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發現,現在低年級學生觀察問題,普遍只注意整體,較為籠統,不夠精確,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這一觀察結果來看,不難發現學生觀察的內容并非其真正理解的。低年級數學教學,除了完成《課標》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讓學生掌握其所應具備的基礎數學知識,還應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使其擁有較強的審題能力,為學生日后深入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
當下數學教學,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教師所授的學習內容,達成學習目標,掌握教師教學的主要知識點,與教師、同學一起解決課本中的難點、疑問,但在學生實際操作或是進行練習時,便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在審題方面。
一、 教師給予適時、適當的引導
在關注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時,并非讓學生一味地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關注培養審題能力,教師的適時、適當引導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大多是數量的增減變化,教師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為學生列舉其中的變化并理順關系,其中包括利用動態媒體,運用靜態圖例等方法。即將對于低年級學生難以理解的復雜的數學關系通過動態或靜態演示的手段直觀呈現出來,借助于現代化的外在教具為學生理解數學內容提供便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比如,在講解《小明的一天》這一內容時,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并學會認識鐘表,能夠自己看著鐘表說出時間。教師可以通過PPT演示,提供鐘表的圖案,讓學生對鐘表的外形、刻度、指針等有充足的認識,而后再利用動態的鐘表圖形,如指針指向7:00起床、10:30游戲等,為學生提供范例加以練習。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熟知鐘表、時間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在日后做“時間”的相關練習時能夠回想起上課時老師提供的動態素材,加強了學生審題的認真程度。
二、 對不同類型的題目采取不同的審題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教師必須了解到讓低年級學生得到對問題的準確解答,需要學生學會認真、仔細地審題,分清題目中提供的信息,而且在處理不同類型的題目時,閱讀題目的側重點也要有所區別,就是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題目采取不同的審題方法。其中包括簡單的運算、畫圖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題目雖然都是為學生提供檢測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練習,但其考量方式不同,讀題、審題時也需要區別對待。在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練習測驗中,教師發現簡單運算題的正確率并不能達到100%,究其根源,即是學生審題時沒能認真、仔細,將題目中的加減關系弄混便導致運算結果的錯誤。
簡單運算的題目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最常見的類型,其他題型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或以文字表述,或以圖像表示。但教師要引導學生時,不僅要認真看清加減符號,在做其他類型的題目時,還需要學會看圖和閱讀文字,必要時勾畫出題目中的關鍵數據,從而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三、 對學生審題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加以糾正
低年級學生審題時產生的理解偏差多是由于觀察的片面性和思維的直觀性導致的,這與學生的年齡、心理、數學基礎有直接關系。理解的偏差則會直接引發學生誤解題目的意思,弄混題目要求,教師要消除偏差及時引導學生避免思維誤區,而且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審題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及時予以糾正,來避免這一失誤對其后的解題及學習有更消極的影響。這一問題常常出現在低年級學生進行圖形問題的解答時或是進行加減乘除時未了解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等。在學生梳理題目要求的環節中,理解不到位,其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障礙,教師面對這種情況便需要及時加以糾正。
比如,在進行《除法》教學時可以采用分蘋果的過程,并結合加減法知識對學生進行考查。老師共有25個蘋果,分給班長10個之后,再平均分給3個學生,問老師還有幾個蘋果?很多孩子列出算式為25-10÷3,而不是(25-10)÷3,此時教師就需要進行輔導并加以糾正。
四、 培養學生自主審題的能力
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使得低年級學生能夠主動地查找錯誤并在糾正錯誤后及時反省,找出自己出現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在下次閱讀題目時更加認真仔細,并能正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錯誤。長期保持這樣的學習狀態,學生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審題的習慣,即在教師或家長不在身邊幫忙講解題目要求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化審題的能力,是一個長期但也很基礎的工作,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理解入手,通過語言的表述來轉換題目中的信息,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講解點撥。并堅持長久訓練,從而鞏固學生自主審題的能力,為其日后數學知識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比如教師在講授《圖形的變化》這課的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先前掌握的數學知識對其獲得的圖形進行簡單的敘述,而后通過折疊等手段加以深入學習,了解圖形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發散學生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印象,而且使學生在解題時能夠自主完成思考任務,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學生審題能力的提高需要時間和過程,在這期間,需要一定的步驟和思維方法,教師需要了解,教給學生審題方法遠比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更為重要。由此而來,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做好課本中基礎數學知識的傳遞,為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提供路徑,而且也要注意加強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俊穎.析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方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2):119-120.
[2] 李曉強.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7):113.
[3] 符巨勇.小學期間怎樣培養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措施研究[J].才智,2015,(15):94.
[4] 李正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3):72.
作者簡介:吳白霜,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中和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