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蟬玉??
摘要: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富有生命力,一直是每位老師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讓學生充分朗讀;二、讓學生自主探索;三、讓學生開放思維;四、讓學生快樂暢談;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語文課堂;營造;生命力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富有生命力,一直是每位老師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讓學生充分朗讀
讀在小學各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讀在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語文課堂上,老師應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以讀啟智,以讀促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充分有效的朗讀,勝過老師繁瑣抑或透徹的講解。因此,老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我在教學《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時,教學伊始,就讓學生自由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品讀課文環節,我以朗讀訓練為橋梁,借助課件的動態畫面,引導學生想象童話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練讀、演讀、悟讀,從而體會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神氣極了”和“獅子大王笑瞇瞇地、鄭重地宣布決定的精彩演讀”。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在默讀中靜心思考,從書中找疑、質疑、解難與朗讀有機結合。
二、 讓學生自主探索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以學生為本,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型。在課堂上如何更貼切地做到這一點呢?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我在《稱贊》這篇課文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后,讓學生說出小獾剛開始做的板凳是怎樣的?引出“粗糙”一詞,充分朗讀的同時,請學生發揮想象說說,凳子有多粗糙。從粗糙的板凳到椅子這么有難度,那小獾是怎么做到的呢?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稱贊,并扮演小刺猬,稱贊小獾,體會小刺猬稱贊源于真心誠意,讓學生明白稱贊別人不是隨口說的。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2段,第3段,看看小刺猬是怎么做的?再讓學生帶著這樣的語氣讀:“小刺猬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緊接著老師問:“這樣的稱贊會起到怎樣神奇的效果呢?”學生仔細讀小獾說的話:“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收下吧。”這時的小獾多自信啊!這就是稱贊的作用,它讓泄氣的小獾有了自信,有了快樂!稱贊多么神奇啊!所以,當小刺猬送給小獾兩個蘋果的時候,小獾也滿懷誠意地稱贊了小刺猬,同學們用橫線畫出小獾稱贊小刺猬的話,通過朗讀體會小獾稱贊的作用。最后完全放手給學生自主閱讀,隨后全班展示來讀,逐步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使學生在讀中品詞析句,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課堂才能勃勃生機,充滿活力。
三、 讓學生開放思維
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引導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老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個開放的想象空間,充分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有效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開放思維,讓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激發創造的火花。如學生學完《烏鴉喝水》一課后,我出示課件:烏鴉叼著一顆顆石子往井里扔,最后筋疲力盡地倒在井沿上,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嗎?有的說搬一塊大石頭扔到井里就濺起水花,烏鴉就能喝到水;有的說用一根長長的吸管一插就能吸上水;有的說找一塊木板丟下去,烏鴉就能站在木板上喝井里的水。同學們各抒己見,眾說紛紜,打破思維定勢,入情入境地想象思維,從而動腦筋解決問題。總之,只要我們重視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放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自由地、充分地想象,并引導他們說出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就能積極大膽地放開思維,整個課堂教學氣氛就變得更加濃厚,富有活力,語文課堂就能成為有活力、有激情,令孩子們心馳神往的地方。
四、 讓學生快樂暢談
在課堂上,老師要充分結合教材,挖掘學生說話的材料,營造學生說話的氛圍,充分賦予學生說話的權利,讓他們想說就說,有話可說,富有個性。讓他們人人參與,學生的說才會落到實處。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一篇進行說話訓練的好教材。在學習“無邊無際”時,教師問:“小鳥為什么會認為天無邊無際呢?”教師出示課件,學生邊看邊想象,你就是那只可愛的小鳥,你飛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邊想象邊說句練習:小鳥展開翅膀飛呀飛,飛過高高的山,飛過廣闊的田野,飛過茂密的樹林,飛過藍藍的大海……孩子們自由表達,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總之,解放學生的嘴,使他們能說。
五、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與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是要使每個兒童的潛力和創造性都發揮出來,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小學生一般都好表現,如果讓他們展示一下學會的新知識,新收獲,新本領,他們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如果在展示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成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功的喜悅會讓他們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而這種興趣又能再次促進另一種興趣的萌生,這樣就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如我在教學二下《語文園地一》中的展示臺,在進行作業展示時,學生的作品五彩繽紛。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植物的樣子,有用樹葉粘貼成可愛的小兔子,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我由衷地表揚了他們,特別是那些獨立完成的學生,我從孩子們的臉上看到了成功的喜悅。在以后每一次展示活動中,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學生作業的質量一次比一次好。同時,老師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能行”。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以及老師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發現優點,肯定進步之處,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
總之,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思維,暢所欲言,主動參與課堂,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主陣地,讓課堂成為學生發展的一片沃土,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探究知識,運用知識,創新思維等能力,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愉快輕松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作者簡介:
童蟬玉,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華豐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