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人們對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而《弟子規》對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有較大影響。那么,如何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中發揮出《弟子規》的作用成為教育部門重點研究的問題。《弟子規》屬于國內比較經典的儒家著作,凝聚了大量前人的道德理念,也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關鍵詞:《弟子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影響
事實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僅是要把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養成各方面的好習慣,教育實際上就是培養習慣的過程。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育中,必須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這也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所在。”當然,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不僅僅局限于思想教育,也體現在生活教育上。總之,在中學日常行為規范養成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出《弟子規》的作用,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一、 學習
禮儀已經成為當代學生最好的交際方式。但是,由于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和長輩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且性格十分叛逆,還有部分學生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不愿意與其他人交流,也不懂禮貌,要想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在教育中加入《弟子規》,讓學生學習《弟子規》可以改掉學生不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可以從禮儀開始教起,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孝敬父母,二是尊敬師長,三是友愛他人,讓學生從心底里認識到學習禮儀的重要性。《弟子規》中更加注重學生出門在外待人接物,無論面對任何人都要懂禮貌,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格魅力。要想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弟子規》的重要性,學校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不定期開展一些與學習《弟子規》相關的主題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弟子規》的興趣。
二、 實踐
《弟子規》對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上,更要注重實踐,也就是把《弟子規》中的內容實踐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弟子規》要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各個層面。比如在學生犯錯誤時,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學生會產生厭煩的心理,而且會比較叛逆。如果此時教師利用《弟子規》來教育學生,成效就會大不一樣,教師可以問學生“對于這件事,《弟子規》上是怎么講解的”。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弟子規》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夠接受教師的教導,事半功倍。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應用于實踐中,否則《弟子規》的學習就會過于形式化,無法發揮出實質性的作用。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生好的轉變,教師要多表揚學生,肯定學生的表現。
三、 方案
要想真正發揮出《弟子規》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中的作用,教師必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弟子規》教育方案。《弟子規》的學習和實踐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把所學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根據《弟子規》的內容來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比如孝敬父母,教師可以讓學生放學回家后給自己的父母打水洗腳,讓父母看到自己的成長。
四、 環境
無論是家庭環境,學習環境還是社會環境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都有較大影響。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學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并在校園內張貼一些海報等來提醒學生要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學生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起到榜樣的作用。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特別喜歡模仿教師和家長的行為。對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踐行《弟子規》。
五、 結語
如今,《弟子規》已經貫穿到中學教育中,《弟子規》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影響比較大。從學生目前日常行為來看,很多學生有不良學習和生活習慣,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因素比較多。無論是什么因素導致問題的出現,教師和家長都必須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把《弟子規》融入到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學生解決日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然,《弟子規》在學生教育中的融入對于中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對《弟子規》有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給學生帶來積極影響,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會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5.
[2]郭慶輝.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二卷)[C].2016:2.
[3]吳林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唐永國,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