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應使得人們的身體素質得到較大提升,但現實情況卻是在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條件下,人們的身體素質已呈下降趨勢,個中原因值得深思。有研究表明,當前我國的中小學生中因肥胖、超重導致的體質下降群體數量是相當驚人的,農村小學生體質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就當前農村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立足體育課堂教學來促進其體質提升及其他相關措施,期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農村小學生;體質;提高;策略
一、 當前農村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 學習負擔重,缺乏鍛煉
雖然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要求給學生減負,但是現代社會的各種壓力促使不少學生家長為了讓學生不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而給小學生報了太多的課外輔導班,從而導致他們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反而更重了。這種怪現象不僅在大中型城市十分普遍,近來更是向農村地區波及開來,整個教育形勢已然形成。除了課堂學習外,小學生要應對更多的輔導班,從而根本沒有時間來體會童年的快樂,更不用說去加強體育鍛煉了,久而久之,孩子們的體質就不斷下降,最終還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缺失
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都將讀書看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當前升學還是唯“分數論”的形勢下,許多小學為了讓小學生能夠以更高的分數進入好一點的初中學習而選擇性地將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的教學進行縮減,為的就是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數學等考試的主科。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本就難有時間進行鍛煉的小學生就缺少了必要的體育課堂鍛煉的機會,其體質的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 營養搭配失衡
過去,農村生活條件艱苦,雞鴨魚肉等很難在餐桌上見到,而在經濟條件變好的今天,為了讓孩子吃得比過去更好,許多學生家長一味地給孩子吃大魚大肉,而忽略了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均衡營養,從而導致了不少“小胖子”的出現。此外,許多垃圾食品由于其味道好而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但是其營養成分卻不足,長期食用也會對小學生的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二、 體育課堂教學對提高農村小學生體質的作用
(一) 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鍛煉技能
體育課堂教學是通過授課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全民的體育技能教育和訓練,其中包括運動的技巧和方法、各類運動的基本常識以及基本的身體素質訓練等方面的內容。如長跑有助于提高耐力、協調呼吸以及身體的平衡;球類運動有助于鍛煉腿部、手部的力量;跳繩有助于提高爆發力及彈跳能力;等等。這些運動的基本技能往往都看似簡單而又蘊含著許多技巧,因此,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掌握這些技能,提高體育鍛煉的效果,同時還能避免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出現不必要的損傷。
(二) 體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
體育鍛煉的形式和內容是多樣的,而體育課堂教學則可以將這些知識傳授給“無知”的小學生們,從而使他們能夠對這些體育運動有所了解,進而產生興趣。這就需要體育老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注重方法的多樣性與娛樂性的結合,既要傳達出體育競技的精神又要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在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就會有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即使是在課外也會不自覺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來,從而實現其體質的增強。
(三) 掌握技能和提高興趣有助于小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改善身體素質
技能的掌握可以使小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既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又能避免出現受傷等意外情況,而興趣則是指引其參與體育運動的內在動力,有能力、有興趣參與的體育鍛煉往往是發自內心的,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可以在其中體會到快樂,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身心。身體素質的提升是一個需要付出努力且漫長的過程,所以,具有鍛煉的興趣還必須配以科學合理的鍛煉計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只是引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身體素質的第一步,要想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 其他提高農村小學生體質的措施
體育課堂教學只是基礎性的第一步工程,但也是最重要的工程,而要想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整體體質,還需要從國家、社會和家庭的角度共同努力。一是在國家層面,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性文件來支持小學生體育鍛煉,普及全面健身意識,要在基礎性全民健身器材的配置上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農村小學基本體育設施的投建上要有所傾斜,為孩子們進行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二是全社會要形成一種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氛圍,尤其是鼓勵中小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各種社會公益機構和組織應定期進行宣傳,走進小學校園,進行多形式的體育競技比拼活動,提高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三是在課外的家庭活動中,父母應該多讓中小學生放下書本走出家門,共同參與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在這些共同參與的活動中既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親子關系、促進家庭和諧。
四、 結語
農村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孩子不僅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同時農村的孩子更是肩負著改變命運的希望,如果僅有豐富的知識而沒有強健的體魄是不足以承擔起未來重擔的。因此,在條件相對較弱的情況下,必須要立足于體育課堂教育來進行小學生全面身體素質的提升,從課堂波及課下,在農村也形成一種全面參與體育鍛煉的氛圍,使得小學生能夠得到系統有效的體育鍛煉,從而提升其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杰.體育課堂教學有效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實踐與實效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11):94-95.
[2]李敏,張大超.影響我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2009.
[3]陳春水.淺談新課改下農村小學生體質改善的措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185-187.
作者簡介:張莉,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太倉市新區第四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