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發現新課標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我們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美育滲透。本文就是通過思想品德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交往藝術新思維》中講禮貌重禮儀,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禮貌禮儀的美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品課;禮貌禮儀;美育指導
目前,“美育”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關注,不斷被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強調。同時新課程改革也給現代美育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意義,審美教育具有形式化、動情化的教育特性,其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鑒賞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諧的終極追求。作為一種情感教育,美育思想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現代新課程的理念與思想更給現代美育提供了嶄新的平臺,也更讓我們重新去認識和思考美育。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發現新課標下的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我們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美育滲透,比如思想品德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交往藝術新思維》中講禮貌重禮儀就是很好的美育素材。
結合思想品德課教材內容,我主要從以下這幾方面來探討禮貌禮儀的美育:
一、 強調禮貌禮儀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國素以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稱譽于世界。講究禮貌禮儀不僅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反映,也是每一個人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的重要表現。講禮貌、重禮儀是作為文明人的基本素養,是現代文明人的一項重要標志。從個人本身來說,積極追求美好的東西,養成禮貌禮儀的習慣,就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成為受人歡迎的人。無論在家庭、社會、還是在學校,一個人展示給他人的首先就是禮貌禮儀方面的素養,這對于以后事業成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禮貌禮儀表面看是外在的形式,但實際上體現的是其內在的追求、尊嚴,是自身境界的表現。因此做有道德的人,必然要求做有禮貌、懂禮儀的文明人。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在社會急劇變化的進程中,有的傳統東西正在淡化,其中包括傳統的禮貌和禮儀。在當下整個社會注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學業的發展,而忽視文明禮儀方面的培育。一些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原因,導致孩子嬌生慣養、自我為中心、蠻橫無理,使他們在禮貌禮儀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當下青少年迫切需要補上禮貌禮儀這一課。
禮貌、禮儀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學習與指導。一個文明禮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文明禮貌的養成與一個人所接受的教養密不可分。因此,在一個有教養的人身上,必須要講禮貌重禮儀。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禮貌禮儀美育內容給予我們的指導與訓練,將會對青少年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 有關禮貌禮儀美育的內容及作用
對人們在交往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所進行的審美教育就是禮貌禮儀美育。比如在公共場合向他人打招呼要表現出真摯、熱情、誠懇的感情,使人產生愉快、舒心的美感。再如相識介紹,在社會交往中,人們都在不斷地結識新朋友,就要相互介紹,介紹是為了互相了解,介紹應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對己的謙虛。
禮儀、禮貌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對象上看有待客作客禮儀、餐桌禮儀、贈饋禮儀、個人禮儀、文明交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從內容上看有面目表情、服裝服飾、言談舉止、儀容儀表、待人接物等。禮貌是指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禮節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禮貌禮儀美育,就是要使學生在“平等、互尊、真誠、自律、寬容”等原則上進行社會交往,從此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在人際交往中,舉止風度對社交成功起一定的作用。儀容服飾是社會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條件。只要依據自己身體的特點,適度地打扮和著裝,就能顯示出自己獨特的美。談話藝術是社會交往中的重要環節與條件。提高自己與人談話的能力,往往會溝通感情、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增進友誼。要講求語言美,要講求談話技巧,要善于傾聽和提問,要講文明禮貌,這樣就能讓我們處于良好的溝通中,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總之,自然瀟灑的舉止,穩重大方的姿態,風趣含蓄的言談,整潔合體的服飾,矯健靈活的體魄,都會給人以美感,令人羨慕和喜愛。如果能把學校學生都培養這樣,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美育系統就能真正建立起來,我們的教育也才能真正達到“和諧”育人的最高境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社交禮儀美育應貫穿到我們思想品德教育實踐之中。
三、 針對禮貌禮儀美育的指導與訓練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禮貌禮儀的表現是難以窮盡的,在這里就不可能面面俱到。思想品德課在本單元教材中主要強調:與人交往時就要做到語言文明、態度親和、儀表端莊、舉止優雅,并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禮儀。
(一) 語言文明、態度親和的訓練
我們在學校經常看到,課間有些同學滿嘴臟話、罵人甚至打架,見到老師也不懂打招呼;在家里來了客人也不會主動問候,對父母長輩更是沒大沒小、頤指氣使,天下我為大。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文明禮貌呢?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禮貌語言像絲絲細雨能滋潤人們的心中肺腑。在思品教材中禮貌禮儀課里提出了學生要學會日常禮貌用語,特別要懂得使用“請、您好、謝謝、不用謝、對不起、請原諒、沒關系”等禮貌用語。禮貌用語的使用因時因地點、人與人的關系、交往背景等不同而有差異。這有利于學生的語言文明,我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教育學生堅持使用,而且要教育到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真正成為習慣。
使用禮貌語言還必須講究態度親和。比如,在家里孩子出門前要懂得跟父母打個招呼,上學時不能沒稱呼說:“我走了”,而可以對父母親切說:“爸媽,我出去了/我上學去了”;在學校對老師、同學說話時要隨和真誠熱情,不能用“喂!我要什么什么的,你給我這樣那樣的”,如果請求老師同學幫助時態度要誠懇地說:“麻煩您一下或者打擾一下能幫我一個忙嗎?”等等;在他人之間交談時,不宜中間插嘴多嘴干擾別人;別人問詢時,則要積極熱情地回答。endprint
(二) 儀表端莊訓練
人的儀表往往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兩種現象:凡衣冠不整、蓬頭垢面者,如果是無特殊原因大多是頹廢派;凡濃妝艷抹、一味追求時髦者,往往精神空虛、好吃懶做、不求上進。所以,我們老師在學習生活中不能輕看學生的儀表,它對學生內心世界的發展、變化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儀表訓練中,我們應當要求學生堅持洗臉、刷牙、梳頭、洗手、洗澡,保持清潔的身體。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表情上保持一種“自然之性”。給學生服裝穿著打扮指導的基本原則是活潑大方、端正得體。
(三) 舉止優雅行為訓練
學生是否做到文明禮貌,重要的是體現在舉止行為上,在思品教學中應當關心和指導學生的舉止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舉止行為上,主要根據課本中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提出要求,根據課本所說為: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正式場合不能叉腰或雙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而不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在家里接待客人時,學會招呼、請茶、送客,并且不影響大人之間的交談。我們可以結合上課內容給學生講解或者觀看待客的學問及視頻,讓學生練習待客的動作和技巧;在公共場所時,引導學生遵守社會公德,遇到上車、購物時不要擁擠,應當自覺排隊;不隨地吐痰、扔垃圾,要愛護環境衛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強化,逐步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當然我們教師要做文明禮貌的表率,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禮儀習慣,這也是美育的現身說法。我們教師要結合課本所學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來提高自己審美熏陶,這樣才能以自己的美影響學生的進步,使整個教學充滿文明禮貌的氣息。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禮貌禮儀美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我們以身作則、為人美表至關重要,要把禮貌禮儀美育與貫徹落實師德規范結合起來,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以自己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從而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禮貌禮儀美育。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92.
[2]孫樂中.實用日常禮儀[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尤文財,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