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林??
摘要:本文從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三套卷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考查的選材特點、命題形式、考查能力及創新價值出發,探析2018年高考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備考策略,給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途徑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策略。
關鍵詞:高考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備考策略
2017年高考已塵埃落定,但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三套卷的現代文實用類文本閱讀都考查非連續性文本,相信所有高中語文教師都印象深刻,因為它傳遞出語文高考命題改革的精神和方向,對2018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備考有重要意義。本文從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三套卷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考查的選材特點、命題形式、考查能力及創新價值出發,探析2018年高考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備考策略。
“非連續性文本”是一種相對于傳統以句子和段落等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它是間以表單構成的綜合文本,圖表類型一般有清單、表格、圖標、示意圖、廣告、目錄等,它具有直觀簡明、概括性強的特點,與社會密切相關,在生活中廣泛使用。
一、 命題特點
1. 命題形式、結構、分值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三套卷都考查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分別是1卷的《國家紀錄片頻道運營與紀錄片產業發展狀況》、2卷的《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情況》以及3卷的《博物館服務社會建設格局新變化》。
選材特點。每道閱讀題一般由2-4則非連續性、相對獨立的材料構成,其中至少有1則為圖表。幾則材料之間有一個內在邏輯主題,但不同材料各有側重角度,形成互補關系,共同構成一道完整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題。選材多是新聞文本節選如調查報告、專題評論等,多取材于社會生活熱點,三套卷分別涉及國家紀錄片頻道運營情況、生活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博物館在城市服務中新格局,它們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新鮮事物,體現社會發展變革方向,反映了社會發展積極變化以及豐富多元的一面。
三套試卷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字數均在1000-1200,閱讀時間6-8分鐘,解題時間12-15分鐘。都設3道題,兩道客觀題一道主觀題。1道單選題3分,1道多選題5分,主觀題4分。單選題主要考查信息篩選和準確判斷,考查難度不大,學生正常得分不難;多選題主要考查信息整合、邏輯推理判斷,考查難度中上,3分易得,得5分不易。主觀題方面,1卷設題“中美紀錄頻道開播初期運營模式的不同”,2卷設題“如何有效促進我國生活垃圾分類”,3卷設題“概況說明博物館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三道題都是圍繞某個關鍵詞設題,該關鍵詞都在某則材料中有集中闡述,學生只要找準范圍,分點提煉、不遺漏要點即可,考查難度中等,但實際情況是學生得滿分并不多。
作為新題型,它要檢測學生閱讀中信息準確篩選判斷能力、信息收集提取能力以及圍繞主題結論推導和概括表達能力。學生如果沒有專項閱讀訓練,解答該題有一定難度,得分率并不高。另全國2卷題表格簡單,隱藏信息少,而1卷、3卷題則讀表格難度大些,隱藏信息多,尤其1卷不少考生倉促間沒有看懂表格所要表達信息,影響得分。
2. 命題文本特點
(1) 客觀性。由于文本和圖表承載信息內容都來源于生活,多為新聞材料,以客觀敘述為主,少主觀描寫,敘述語言樸實,具有客觀性。
(2) 非連續性。文本由不同材料組合而成,結構跳躍性,彼此之間沒有直接內在邏輯,只是在某一個主題統攝下,根據命題者意圖臨時組織在一起,具有典型非連續性特點。
(3) 簡明性。文本中有醒目的圖表,便于考生從直觀的圖表符號中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比較分析,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復雜的段落結構,目的在于把觀點、事實簡明闡釋出來。
(4) 技術性。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中要對圖表文字之間的獨立性與關聯性進行科學解讀,從閱讀技術角度來說要有很強的讀圖、讀表能力要求。
3. 考題能力考查指向及創新價值。
(1) 能力考查指向?!胺沁B續性文本”閱讀重點考查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評價能力、活用能力及閱讀技巧。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學生提出明確閱讀能力要求:“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閱讀有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2) 命題創新價值。其一,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效率。非連續性文本是由多種元素組合而成,板塊豐富、形式簡單、文字淺顯,可激發學生閱讀趣味,提高閱讀效率。其二,能擴充文本形式,擴大閱讀視野。閱讀文本形式的擴充,使學生的閱讀空間和視野擴大。其三,能指向生活?!胺沁B續性文本”取材于生活,指向現實問題的解決,它往往把學習環境設置為生活情境,學習的過程也是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
二、 備考策略
(一)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途徑
非連續性文本與生活密切關聯,因此訓練途徑主要是閱讀與生活相結合、語文與其他學科融合、課堂內外整合三個方面。
1. 閱讀與生活相結合。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并積累非連續性文本素材。廣告、網絡新聞、各種圖標憑證、問卷調查、統計報表等都是生活中鮮活的非連續性文本素材。如全國1卷中的央視紀錄頻道收視人群構成調查統計表、全國2卷中小區民眾對生活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問卷統計表、全國3卷中博物館對國民經濟貢獻的事業增加值統計表。
2. 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能把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教學局限在語文學科內,其他學科有很多獨具學科特性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只有把涉及其他學科的圖表等非連續性文本與語文學科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這種文本的閱讀能力。
3. 課堂內外整合。由于非連續性文本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情境下的與非連續性文本解讀有關的語文課外活動。如年級招商會(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產品創意招商)、最佳原創廣告征集、我要采訪(自定主題、自擬采訪提綱,自己采訪并編寫采訪通稿)等,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與應用能力。endprint
(二)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策略
1. 圖文轉化能力訓練。把圖表轉化為文字,是語文閱讀中重要能力考查項目,由圖表到文字的轉換過程要經過“看圖表”、“讀圖表”、“解圖表”和“寫圖表”四個環節。所謂“看圖表”就是總體瀏覽,了解該非連續文本的構成形式、主題內容以及其他顯性信息如標題和簡要的文字注示。“讀圖表”則是精讀,通過讀圖表中顯性信息來判斷推理出隱藏的隱性信息以及信息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如讀表格要縱向、橫向看數據對比,從數據變化中找趨勢、規律并探索原因。“解圖表”則是再細讀,通過對文本的細致解讀,精準判斷信息,并通過對信息的重新組合,推導出命題者希望讀懂的隱含信息結論?!皩憟D表”則是把圖表所蘊含的信息或意義通過客觀題進行選擇或通過主觀題中的若干關鍵詞來整合、概括要點,分點作答。
2. 綜合閱讀能力訓練。綜合閱讀能力訓練要循序漸進,首先要訓練學生從多則材料中快速、準確捕捉信息,再根據題干要求分析信息,最后圍繞題目整合信息。通過這樣的閱讀思維規范訓練,學生基本能掌握這種非連續性文本特點與解讀技巧,提升這種文本閱讀能力,適應考查要求。
(1) 定向速讀,理清關系,碎片化信息提取。閱讀時目的性、方向感要很明確,非連續性文本的信息常以碎片化形式存在于標題、圖形、數據、文字等各種要素中,快速閱讀時要對標題、圖例、數據、圖形等作定向閱讀。然后及時理清各則材料內在邏輯關系并迅速對文本碎片化信息進行提取,把握文本要點。
(2) 比較閱讀,統整信息,洞悉內在邏輯關聯。圖表類文本閱讀核心是對數據進行審讀和比較分析,分析數據變化相關因素和原因,弄清數據背后的內在邏輯。這一過程是對數據信息的二次加工,即分析數字信息隱含的規律,排除干擾,抓住有效信息,就能把握命題者希望我們分析出的信息。
(3) 深度閱讀,整合要點,培養反思品質。如果不思考、探究數據背后潛藏的問題本質,就會造成數據與信息背景以及外在表象與內在意義之間的斷裂,進而造成對文本的誤讀。只有進行質疑、探究、發現的深度閱讀,才能對文本正確的整合、推理、判斷,并最終獲得該文本的隱含意義,也能達到對學生反思品質的培養。
總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考查只要把握題型特點和規律,并通過科學有效的專項閱讀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該題型備考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李云霓.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培養初探[J].學周刊,2013,(11).
[2]王靜,鐘家蓮.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提升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4,(5).
[3]孫旭農.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指導策略初探[J].教學與管理,2016,(6).
[4]蔣長蘭.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的功用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3).
作者簡介:
袁寶林,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