成立學生評分組、點評組等;每節課堅持讓部分學生登臺演講,在試講時在戶外分組進行,在畢業實習前進模擬招聘活動等。
(三) 學生為自己語言能力提高爭創機會
一是學生在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嚴格訓練,不說錯別字,通過自己錄音、錄視頻來尋找差距。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堅持講普通話,使自己回答的問題具有條理性,說話時寧可慢一點,也要吐字清楚、思路清晰、不說錯別字、不說病句等;二是在平時注重各科知識的積累,多讀書、不偏科、多看新聞媒體、多欣賞藝術作品、關注知識性微信平臺,假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平時多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等;三是學生積極爭取各種鍛煉機會,參加學校組織的種類比賽、參加各種社團,如專業學術類、藝術興趣類、體育健身類、公益服務類等,積極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地域的同學進行語言上的交流,通過社團活動的策劃、開展,及平時的日常交往,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等;積極擔任班干部,并通過班會、分小組討論,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等。
總之,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只要學校積極搭建平臺,教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積極創造機會,其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健康發展、穩步提高,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秀花.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分析[J].幼兒教育,2015,(08).
[2]王曉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技資訊,2009,(15).
作者簡介:
張正賢,高級講師,甘肅省慶陽市,慶陽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