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梅??
摘要:教師團體輔導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手段,而如何提高活動設計的實效性是實現教師團體輔導目標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試圖通過“師生溝通能力提升團體”的某次具體活動的設計來說明提高教師團體輔導方案設計實效性的幾點具體的建議。以便更具體、直觀地呈現這些建議在實際方案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教師團體輔導;方案;設計;建議
近年來,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高效的心理工作方式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心理教育工作中得到普遍的應用。目前以教師為對象的團體心理輔導雖然很少,但由于相比普通的教師培訓,教師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和特點非常明顯,因此教師團輔也被學校管理層開始關注,將其作為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一種手段。教師團體輔導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團體輔導方案設計則是地基工作,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團輔活動設計實效性的方法和措施是保證教師團體輔導能否實現團體輔導目標的首要一環。
一、 充分發掘和運用典型情境,提升教師團輔方案設計的實用性
教師團體的對象十分特殊,他們本身具備很強的自身素質,有邏輯思維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并且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因此,在教師團輔方案設計的內容方面,要有一定的實用性,也就是說要讓教師通過團輔活動切實體驗到收獲,能對教師生活或工作有實實在在的幫助或啟發。避免關鍵的活動沒有教師對象的針對性,活動空洞表面。活動內容的選擇非常關鍵,如果能選擇具體的熟悉的師生活動作為活動案例或活動主題,將大大提升活動設計的實用性。以教師師生溝通能力團體活動為例,筆者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互訴衷腸”活動,采用同心圈循環溝通的方式,討論“自己最(成功)滿意的一次師生溝通經歷”以及“師生溝通中,你最困惑或者煩惱的事”,二是小組案例討論。
小組的案例討論情境設計為溝通情境對比,舉例如下:
(1) 教師A:“輪你值日時你總是不按時來做清潔,你太沒有集體觀念了。”
教師B:“發現輪你值日時你總是不按時來做清潔,我感到很失望。”
(2) 教師A:“你們一點也不懂得配合老師,上課總是死水一潭。”
教師B:“我給你們講課,卻看不到你們的配合和反饋,我覺得很難受。”.
從以上活動設計可以看出,在“循環溝通”活動中,設計的活動形式自然不突兀,并且討論內容來自教師的親身工作經驗,并且通過大范圍的兩兩面對面溝通,能讓教師在溝通中實現情感的宣泄交流,同時也能很大程度上獲取同行的經驗和教訓,得到新的信息。在“案例討論”活動中,兩組案例討論的內容一方面都與教師熟悉的師生溝通場景緊密相關,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有別于普通溝通方式的高水平的溝通方式,即我信息表達的溝通方式,對教師來說,具有很好的討論價值和學習價值,能對具體的師生溝通產生實際作用,這就讓團體活動設計落到了實處。也從內容上保證了團體活動的實效性。
二、 采用熟悉和有帶領經驗的團體活動,增強團體方案設計的可行性
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往往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帶領者,并且教師在師生活動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在教師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的身份不再是工作中的身份,而是活動的參與者身份,也不再具有權威性,因此兩種身份具有很大的反差,作為活動設計者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活動設計中應盡量考慮教師的特殊性,提高活動的可行性。
仍然以教師師生溝通能力團體活動為例,在這次活動的基礎活動設計(即每次活動的破冰活動)方面,筆者做了如下設計:一是熱身活動:“大風吹”。二是設計破冰活動:“組間循環交流”。
在第一個破冰活動中,選擇了適用范圍廣,趣味性強,現場氣氛濃的“大風吹”活動,使教師在這個活動中不知不覺放下了教師原來的權威身份,“組團交流”活動中不僅有教師兩兩交流,也有小組合作,大組分享,即照顧了活動的深度,又照顧了活動的廣度,如果不采用互動性強,活動氣氛濃的活動,將無法讓教師放下教師身份,充分參與活動。選擇這兩個活動的原因不僅在于活動本身的特點,更因為筆者在多次學生團體中使用過這兩個破冰活動,發現這兩個活動符合自己的帶領風格,并且掌握了帶領這兩個活動的要領和注意事項。
因此,團體活動設計的可行性不僅依賴活動本身的適用性,更重要的是依賴設計者對團體活動帶領的經驗,只有設計者本身具備一定程度的活動帶領經驗,才能掌握活動的適用范圍和實用效果。設計者要了解自己的特質、能力、偏好及帶領風格,了解自己與教師團體的特質,評估自己與教師團體活動之間的匹配性,充分考慮彈性和安全性。它要求活動設計者必須選擇、設計自己熟悉或有把握的活動,避免直觀判斷或主觀臆斷。另外,對設計的活動操作要領全面掌握也是保證該活動在教師團體中可行性的重要砝碼。
三、 充分掌握團體成員整體特點和所在學校的具體情況,提升團體方案設計的針對性
教師團體成員的構成是影響活動設計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注意設計方案實用性和可行性之前,團體活動設計者應首先充分了解教師團體成員的知識背景、個性特點、教育教學工作崗位、團體活動期待等具體信息,才能在活動設計中有的放矢,活動設計才有針對性。例如在“師生溝通能力提升團體”的這次活動設計之前,了解到此次團體為封閉性團體,并且團體成員多數為有10年以上教齡的老師,大多為非專業課教師,并且了解到教師都有自己的師生溝通經驗,但也存在一定的溝通問題,并采用訪談的方法了解了這些溝通問題具體情景和表現,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就為活動設計提供了充分依據。
另外,團體活動設計者還要了解教師團體成員所在學校的一些管理制度文化,以及學校整體的教育情況,避免在活動內容選擇和設計上出現不相容、不匹配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海姆·G·吉諾特(美):《孩子,把你的手給我Ⅲ——老師與學生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北京:京華出版社,2010,11.
[2]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3]黃麗春.淺論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的原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
作者簡介:
孫榮梅,廣東省佛山市順德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