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 要】 隨著高校輔導員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尤其是知識結構的加深加寬,不同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面臨發展的困境。多專業背景的輔導員應該從自身條件出發,適當地轉變工作思路,將實際存在的專業優勢與創新優勢發揮出來。
【關鍵詞】 輔導員 職業化 專業化 非思政專業
國務院2004年第16號文件提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職業化、專業化要求;教育部2014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把輔導員定位為“教師”,使輔導員成為了專門性的職業。隨著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壯大,其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尤其是知識結構也不斷地加深加寬。不同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既有存在的必要性,又面臨發展的困境。
一、高校輔導員專業背景現狀
輔導員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從眾多高校輔導員招聘的條件看,除了要求碩士畢業,對專業的要求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為專業淡化論。其中輔導員的專業背景并不被看重,更重要的是個人責任感、愛心、管理和人際協調能力等。這也是因為輔導員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很多,領域寬闊,比如應該成為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還承擔著保姆、警察等多重身份,這些不是某一個學科或者專業知識就能滿足的。
第二是學生對口論,認為輔導員的專業背景應該與所帶學生的專業相同或者相近。專業背景相似的輔導員既能拉近彼此之間距離,也方便開展學業指導和生涯規劃工作。
第三是相關專業論。它主張高校輔導員應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與具體工作內容相關的專業背景。在本文中筆者為了把這些專業區分出來,將它們統稱為思政專業。
根據一份2015年的調查顯示,在全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結構中,教育學心理學所占比例為14.2%,管理學類的比例16.5%,文史法類專業的比例為37.4%,理工科專業的比例也高達26.3%。可見大部分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員都來自非思政類的學科專業。
二、非思政專業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困境
1.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處于劣勢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指導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的科學,雖然輔導員個人整體的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較高,但是在現有研究中,研究者們反復強調,高校輔導員必須進行思政、心理學等學科的培訓和進修。但是,因為缺乏理論知識的積累和系統化的學習,這些輔導員在專業方法論的運用、專業理論的解讀以及專業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對比專業出身的同事要更加吃力,要取得成績就更加困難了。
2.自身價值無法發揮帶來的職業倦怠感。很多輔導員不但對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深入理論研究,更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背景專業融入到學生工作中來,感覺自己苦練多年的專業能力毫無用武之地,自身價值也很難得到展示,存在感極弱,工作積極性不高,這樣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
3.專業度弱引起的職業認同感缺失。在具體工作過程中,輔導員過多地陷于日常事務性、管理性工作,而相關的為學生服務、引導學生思考的職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淡化了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內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輔導員的專業形象。尤其對于非思政專業出生的輔導員而言,不但自己在工作中會茫然,學生也會覺得你能做的事情任何專業任何人都能做,感覺不到你存在的特殊性與專業性;加上很多高校沒有針對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所需的軟硬件條件,讓這一類輔導員群體很難樹立起專業化、職業化的意識,更不用說職業認同感了。
三、非思政專業輔導員工作思路的轉變
在知識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面對需求不斷更新的大學生群體,我認為大家可以從自身條件出發,適當地轉變工作思路,調整工作方式。正如今年8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光明日報》的文章中提到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要不斷改進和優化教育的方法,另一方面要不斷推進和加強方法的教育。
1. 準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輔導員們不應該被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頭銜所局限,或被過多的管理工作、安全檢查所束縛,只求保底線,重管理而輕教育。高校輔導員除了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還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 優化教育的方法,提高針對性和親和力。隨著傳播渠道猛增、信息選擇多樣、語言符號快速更新等情況出現,傳統的行政式、管理型工作模式已經呈現出了滯后性,我們已經無法單純依靠傳統意義的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理論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學生們需要的是涉及到社會學、管理學、倫理學、美學和行為科學等的專業型輔導模式。對輔導員而言,就要遵循工作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主動挖掘思想教育的角度與深度。
3.推進和加強方法的教育,促進學生思考習慣的養成。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要緊跟學生步伐,對他們的思想與行為進行提前預測與圍追堵截,是費力不討好,并且效率極低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同學們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促進其思維習慣的養成,才是事倍功半的做法。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是正確的態度和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的方法。
不同專業背景的輔導員也應積極尋求合作,最好能夠通過建立輔導員團隊等形式引導老師和學生們進行多學科角度思考,營造豐富的校園人文環境,促進學生人文習慣的養成和非專業素質的提升。
4.提升基本素質,堅持專業化與職業化發展方向。正確面對自身專業背景的同時,還是不能忽視要以職業能力為標準提升自身素質。據調查,現今輔導員最需要補充的專業知識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心理咨詢知識(75.7%)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68.7%)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59.1%)學生事務管理理論(56.5%)青年行為學理論知識(49.6%),這些在職業能力標準中所規定的工作內容永遠是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基礎。
總之,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與職業化對于非思政專業的輔導員而言,既有挑戰,也是創新的機遇。高校輔導員需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靈活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滿足大學生們成長成才所需要的人文關懷和多維度的引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