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蓉??
摘要:不管什么樣的學校,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靈魂,中職學校的課堂也是如此。筆者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僅以中職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為例,來談活力課堂的構建,借以突破瓶頸,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活力;實效;策略
一直以來,課堂一直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老師和學生在其中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職學校的課堂也是如此,丟失了課堂這個主陣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僅僅是一句空話。
筆者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先帶大家看看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中職語文教師大部分接受的是普通高中的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早已習慣了“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普教教學模式。以古詩詞教學為例,從備課開始,就不自覺地進入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我怎樣理解這首詩歌,我怎么分析,我怎么講解,我怎么設計這首詩歌的賞析思路,怎么讓學生跟著我的思路走,終究是“我”字當頭。走上講臺,不自覺地就“逼”著學生跟著教師的賞析思路走,圍著教師的“設問游戲”轉。這樣的語文課,師生同感乏味無趣。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是我們的老師沒有盡力,還是我們的老師沒有水平,抑或是我們的語文學科真的這么難教?這些都不是,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們老師上課的立足點沒有改變,沒有從“我”轉到“我們”。
此外,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也常常忘記考慮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我們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相較普通高中的學生,更加薄弱,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加之升學壓力不大甚至根本沒有升學壓力,自然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懈怠。所以,提升中職學校的課堂活力,迫在眉睫。
接下來我們就以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為切入口,探討活力課堂的構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嘗試:
一、 尊重鼓勵,亦師亦友
首先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營造寬松的語文教學氛圍,熱愛、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對他們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熱情地幫助、指點,以情育情;同時,抓住古詩詞的情感力量和語言藝術的特點,讓學生把認知與情感合二為一,引導學生閱讀古詩詞,感悟古詩詞,及時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參與活動,贊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創新、發現行為,使學生在鼓勵中,在老師的賞識中提升語文素養。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充滿活力的高效的課堂。
二、 反復吟詠,創設情境
用方塊字連綴而成的中國古典詩詞,一直洋溢著獨具魅力、生生不息的靈性風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靈性是古典詩詞的鮮活氣脈,故非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詩教足以養心。詩詞教學就該多一些聲情并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式的分析;多一些陶冶性情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刻板;多一些聯系自我的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咀嚼體悟,口誦心惟,潤養身心,化育靈魂,積蓄精神的原動力,創造出令人陶醉、充滿激情的學習情境。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充滿活力的高效的課堂。
三、 以字激趣,盤活課堂
意趣,是指作品中的思想內容產生的審美趣味,教學中如能充分利用“意趣”這一內蘊力,就可以推動學生產生最高境界的審美追求。好的古詩詞,總有一些字,甚至只要一個字,就會成為全篇亮點。抓住這些字,即可綱舉目張;講活這些字,會使全詩鮮活而生動,激活全詩意趣。如杜甫的《蜀相》中寫景的兩句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看起來只是一般的寫景句子,其實里面“自”與“空”兩個字大有講究。碧草映階、黃鸝鳴唱,本是一番賞心悅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兩字,所含之情就大為轉折:階前之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呢?隔葉的黃鸝聲音婉轉動聽,可又有誰欣賞呢?由此自然生出“感物懷人之意”。通過對這兩個字的分析,學生很快進入了詩的意境,學生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反而覺得妙趣橫生。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充滿活力的高效的課堂。
四、 結合專業,整合資源
活力語文課堂應該是能夠有效整合課程資源的課堂,課程資源即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人和物。中職學校的語文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結合專業特點,整合專業課程資源為我語文所用,肯定可以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在學前教育專業講授白居易的《琵琶行》,帶領學生鑒賞琵琶女美妙的琵琶聲時,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把琵琶女的琵琶聲用聲波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琵琶女琴聲的美妙和琴聲中蘊含的復雜的情感。再如,在教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時,要求學生根據詩中描述的山居之景設計一幅圖畫,結果,很多學生的設計作品超出老師的想象,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歸來的女子們在竹林里開懷的笑聲,小魚船緩緩地穿過荷花婀娜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詩作畫給學生們提供了馳騁想象的機會,專業對口,學有所用,所以他們很感興趣,有熱情,也很投入。這樣的活動既增強了古詩詞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又加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充滿活力的高效的課堂。
課堂教學的效果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關鍵,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古詩詞教學”活力課堂的構建,我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楊慶存.中國古代詩詞的境界與品鑒.《新華文摘》,2012.17.
[2]程郁綴.中國古典詩詞譯解方法之淺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
[3]朱月明.我怎樣朗誦古詩詞——古詩詞朗誦技巧探究.《中華吟誦》,2009.11.
作者簡介:
沈蓉蓉,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旅游商貿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