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各城市間的競爭實質是各類環境硬軟實力的比拼,潮州在推進其具體重點項目中,更應調整焦點,始終聚焦“政務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和城鄉環境優化”,把完善各大項目的推進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突破口,綜合施策。
關鍵詞:重點項目;城市競爭力;政務環境;營商環境;城鄉環境
面對國外經濟發展仍趨于低迷,國內城市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國家對地方債務加強控管,融資渠道驟然萎縮的大環境,為保障潮州主要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必須以提升我市城市競爭力為前提。潮州在推進具體重點項目中,應始終聚焦“政務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和城市環境優化”,通過改善環境體系提升城市競爭力、增強各大經濟要素的集聚來保障重點項目的有效推進。
一、 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政務環境
(一) 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實現“再提速”。雖自“百團大戰”計劃等重點項目實施以來,我市在行政審批上的系列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有力地推動了各個重點項目的發展,也創造出宜華集團注冊登記的“潮州”速度,但行政審批對于項目建設的推進作用和企業的服務功能還有待提升,一些重要項目的前期工作時間必須進一步壓縮。如最近我市對土地、房產、林地等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中,市國土資源局著力優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放開權籍調查市場,縮短辦事時限,主動加班服務民眾,把原需要25到40天完成的土地登記審批壓縮到5天完成。這說明行政審批改革依然還存在著很大提升空間。
(二) 樹立服務企業理念,強化調研,回應企業訴求,切實幫扶企業發展。要強化企業服務,轉變觀念當好企業發展服務員,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市黨政領導做好表率,率領廣大干部進企業、走廠區,堅持常態性對企業進行走訪,了解企業發展訴求,收集問題并統一解決,推動各項暖企政策落地生效。
(三) 探索三舊改造,公轉公體制機制創新,幫助企業實現土地廠房產權的合法化,便利企業融資,改變我市長期銀行存貸比低下的不良局面,助推企業“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打造規模經濟,創造創新根基,推動效益增長。
二、 增強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一) 加強項目審核,指定統一標準,提高準入門檻,確保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要從環境保護、用地科學化、投資強度、企業預期實現效益、綜合帶動產業體系化的能力等方面,制定項目審核體檢指標,對未開工的投資項目實施無差別的統一化體檢,優勝劣汰,逐步優化我市經濟結構和行業結構。
(二) 加強用地和資金等要素保障。要進一步弘揚綠榕精神、總結綠榕西路、大潮高速等征拆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做好各類項目征地拆遷工作,為各項目的落實落地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要探索創新企業投融資機制,撬動民間資源服務發展實體經濟,通過PPP等方式,在民營企業家組成的“潮州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融資平臺,不斷壯大資金籌集體量,緩解因國家壓縮城市融資空間對我市的不利影響;要進一步加強與大財團、大企業的對接合作,在與廣輕、宜華、粵科金融等大型公司和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功爭取百億元產業投資基金落地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潮投資。
(三) 狠抓經濟普查,清除三無企業,維護良好市場經濟秩序。在出臺推進工業企業“小升規、規上市”等配套政策的基礎上,要按照“以清理促規范,以規范促發展”的思路,組織開展經濟戶口清理,取締無牌無證等三無企業,構建良好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工業企業信息庫,扶持企業做強做大,爭取在上半年全市 320 家企業實現“個轉企”的基礎上,幫助更多企業實現規模提升。另外,應依法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幫助做好工業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儲備,不斷增加工業技改投資。
(四) 構筑重大發展平臺。堅持把加快發展平臺建設作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營造良好的發展載體。在鳳泉湖高新區實現“園鎮合一”合署辦公,組建“保姆團隊”對重點項目全程跟蹤;在閩粵經濟合作區加快推進“區縣合一”,實施“全方位、一站式辦公、保姆式”服務,完善港口港區配套設施建設;在韓江新城,加快核心區一體化規劃設計編制工作,完成包括片區城市設計、控規修編、市政和交通專項等內容的一體化初步規劃成果,實現道路以及供水管網、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滿足企業進園需要。
三、 治管建相結合,優化城鄉環境
(一) 要著力解決“六亂問題”。 持續聚焦“亂貼亂掛、亂排亂棄、亂擺亂賣、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沖亂撞”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六大突出問題,廣泛發動全市集中力量開展“六城同創”“治六亂”專項行動,整治黑點,推動城市管理網格化、精細化、常態化。
(二) 要著力做好環保工作。嚴格按照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的要求,成立高規格市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專項整治方案,明晰階段性目標和時間表、路線圖,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戰役,動真碰硬推進楓江和黃岡河流域、水岸同治、垃圾收運、廢瓷回收等整治。
(三) 全面開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兩違”專項大整治,設立存量違法問題和增量違法問題兩本臺賬,完善動態化、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確定每周四為全市“統一行動日”,同時在新聞報紙設立曝光欄,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
(四) 要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把推進基礎設施作為改變區位劣勢的重要抓手,進一步補齊發展短板。要樹立“后發趕超、交通先行”理念,重點抓好綜合交通網建設,要繼續抓緊和深化交通強市、“八網”等項目的持續推進,加快潮汕環線高速潮州段、大潮高速潮州段、潮州大橋、外環西路、潮州港亞太通用碼頭、“兩溪四堤”綜合整治工程、城鎮燃氣管網、電網建設工程等項目的推進進度。
(五) 要改造城市景觀,落實“六個十”改造提升工程。以打造潮文化精品城市為目標,啟動實施潮州西湖、中山路工藝街、人民廣場、一江兩岸等城市標志性景觀以及“六個十”改造提升工程(10 個公園、10 個公共廁所、10 個市場、10 條道路黑底化、10 個停車場、10 條道路綠化),規劃推進更具“瓷味”的楓溪“三舊”改造項目,按市政道路的標準改造提升潮汕公路,進一步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瓷都、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一城兩都”金字招牌。
作者簡介:蔡潤東,廣東省潮州市,中共潮州市委黨校。endprint