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美玉??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要十分重視德育教育,培養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具有愛國精神和社會主義責任感。從而達到國家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要求。
關鍵詞:德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要求我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明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的接班人。充分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不例外,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如何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淺談一下我的一些方法。
一、 合理利用教材發掘德育素材做到有的放矢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但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對多位數的讀法,可以列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重要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可以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鐘的分秒時可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二、 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有說理又有訓練的過程,進而達到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為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課堂充滿愉悅的氣氛,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還會對教師有種敬佩之情,在老師身上感悟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 在課堂或課外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小組討論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學科中,有很多規律、定律和定理如果只靠老師口頭傳授是作用不大了,這時就可以加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分析和總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的能力等。
四、 合理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只是課堂上,還可以是課堂外,課內外有機結合可以更好的效果。可以適當開展一些第二數學課堂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比如知識競賽,實際生活的數學模型、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注意它的策略性和方法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注重學生是主體,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并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耳濡目染,剛柔相濟,潤物細無聲,以達到德育、智育和情育的三重教育目的。
五、 教學中你問我答滲透人與人交流互為尊重的教育思想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同,也是學生對知識才華展現的一個方面,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經意處發出奇問,以激活學生思維;或者在無疑處質疑問難,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教師還可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恰當而有效的提問方式。可以是教師問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還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再由自己想方設法解決。教師更應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激發學生質疑的熱情,創造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給學生提供一片質疑問難的自由天空,發揮他們的想象世界。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應該不斷地鉆研課堂這一教學藝術,合理地優化教學結構,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付全常.淺談小學德育與教學的關系[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
[2]趙娟秀.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N].太行日報,2010年.
作者簡介:
陽美玉,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壽雁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