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大學生群體中積極心理學對團體輔導的影響和運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法了解積極心理學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影響,以及相關的運用研究。結果: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中運用較廣,且對大學生的自我幸福感與人際交往都具有很好的干預效果。結論: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輔導對維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大學生
一、 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突出,為了維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大多已建立心理咨詢室,鼓勵學生參加心理咨詢,培養學生積極應對心理壓力的能力。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團體心理輔導是團體輔導的一個重要突破。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門學科,它特別強調和關注人的積極品質。研究發現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緩解抑郁癥病人的抑郁情緒。在大學生群體中,探討積極心理學對團體心理輔導的影響和實際的運用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實踐和理論意義。
二、 團體心理輔導的概念與基本理論
樊富珉認為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心理輔導,強調人際交互作用,讓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與探討等方式改善與他人關系,積極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此實現更好的適應與發展。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四大基本理論分別是:
1. 羅杰斯的個人中心治療理論;
2.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治療理論;
3. 華生、斯金納、艾森克等人的行為治療理論;
4. 埃利斯的理性情緒治療。這些理論對于團體心理輔導的發展有極其重要指導作用,并極大地促進了團體心理輔導快速發展。
三、 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影響
1. 對輔導理念的影響
積極心理學注重研究人性的優點,探索人類美好的生活以及獲得美好生活的途徑。它以積極的價值觀為取向,相信個體具有自我修復、完善的能力。在高校中,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心理輔導特別注重探索大學生的積極的認知、情緒體驗和行為反饋,這對于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影響。積極心理學期望通過擴大人的積極品質,達到人的理想狀態。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高校的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傾向于擴充大學生的積極品質,以此實現自我完善。
2. 對輔導方法的影響
積極心理學注重用靈活、寬容的態度,建構自身的方法體系。高校的咨詢師在咨詢方法的選取方面將積極的元素增加到輔導過程中,積極理解和接納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開展贊美心的結構化活動能讓大學生快速體驗主觀幸福感,在感受他人贊美的同時學會贊美他人。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高校的咨詢師更愿意讓學生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分享愉快的經歷,實現大學生積極心理的強化。
四、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團體心理輔導的實例應用
1. 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干預
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根據一定標準對一個階段生活質量的整體評價。研究發現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干預是有效的,但需要咨詢師長期的關注。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老師通常在團體情景下(如:團體游戲、團體交流等情景),讓大學生科學認識自我的情緒體驗,并學會調節自身情緒,從而實現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提升。
2. 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的干預
團體心理輔導為成員提供了一個平等、自由的交流平臺,促進積極交往行為,對緩解大學生人機交往焦慮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大學生存在人際交往焦慮的問題,只是高低焦慮水平存在差異。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心理輔導特別注重團體成員積極情緒的體驗,要求咨詢師與團體成員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進行心理咨詢,良好的團體氛圍通過團體動力的作用使大學生獲得情感支持,人際交往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五、 結果與討論
高校中的團體輔導大多采用的是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心理輔導,它以一種欣賞及開放的眼光看待大學生的發展,這有利于增強主觀幸福感的體驗,改善大學生心理危機;增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緩解、抑制大學生人際交往和網絡成癮的問題;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由象牙塔走向社會一個的過渡階段,但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并不成熟,比較容易陷入心理危機之中。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團體輔導更能讓大學生感受到同理心、共情、自我實現等,是維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可行之策。
參考文獻:
[1]何瑾,樊富珉.團體輔導提高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03):397-399+402.
[2]樊富珉.我國團體心理咨詢的發展:回顧與展望[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62-69+109.
[3]鐘暗華.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發展趨勢[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134-137.
[4]臧凱.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提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81-82.
[5]祝琳,楊志剛.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干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03):437-440.2016,(03):437-440.
[6]李英,張守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焦慮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04):252-256.
作者簡介:俞芳珍,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