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赤足教育理論因其科學的理念、特色化的教育方式對幼兒廣泛的益處備受關注和推崇,在我國幼兒園逐步實施應用。各園對赤足教育的應用雖然對象不同、范圍不一、手段各異,但是都存在“一刀切”的教育弊端,使得赤足教育的實效性不強。本園以小二班的幼兒為研究對象,對小班赤足鍛煉活動的實效性進行研究,通過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和創新的鍛煉方式,為小班幼兒量體定制赤足鍛煉活動,進行追蹤評價,以便改進和提高。經過一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理論和實踐上的雙豐收,對提高幼兒赤足鍛煉活動的實效性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班幼兒;赤足鍛煉活動;實效性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一) 赤足鍛煉活動對幼兒廣泛的益處
幼兒期是兒童生長發育較快的時期,赤足鍛煉對幼兒不僅有生理上的作用,在心理上也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具有理解客觀世界的內在欲望,這便是其探究世界的內部動機。赤足鍛煉讓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通過感知自然不僅滿足了幼兒自由玩耍的好奇心,而且開啟了探索自然的欲望。通過參加赤足鍛煉活動,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知能力,讓幼兒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認識,并且通過不同的鍛煉方式,開拓幼兒的視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 國內與國外赤足教育的差距與弊端
赤足教育最早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展,尤其是我們的鄰國日本。赤足教育在日本的盛行不僅僅局限在幼兒園,包括中小學校、大學,還滲透到日本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日本的一些專家認為,讓孩子的雙腳裸露在陽光和空氣中,無拘無束的走路,能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可以增強食欲,提高身體抗病和耐寒的能力,所以很多家長鼓勵孩子接受赤足教育。近年來,赤足教育理論在我國學前教育界得到了多數的肯定,部分幼兒園也開始實施赤足鍛煉活動。但在具體的實施中遇到了諸多問題,赤足鍛煉活動的實效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幼兒園赤足教育普遍停留在“一刀切”的方式上,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赤足教育的內容普遍一致,對孩子而言過難或過易,沒有很好地達到赤足鍛煉的實際效果。部分幼兒家長對赤足教育不贊同,擔憂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問題。這些對赤足教育的推行應用都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 本園赤足教育的應用史
我園進行三浴鍛煉與赤足鍛煉已有一定的歷史,前人也曾對幼兒的赤足鍛煉進行過相關的研究,為本課題的立項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在如何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出既符合幼兒生長發育需求,又能激發幼兒活動興趣的活動方面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為本課題的立項研究指明了方向。
1. 課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小二班的幼兒,共計28人。
2. 課題研究時間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從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歷時一年。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豐富的理論依據是課題研究科學性的重要基礎,是課題創新的理論源泉,是課題推廣的理論保障。只有建構在豐富的理論基礎上,才能把握本課題的研究方向,確保課題研究的準確性和深入性,才能產生有價值的豐碩成果。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001年九月教育部頒發的《綱要》中明確規定:“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
這一規定為幼兒園開展赤足鍛煉活動明確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教育部頒發的《指南》明確指出:在健康領域里,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煉,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除上述理論外,經絡反射原理,運動負荷的有效價值理論,人體適應環境的運動平衡理論等傳統中醫理論、運動學理論都為赤足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科學理論基礎。
三、 課題研究內容、原則、方法
1. 課題研究的內容范圍
《小班赤足鍛煉活動的實效性研究》內容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主線是赤足鍛煉對幼兒成長的影響研究。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幼兒處于人體生長發育期,讓孩子經常赤足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兒童體格的健康發展。其優點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其一,赤足運動能有助于提高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形成。其二,赤足運動能興奮足部末梢神經,加速血液循環,提高抗病能力。其三,赤足運動能預防扁平足、消化不良、遺尿癥、便秘等。第二條主線是在小班開展赤足鍛煉的方式方法研究。克服赤足教育存在的機械性,結合本園的場地條件和小班幼兒的發展情況,通過音樂律動操、體育游戲、自制赤足鍛煉器械等一系列為幼兒量身定制的赤足鍛煉活動,提高靈動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在寓教于樂中促進幼兒身體運動機能的健康發展。
2. 課題研究的原則
(1)方向性原則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礎上,在吸收借鑒國內外赤足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全面貫徹幼兒發展教育方針,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負責。
(2)合作性原則
課題組成員以創新研究成果為目標,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在調研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課題研究貢獻智慧和力量。
四、 研究成果和結論
多種多樣的赤足鍛煉活動,大大激發了幼兒的熱情,使得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赤足鍛煉,戶外的赤足鍛煉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室內的赤足活動更加安全,對開展赤足鍛煉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通過赤足鍛煉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動作的協調性逐漸提高,不僅能夠熟練的脫鞋襪,卷褲腿、穿襪穿鞋,而且也更加配合老師的鍛煉,最重要的是,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們,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還會主動地幫助動作比較慢的同伴,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完善品格。
赤足鍛煉活動符合《綱要》的要求,對于幼兒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理論的深入,幼兒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會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應用,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認同。本次課題的研究只是幼兒赤足鍛煉活動的初探,未來會向全國范圍內推廣,會產生更豐富的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赤足教育理論。
參考文獻:
[1]讓·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R].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盧斯薇,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