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學科素養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提出的新的課程目標, 在中考命題中也反復體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探討歷史素養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猶如花木向陽才能及早迎來姹紫嫣紅的春天。本文結合中考題,從時空觀念視角、史料實證視角、歷史價值觀視角等三個方面,來探討研究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關鍵詞:歷史學科素養;時空觀念視角;史料實證視角;歷史價值觀視角
學科素養,是近幾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提出的新的課程目標,也是中考命題能力考查中不斷體現的一項內容。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擁有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幫助學生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猶如花木向陽才能及早迎來姹紫嫣紅的春天。接下來,筆者將以近幾年中考題為例來說說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
一、 基于時空觀念視角,進行整體掃描和局部聚焦
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突出研究主題,多層次探究區域性問題”是近年來中考歷史命題的主要趨勢。試題多以某塊區域為背景設置情境。這類試題將思考的“對象”放到特定時空區域內,在這特定的時空里放進去一定的考查信息,比如它們是如何產生的?產生了什么影響?作為歷史素養中最基本的一點,教師應培養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時空觀念思考歷史問題,觀察的區域從大區域向小區域集中。
例1 (2014年金華社會思品中考卷第22題)
問題:A階段火腿作坊開辦時,在中國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形式是什么?
此題從A階段火腿作坊開辦時入手,從年代尺可以看出A階段從時間上看是指1834年~1840年,而1840年是歷史時代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此之前,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國家,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形式主要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分析這類問題要考慮全局的歷史背景,也就是說是否存在全局時空觀念歷史特征與局部時空觀念歷史特征的疊加效應,解題時要做到,從宏觀到微觀,“整體掃描與局部聚焦”。
二、 基于史料實證視角,以實證精神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
史料實證是指運用可靠的史料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如2015年金華社會思品中考卷22題第2小題:“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小明覺得‘效果還不錯的理由”;2016年金華社會思品中考卷第22題第2小題:“請列舉‘這樣一群人的相關史實予以說明”。其考查的背后邏輯是讓學生以實證精神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下面以2015年金華社會思品中考卷歷史題為例,探討基于史料實證視角,以實證精神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
例2 (尋覓史蹤)在太平天國綱領性文件《資政新篇》展臺前,小明聽到導游“倡導學習西方,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說時,不由地聯想到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的一些開明官員掀起的一場自救運動,而且效果還不錯。
問題: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小明覺得“效果還不錯”的理由。
本題材料呈現了兩個歷史事件,一個是太平天國,一個是小明聯想到的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一場自救運動。把“效果還不錯”放回到材料中看,前面用“而且”兩字連接,所以它對應的應該是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那場自救運動。“效果”一詞指的是對一個事物的評價,在這里指的是對這場自救運動的評價。因此,命題者的意圖是要求拿出觀點佐證這場運動“效果還不錯”的意思。近年來歷史中考命題大多遵循“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原則。所以,試題中或背景材料中出現了不熟悉的區域。對于不熟悉的區域,要想辦法把它轉化到自己熟悉的區域,提取相關的有效信息。要了解把材料信息進行特殊描述的“套路”,把“不熟悉”的向自己“熟悉”的方向轉化,對學生來說有這種歷史修養,在中考中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基于歷史價值觀的視角,提升思維品質與創新思維
歷史價值觀是指對歷史事實與價值的判斷,從歷史事實和意義的總結中提煉出來的價值取向。歷史價值觀也是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歷史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這些指導思想都有在中考試題中內隱或外顯的體現。例如2014年金華中考卷22題的第3小題中“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看了‘金華火腿行的發展史,你有哪些感悟”。問題的這種設計,是想挖掘學生在領悟和感受歷史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使學生能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誠信守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2015年金華卷22題第3小題中的“小明這種學習歷史的過程和方法啟示我們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讓學生明白評價歷史事件的正確方法,能夠科學、客觀的評價歷史事件。
縱觀中考歷史與社會試題,通過能力立意,考查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歷史科學品質、意識,還有相應的學科思維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就要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重視夯實學生“雙基”,引領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歷史,來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著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現代化公民。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
[2] 蔡建生.科學準確合理恰當的史學評價與歷史學科素養的培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5):23-26.
作者簡介:周寶衛,浙江省永康市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