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語文在學習及考試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而語文中閱讀能力的強弱對語文成績有著舉足輕重的關系。我們發現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學生閱讀以應試為主、主動閱讀比較少、閱讀材料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量小等。針對這些問題我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能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廣大師生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措施
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個高中生語文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的閱讀量的大小,我國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充分說明了大量的閱讀對一個人的理解以及寫作的幫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高考中的語文成績比重越來越大,這對于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于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教師要把它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但是結合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分析,教師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學生閱讀以應試為主、主動閱讀比較少、閱讀材料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量小等問題,老師也有忽視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本文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認知觀念上的偏差
我們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狀態是,老師選擇一篇文章在努力的給學生講解,學生在下面按照老師的講解記錄筆記,有的學生甚至神游太虛。可是這樣的閱讀教育之下,每當學生再遇見閱讀分析題型,仍舊一片茫然,無從下手。為了減輕這樣的現象,教師就給學生定目標,每天閱讀多少,讀什么。這樣語文的閱讀教學也成為填鴨式的教學,學生等待教師的講解與答案,教師不講學生就不愿意自己去探索。即便是記住了老師給的答案,但是沒有自己深入地去理解文章,死記硬背的知識難以靈活運用,等到下一次的考試問題稍有變化學生就會丟分,所以語文試卷中閱讀部分失分率高,作為語文教師要好好的思考。
2. 學生的認知觀念的偏差
雖然在新課改后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到高中階段的閱讀量,但是現階段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沒有完成那些閱讀,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們對于老師要求的閱讀內容不以為意,他們認為在語文課上的閱讀訓練根本沒有必要,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除此之外,語文閱讀訓練,想要有成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學生努力地練習閱讀,可是最后在做閱讀練習題或者考試時卻沒有成績的提升,這也讓他們加深了練習閱讀是浪費時間的認知。很多學生在做閱讀分析題型時,往往是先看文章后面的問題,根據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相應段落,然后根據段落答題,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丟分。不是所有的問題在文章中都明確的顯示答案,尤其是現在的語文閱讀理解,很多都是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之后通過自己知識經驗與文章結合才能答對題目。所以在做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首先學生要大量的閱讀知識儲備,然后是通讀當下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根據文章去回答問題,這樣才能有好的成績。
二、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 利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教學
教師要改變在躍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傳統的語文老師教學大部分是分層次分段落的解讀課文,開始一篇文章是首先對文章作者的介紹、然后是通讀、字詞注解、段落分解、中心思想等,最后是本文特點解析。雖然每篇文章都是這樣,不過學生通常是一篇文章學完不知所云。老師可以在講授一篇文章時,讓學生充分的領略閱讀的樂趣,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情景,配以合適的音樂,播放恰當的幻燈片多媒體,甚至給學生播放名家的朗誦,令學生從情緒情感上與文章達到共鳴。
2. 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
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就是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興趣。我們要多發揮教師的主導角色,從開始不要急于傳授知識,要調動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尤其是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領略優美文章帶來的靈魂沖擊,讓學生感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感受,拓展到文章之外的故事,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閱讀效果大大提高。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語文教師在不斷的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的前提下,也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感受閱讀之美,提高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王冬來,李冬雨,劉海華,趙芳.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12):9
[2]張淑華,李德林,劉漢黃,鄭孝芬.中學語文課外閱讀調查的幾點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5(1):33
[3]劉年喜,黃聲波.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思考[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5):57
[4]劉漢明,李冬梅,王增友,劉媛媛,張茂貴,郭蘭英.閱讀教學中的幾個誤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5):22
[5]毓明笠,周漢河,李冬雨,張鴻鵠,劉媛媛.在讀書中積累在讀書中發展[J].中學語文教學,20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