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朱云生
摘 要:
唐氏綜合癥是染色體異常導致的先天性疾病,患兒常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智力低下,行動遲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6000個唐氏癥患兒出生,此類患兒治療費用每年超過20億元,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關鍵詞:學科滲透法;“動力定型”法;表揚激勵法;游戲競賽法;家校合力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治愈此類疾病,只能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來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提升患兒的生活質量,那么學校該如何著手培養患兒的自理能力呢?
一、 學科滲透法
經過對幾個版本的培智教材的對比研究,發現培智教材都是僅僅圍繞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和自理能力展開的,而且各個科目之間聯系緊密, 所以我們備課組研討時一起商討,制定適合患兒的個別教育計劃,并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訓練中始終堅持集體訓練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課堂訓練與課外輔導相結合,課堂訓練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針對唐氏綜合癥兒童行動遲緩,懶得動的特點,我們在體育課上根據患兒的喜好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以補償他們的缺陷。唐寶寶不喜歡跑步和做游戲,但特別喜歡打籃球,而且樂此不疲,所以在體育課上就專門指導其打籃球,這樣不但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也讓他們找到了自信。
語文課上認識牙刷、牙膏、拉鏈到紐扣,背誦刷牙拉拉鏈扣紐扣的兒歌,生活適應課上了解刷牙拉拉鏈扣紐扣的順序和流程,在勞技課上,由教師強化練習刷牙拉拉鏈扣紐扣,然后再由生活老師和值周教師在早晚刷牙穿脫脫衣服時個別督促檢查指導,這樣從刷牙洗手洗臉到洗餐具,從脫衣穿衣到系鞋帶,在就寢起床時,從拉拉鏈到扣紐扣,經常反復練習。常常是教師先指導示范,鼓勵患兒動手練習,不會的再個別輔導,直到完全學會為止。
二、 “動力定型”法
動力定型又稱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系統。由于唐氏綜合癥兒童的最大缺點就是注意力分散,很難解決復雜和抽象的問題,因此,對于患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把一個訓練內容分解成幾個簡單的操作步驟,讓學生從一個個簡單的操作步驟學起,然后將分散的操作步驟連貫成一個整體操作過程。如我們在“用逆向鏈鎖原理”訓練患兒穿拉鏈式長褲時是這樣進行的。首先進行訓練前準備:第一步,把穿拉鏈式長褲的整個過程分解為:(1)用縫制特點區分長褲的正反面;(2)用圖案區分長褲的前后面;(3)把長褲放好,左腿伸進長褲左邊的褲管;(4)右腿伸進長褲的右邊的褲管;(5)雙手提褲子,直到褲管全部提起來;(6)用一只手提牢拉鏈下端,另一只手握住拉鏈頭向上拉,直到拉至頂部;(7)扣上按扣。第二步,準備好孩子喜歡的強化物(如餅干)。第三步,準備一條大小合適的拉鏈長褲,進行操作練習。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是耐心地分解指導動作,學生跟著老師的講解一步步反復練習,通過這樣不斷反復的強化練習,讓患兒逐步養成生活自理方面的習慣和技能,最終讓患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形成動力定型的生理機制。
三、 表揚激勵法
在訓練中我們發現唐氏綜合癥兒童的耐力不好,很容易失去信心,因此我們在訓練中對患兒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來調動患兒的積極性,增強患兒的自信心。在表揚過程中,除了言語表揚外,我們還給予學生紅花、五角星、形象大使、小飾物和食物等作為獎勵。通過這種激勵機制極大地調動了患兒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增強患兒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實踐證明,這種貼近患兒的心理需求的激勵措施行之有效,能有效地服務于促進患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這一根本目的。
四、 游戲競賽法
針對唐氏綜合癥兒童行動遲緩、記憶力差、自我約束能力差的特點, 我們經常采用編排游戲和設置競賽的方式,如在運動會上我們設置游戲比賽穿衣服、穿鞋、看誰撿得快等游戲,激發增強患兒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比賽的熱烈場面激發了患兒的積極性,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競賽過程中,我們把患兒的情況記錄下來,對學生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然后再進行補課。通過游戲競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我強化訓練的意識,通過這種方式,患兒在平時也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反復訓練,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患兒的積極性,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五、 調動家長積極性,形成家校合力
俗話說“勤能補拙”,家庭是患兒生活的重要場所,離開這個特定環境的教育訓練,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就是一句空話。因為唐氏綜合癥兒童發育遲緩,先天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父母很容易喪失信心;往往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度,有的父母空有愛心不知如何施展,而采用包辦替代的方式,不給患兒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習慣,使先天的缺陷逐漸轉化為后天的“弱智”。所以如何調動家長積極性,形成家校合力是關鍵。我們利用家長座談會的機會,指導家長利用日常生活指導和訓練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導患兒參與家務勞動,并且,老師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讓家長配合完成,同時,讓家長做好記錄,老師再根據家長反饋的信息調整計劃,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做到對學生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及時表揚與鼓勵,對做的不到位的技能再及時給予糾正和強化,讓家校合力真正落到實處。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做好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有科學的方法,還需要教師有高度事業心和責任心,家長需要有特別的愛心和耐心,這樣患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作者簡介: 趙惠文,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鍬峪學區南橫小學;朱云生,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麻家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