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艷??
摘要:“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充分說明好文章既是寫出來的,同時也是改出來的。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特別重視作文修改,我始終奉行作文是三分寫七分改,而且作文批改的方式從老師單一批改到放手給學生,首先要學生自改,再到學生彼此互改,最后再到老師精改。讓學生在同學、老師批改評語中,找到自己作文的精彩和閃光點,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增強寫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時也要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啟發、勉勵自己今后的寫作中,集思廣益,仔細推敲而寫出膾炙人口的美文來。
關鍵詞:初中作文;批改方式;提高寫作能力
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作文的創作方式要創新,而作文的批改方式也要有所創新,要由單元化轉向多元化,由粗放化轉向精細化,評語有空乏化、套語化、批評棒殺化、不講分寸吹捧化應該轉向啟發化、通俗化、藝術化、情境化、趣味化、實用化。過去老師批改作文老師盡管挑燈夜戰,嘔心瀝血,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心隨文動,評語落筆生輝,但有的學生只是簡單看一下批語,有的學生干脆懶于不看,這樣老師批改的效果就失去了往日意義。為此提高作文批改的成效,我有意讓每一個學生融入作文批改之中,這樣既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汲取他人習作的精華而積累豐富的材料,然后厚積薄發;又能通過批改他人的文章,寫出自己具有創意性的評語,在作文的園地里找到快樂作文的成就之感,使自己不僅想閱文章,樂寫文章,更加迫切批改文章,在讀、寫、改的過程中不斷地挖掘作文素材,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技巧,真正實現了文隨心動,落筆生輝的境界。下面筆者就初中生作文的批改方式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 要求學生作文自改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修改文章的權力,首先是作者的本人”自改是非常新穎、新鮮的作文批改模式,改變了過去“老師改作文,學生看評語”的現象,這就把批改作文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作文教學中來,使作文批改做到以創新求發展,以參與求體驗。過去單純老師作文批改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為老師的批改缺乏敲打學生心弦的力量,一些成名的文學巨匠,每一個巨著的第一個讀者就是他自己,因為他對文章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獨特的情感思維,改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使文章更加豐滿。學生自改,首先要會改,改的時候看文章的立意是否出現走題、跑題現象,立意觀點是否正確,字是否錯了、別了,用詞是否得當,句子是否通順、是否有病句,辭藻是否華麗、有文采,修辭是否恰到好處,段落的銜接是否連貫,文章的開頭結尾是否做到前后呼應,然后用紅筆留下印痕,最后自評時,寫出文章修改后的感想、感悟,從而使自己創作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不斷得到更新和拓展,通過作文自改體現了我自主、我參與、我快樂的作文教學新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自己修改的自由,展示自己的個性,放飛自己的思維,把寫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我想學生作文水平想不提高都不可能。
二、 主張學生作文互改
為了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做老師的滋味,我主張一個學生起碼要批改其他兩個學生的作文,目的就是感受同一個作文題目有著不同的邏輯思維,欣賞不同的創意和不同的寫作風格,也有利于在作文互改中吸收眾家之長,起到取長補短的效果,這也有利于在作文教學中形成“一花開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的境界。我主張作文學生彼此互改互批,既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解決老師在作文批改中“高耗低效”的弊端,也可以加強學生彼此之間的思維和情感交流。我在指導學生互改中,大膽授權給學生,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欣賞水平,用不同的批改符號展現自己對用詞、段落表達個人感受。例如,對恰到好處,起著畫龍點睛的詞語可以在下面畫上△,對文采華麗、富有哲理或者具有詩情畫意的句子可以用,也可以對文章覺得需要添加的東西大膽添加上來,也可以對感覺不適當語句進行刪減,也可以進行眉批,或者在邊框中寫上自己對作文的褒獎,例如,這段話內容情感豐富、有血有肉,很感人;或者這段文字很優雅,使人賞心悅目;或者你觀察的眼光非常細膩,描寫的故事很有韻味,容易使人愛不釋手;或者寫上這里的用詞是否應該好好推敲一下等等,通過互改。
三、 堅持老師改作文要精改
老師改作文要避免走馬觀花、粗枝大葉,而應字斟句酌、仔細品嘗,例如,從糾正錯別字到推敲用詞,從修改病句到文體立意,從文采修飾到文章結構都要求批改面面俱到。并且點評眉批要恰到好處,評語要具體明確,給學生指明方向,給孩子有所收獲和啟迪,而且評語內容要飽滿,對癥下藥、要言不煩,做到點評要“好懂、精要、有用”三者兼顧。切記批語空乏、套語連篇、例如,諸如什么選材得當、語言通順啦;什么“氣盛言和,有儒者之風”等陳詞濫調;批語要掌握分寸,忌諱措辭不當、棒殺用語,例如,“亂彈琴”、“風牛馬不相接”、“朽木不可雕也”、“一派胡言”等,這些批語嚴重的挫傷了中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之望文(寫作)生畏,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個反作用;同時批語也要注意褒獎過當,例如,“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文字練達,爐火純青”這些批語除了助長學生飄飄然的感覺,毫無用處。為此老師批改點評不僅要精、細,而且點評要到位,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的精彩閃光點和不足之處。老師精改既要批閱學生自改、互改的評語,又要在鼓勵、肯定中指其不足,化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更好地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點評既要巧妙又要恰如其分,能為學生今后作文起引領作用,使學生在老師的評語中體味成功的喜悅,張揚自己的寫作個性,開闊寫作的視野,激活寫作的靈感,去撰寫一篇篇“秀色可餐”的佳作美文。
總之,無論是自改、互改還是老師的精改,目的都是為了打破僵硬、呆板作文的批改模式,讓學生融于作文批改中來,從而實現批改方式多元化,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學生想寫作、會寫作的熱情,最終使學生在作文互動批改潛移默化地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楊穎.關于作文批改的幾點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16(06).
作者簡介:
胡方艷,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沭陽縣潼陽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