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深入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并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創新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文章主要分析了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開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發揮教師的引導者與合作者作用,有助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
一、 建構主義指導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之學生的學
(一) 重視探究式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教師要優化教學設計工作,將學生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教學設計中的每一點元素,都應當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開發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明確個人學習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成為主動的探究者,不再一味地依賴于教師,接收教師所提供的現成知識。將探究學習模式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還需要教師具體分析教學內容。
比如在講解《戴震難師》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探究式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語文閱讀學習中的難點,也是讓許多初中學生望之生畏的學習內容。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去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語言對人物性格表現的作用,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字詞意義與用法,整理與積累語言素材,了解戴震與段玉裁之間的關系以及相關文學常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探究學習的任務,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一點一點完成自主探究。像解題,理解戴震難師中“難”字的含義;自讀課文,把握好節奏,語氣與語調;了解作者,大致疏通文言文的文意這些探究任務能夠給學生探究方向,促進學生高效探究。
(二) 開展問題式學習
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只接收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木訥。積極提出問題,借助問題驅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真實的語文閱讀思考體驗,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在問題情境中學習,學生的記憶力更強,學習效果更好。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回答問題,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
同樣的講解《戴震難師》時,教師可以提出“戴震難師”體現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此文章用什么樣的描寫方法突出戴震的特點?你對文章中的“先生”有什么樣的印象?等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理解文章內容。在課堂中,有些學生喜歡讀原文內容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則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答案,還有學生會尋找一位生活中的人物與其匹配。激活學生的思維,肯定學生個性化的表現,才能讓閱讀課堂的氛圍更加輕松與民主,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
二、 建構主義指導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教師的教
(一) 積極創設教學情境
有效的教學情境,對于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提高有著直接作用,要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就要關注教學情境的構建。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導入為學生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越發真實的學習情境,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已知知識,促進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作為課堂導入,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比如在講解《地毯下的塵土》這一課時,考慮到文章屬于童話作品,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給學生展示與此童話作品相關的圖片,讓學生了解童話作品中的人物,一位生病的母親、兩位勤勞的女兒和十二位快樂的掌管金子的小矮人。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集與此童話故事相關的視頻作品,用視頻作品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一個故事情節。像十二個小矮人快樂唱歌的場景,就適合用于課堂導入環節。借助情境的創設,吸引初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閱讀童話故事,有助于閱讀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只是初中閱讀教學的第一步。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利用教學設計與組織,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中心。考慮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完成閱讀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到閱讀學習實踐活動中,努力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個人學習水平的提高。當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是主動獲取的,而不是從教師那里被動接受的,他們會認可個人閱讀學習能力,活躍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
比如在講解《最苦與最樂》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師生互換角色的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給學生20分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組織個人或者小組要分享的內容。利用20分鐘,讓學生個人或者小組到講臺上做展示,給大家講一講這篇閱讀文章,根據自己的理解明確講解的重點,讓初中學生做語文課堂中的“小老師”。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沒有了教師這根“拐杖”,他們必須要自主思考,尋找合作學習伙伴,互通有無,共同解決問題。當學生可以做主,可以自由發言后,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有的學生本著“最苦”與“最樂”主題,在講臺上用三分鐘時間組織了課堂討論,分享了每個人心中最苦與最樂之事,體會到閱讀學習的快樂。有的學生則根據自己的閱讀疑問在講臺上向大家提出問題,引導大家一起解決閱讀問題。教師嘗試給學生空間與機會,讓學生戰勝自己,挑戰自己,有助于學生收獲更多閱讀學習方法與學習精神。
三、 小結
綜上所述,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創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與學,讓學生掌握解決閱讀問題的自主權,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發揮優勢。積極創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發揮作用的實踐,也是促進中學語文教育健康發展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宋會梅.努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J].現代農村科技,2017,(02).
[2]劉玲玲.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論閱讀課中詞匯的處理[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1).
[3]鄭秀欽.淺談高中語文課堂評點式閱讀教學[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1).
作者簡介:
鄒剛強,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庫宗橋鎮石口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